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媛
【摘? ? 要】高中階段的學生身體和心理都正在發(fā)育,作為高中班主任,不僅要抓好學生的日常學習,對于他們的德育教育也應當保持高度的重視,如何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是當下一線班主任需要探索的問題。筆者將在本文中提供以下教學策略以期望能夠為廣大班主任帶來一些啟發(fā)。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 德育教育?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1.170
高中生的心理發(fā)育還不完善,不少學生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心理發(fā)展問題,在這個時期,高中班主任應當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這一時期下可能發(fā)生的心理問題,通過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活動的制定來循序漸進地開展德育教育,讓學生能夠在德育教育中形成良好的三觀,同時解決可能遇到的心理問題,促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
每一個優(yōu)秀教學策略的制定都離不開對于策略受眾的調(diào)查和了解。高中班主任要想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所制定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來正確認識德育教育,正視德育教育,融入教學課堂,跟隨班主任的腳步一步一步地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就要充分地了解學生的生活和心理情況,有根據(jù)地制定計劃,這樣才能夠契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真正地實現(xiàn)教學計劃。
高中班主任要從學生本身入手,努力從學生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了解他們的實際情況,可以試著在班會的過程中設置一些個人分享環(huán)節(jié),促使班主任能夠通過學生自己對自己的評價了解他們。班主任要留意不同學生在課堂之中的表現(xiàn)以及同一學生在不同時期的表現(xiàn),通過與表現(xiàn)異常的學生溝通交流來了解他們的變化。這一點,班主任不僅要在自己的課堂上來做,還要積極地與其他科任教師溝通交流,從各科教師處了解學生平時的上課情況以及學習態(tài)度,將科任教師的建議和意見作為制定教學計劃的基本材料。最重要的信息來源即是學生,班主任要想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就應當充分了解學生關系,通過分組互評的方式來了解每一個學生在其他同學心中的形象,這樣的評價應當采取匿名的方式,希望能夠最大限度地了解到每一個學生可能或者潛在的問題。
二、與學生打成一片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的思想和思維都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而由于排斥心理或者叛逆心理,無論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的工作上做得有多好,仍難以被學生所接納,究其原因,還是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過遠,在學生看來,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純粹就是思想的輸出,對他們獨立思想的形成是相反的,他們不愿意從心底里接納這些教育思想。然而,班主任所制定的教學方案卻是有根據(jù)的,是契合班級內(nèi)學生實際生活學習情況的,是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形成良好思想和正確三觀的。
要想解決這一矛盾,班主任應當從師生關系入手,而要想改善師生關系,就應當要轉(zhuǎn)變刻板的思想觀念,在學習和生活中平等地看待自己的學生。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很強的自我意識,當他們感受到班主任在德育教育過程中平等地對待他們,班主任也能通過心平氣和地引導、溝通來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才能讓他們真正地融入教學,從教學中領悟到德育教育的意義。在實際教學中,班主任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來拉近師生關系,以做家訪為例,班主任在掌握班級內(nèi)學生的情況后,對于一些需要進行深度德育教育的學生可以通過家訪的形式來拉近師生關系,當然,在進行家訪前,班主任應當先與該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保證自己的家訪是客觀的,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應當委婉指出,讓學生能夠在這時就先對自己的錯誤有一定的認識,在家訪過程中,班主任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對于其閃光點要多加表揚,給足學生“面子”,對于不足之處,只需點出一二即可,這樣做既能夠讓學生在家訪中收獲信心,又不會讓其因為家訪遭受家長批評,同時還能夠讓家長了解到學生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畢竟德育教育還是需要家校齊行的。通過建立在平等關系上的家訪,能夠很大程度地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真心誠意,隨之而來的德育教育活動,也會讓學生放下戒心,全身心地融入其中。
三、改變德育教育方法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高中生的心智發(fā)展也越來越快,依照傳統(tǒng)的德育教育模式難以讓高中生融入德育教育活動,不能很好地保證德育教育工作的質(zhì)量。德育教育可以從這兩個方向出發(fā):一是要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開放化,傳統(tǒng)的德育教育模式封閉,形式單一,通常的教學形式就是班主任在講臺上空洞地教授著德育的理念和思想,這樣的形式只會讓德育教育流于形式,而不能真正地將德育教育的內(nèi)涵講授出來。班主任可以結(jié)合本地區(qū)的特色以及歷史人文背景來組織相應的愛國、愛家、愛社會、愛自我的德育教育活動,讓學生通過社會實踐、社會調(diào)查以及志愿者活動等來切身地感受這些歷史人文背后的德育教育思想,最后再輔以班主任的總結(jié)歸納,幫助學生理解,才能讓他們理解德育教育的本質(zhì)和內(nèi)涵。二是要從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來強化德育教育的意義,班主任說教型的德育教育常常收獲極低,很難讓學生理解,班主任應當重視隱形的德育教育,通過自己在與學生、同事相處時的一言一行來讓學生認識和理解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這要求班主任要平等地對待學生,以師者的博學來教授知識,以朋友的體貼來關心學生,以同事的互助來幫助其他教師,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以自身形象來感染學生,通過一些處理問題的方法來讓學生建立起對于各種問題的認識,了解到德育教育的意義以及其能達到的效果。通過這兩個方面的德育教育,能夠讓學生在生活實際中感悟德育教育的真諦,只有切實體會到了德育教育的意義,才能愿意融入班主任開展的德育教育活動中去,這樣才能夠有所收獲,才能夠真正地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高中班主任要想抓好德育教育工作,就要適應時代和社會的變化,不斷地革新德育教育思想,確保德育教育計劃、活動的制定能夠契合當下學生的心理特點,同時要努力拉近師生關系,突破學生對于德育教育的抵觸心理,以積極的德育教育方法的改變來幫助學生,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從班主任的潛移默化中了解德育教育的實質(zhì)來幫助學生建立起對于德育教育內(nèi)核的認識,這樣才能讓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得到保證。
參考文獻
[1]張巧英.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分析[J].時代教育,2013,000(010):128.
[2]李鵬.高中班主任的德育教學方法探討[J].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17,000(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