匡軍
【摘 ? ?要】高中生物固然是對初中生物學習的鞏固,但其更是延伸學生知識面與學習能力的學科。今天的教學與學習是為了明天更好的發(fā)展與準備。生物涵蓋的知識與技能是獨一無二的,因而,為了獲得知識與技能,掌握好高中生物學習是學生必須完成的任務。作為高中生物教師,要跟上時代的發(fā)展與要求,要應對教學的變化與進步。本文通過總結筆者的生物教學經驗,根據近幾年高考中生物的得分情況,對分析高中生物的新要求進行闡述。
【關鍵詞】高中生物 ?新要求 ?學生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4.185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快速發(fā)展與進步的時代,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學會掌握適應時代的要求與節(jié)奏。相比之下,教師比高中生思維更加成熟,能力更強,知識與見識更廣,因而,能更好、更全面地發(fā)現高中生物學的變換與新要求。而這些新要求正是教授與學習中所需要的,也是需要學生去逐漸適應的。為了更好地教授高中生物,為了幫助學生更全面、更牢固地掌握生物知識,為了讓學生在高考中順利無阻,筆者覺得教師應從以下四個方面的新要求規(guī)范高中生物教學。
一、要求更高
教師可以從教學經歷中進行比較與分析。不難發(fā)現,隨著時代的變遷與進步,教學大綱中對教學要求有所提高,對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的要求有所改變。這些細微的變化就是教學中的新要求。在教學上,要求教師更注重學生的個體,而不是群體。更注重學生個體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而不僅僅是知識。相比以往的教學要求,課堂新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情感與思想,盡量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價值觀。以往單一的知識講述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產生了隔閡,使得交流與溝通受到了阻礙?,F代高中生物教學指導教師在教學中更關注學生的感受,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私下的交流中。生物教師不僅僅傳授生物知識,還要從側面培養(yǎng)學生的習慣與思想。因此,教師應當客觀地看待教學中的不足,盡量從知識、心理、思想等全方位引導高中生。至于對學生的要求方面,教師要起到監(jiān)督作用。當高中生沉浸在其他科目忙碌的學習中而忽視對生物的學習時,教師應該及時指出問題并加以引導,讓學生以更加清醒、冷靜的態(tài)度對待高中生物。對待生物教學,高中生物的高要求高標準的完成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
二、知識更廣
高中生物在高中三年的教學任務并不簡單,就生物課本而言,其包括選修與必修課本。從教師角度出發(fā),當然希望通過高中生物的學習能幫助學生增長見識,增加知識;希望學生能將生物課本中的知識全部學習。但實際并非如此,高中緊迫的學習時間、繁多的學習科目、擾人的考試要求,這些種種因素使得教授完整的高中生物課本成為一個難題。因而,部分生物教師往往選擇將必修課本的知識必修,選修課本的知識選修。這樣的應對教學固然是為了節(jié)約教學時間,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但就近幾年的高中生物考試而言,考題涉及的知識已然超出了教師平時關注的范圍,涵蓋了一些選修課本上未涉及教學的知識。當然,這些知識相對更基礎,實際情況是學生未去閱讀這些知識,從而失去了得分的機會。在教學中,教師不僅僅在課堂上要重視拓寬知識面,還應鼓勵學生自覺地去學習選修課本中的知識,從而開拓自身的知識面。
三、內容更深
隨著社會的變化與發(fā)展,應試教育也會根據人才要求與能力做出相應的調整??碱}內容加深是為了更全方位地考查學生,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但是,試卷的深奧更多體現在內容的疊加與聯(lián)系上。只要高中生對知識掌握全面,分析透徹,就會得到正確答案。而高中生的分析能力問題與教師教學方式及個人發(fā)展培養(yǎng)有關。的確,高中生物的教學時間不算充裕,為了節(jié)約教學資源,教師在教學時留給學生的思考、分析時間相對更少,更多情況下,教師會針對生物問題直接給予學生分析、解答。長期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會讓高中生在分析與思想上對教師形成一種依賴,也就鈍化了學生的思維與分析。因此,生物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重視的是學生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應通過課堂、通過對試卷的評價過程,讓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分析過程中,與學生共同探討正確答案的獲得。至于學生資質水平方面,會有所不同,教師應抱著耐心、信心、寬懷之心去鼓勵、引導和體諒高中生的學習與成長。
四、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
就目前中國的國情與發(fā)展而言,當前教育是適合中學生的。誠然,教育是一把雙刃劍。根據當前的教育形勢,專家已經在盡量完善目前的教學。為了讓中學生能與實際接軌,為了避免學生“讀死書”的現象,在生物近幾年的試卷中出現了更多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的生物材料,希望通過這些材料的出現讓教師與學生都認識到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從而拓寬教師的教學視野,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這些材料的難度并不大,其出處無非是生活中、社會中、生物學上的發(fā)現與發(fā)生。但是,如果學生只是埋頭于課本,置身于課堂,那么在面對這些試題時就會心里沒底,從而影響答卷的信心。這是近幾年生物高考中考生遇到的問題與情況。作為生物教師,理應重視教學中關于實際生活的方面。生物,作為一門學科,亦是一門科學,囊括了眾多的知識,但其實其描述的就是生活。如環(huán)境、社會、物種等等,這些都是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在平時的課堂上,教師可以嘗試從生活實例方面帶領學生學習、尋找知識點,然后再讓學生試著按照教師的方法進行分析。筆者始終認為,實戰(zhàn)的練習比紙上談兵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試題中的實際生活材料是在提醒教師不要一味地鉆研課本知識的教學,要學會聯(lián)系實際。也是在提醒學生,不要迷茫在知識的海洋中,要抓住實際生活中的鏈鎖,追尋知識的掌握。
高中生物并不是教學中最難的學科,也不是最輕松的學科。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相信都會在教學與學習中有共同的體會:我們永遠都在探索與獲取,探索的途中就在不斷地獲取。學海無涯,相信教師會在教學中不斷進步與發(fā)展,相信學生會在學習中不斷成長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