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邱霞
【摘? ? 要】小學學生識字階段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階段,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階段,如何推動語文教育的發(fā)展,完善教師的教學方案,與小學生識字有莫大的關聯(lián),識字是語文閱讀和語文理解的基礎,如何牢固這個基礎是教師推動識字教育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小學? 語文識字? 教學方案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5.156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教導小學生正確認識中國文化,學習中國文化,先要從漢字學習入手,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并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并不斷改善自我的教學方案,以推動小學教育的發(fā)展。
一、造成小學生語文識字困難的原因
(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對知識的接納度不高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小學生對知識的接納度不高。語文識字通常被安排在低年級階段學習,而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記憶能力是有限的,就其性格來看,小學生普遍性格比較膽怯,心理容易受到傷害,容易產(chǎn)生畏難情緒,如果教師沒有足夠的耐心和好脾氣,很容易傷害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學生產(chǎn)生厭學心理。而在傳統(tǒng)教育下,教師如果著重于灌輸式的教育,這種死記硬背的方式也并不適合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也沒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激起學生學習欲望,如果教師教學過程過于死板硬套,使小學教學課堂失去了趣味性和互動性,那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下降,同時降低了教師的教學質量,不利于學生語文基礎的鞏固,也達不到教學的真正目的。小學階段,學生通常好奇心比較強,如果語文識字從一開始就變得生澀,打壓了學生好奇心,這反而違背了我們進行語文識字教育的初衷,也使得推進學生漢字學習的過程難上加難。
(二)學生的自律能力低
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限,自律能力低,很多時候需要外界進行干預。很多小學生剛開始進行語文識字的時候,對新鮮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并保持積極性的,但是自己并不能堅持學習,另外,小學生對外界誘惑的抵抗力很低,他們因為年齡小,天性也是愛玩,如果不加以適當約束,玩耍時間過長,而學習時間變短,脫離課堂約束力的學生,為了應付教師和家長,就會敷衍完成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yè),在課后也不及時進行漢字復習,這也直接導致了教師的課程不能進一步推進或者效率變低,學生自己也沒有學到知識。如果家長和教師沒有高度重視漢字基礎學習,學生的漢字學習則會成為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問題,經(jīng)過長期的放養(yǎng)式學習,學生沒有養(yǎng)成日常學習的好習慣,在后期學習當中也會成為一個大問題。家長,教師對學生的低要求也很可能會導致學生不服管,不服教,這則是教師沒有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的重要表現(xiàn)。
(三)語文漢字的多樣性,不利于記憶
漢字數(shù)量龐大,如果小學生要記憶這么多的漢字,無疑是困難的,漢字結構多變,而小學生不僅要把握漢字的形狀和發(fā)音,還要弄懂漢字自身的內(nèi)涵和意義,此外,還要多加注重漢字中多音字的區(qū)別,在大量漢字學習下,急于求成并沒有效果。學生如果沒有得到系統(tǒng)的教育的話,很容易被這些漢字搞得頭昏腦脹,將漢字的形音義張冠李戴。在網(wǎng)絡上總是會出現(xiàn)一些語言笑話,比如學生在造詞造句,將漢字的讀音與漢字的形相背離。句子的諧音化可能會提升學習的樂趣,但是小學生辨別能力并不好,如果沒有教師和家長的正確及時指導,很容易誤解個中意思,甚至影響學生對漢字的印象,這并不利于小學生語文識字教育的進行,反而曲解了教育的意義,達不到教書育人的目的,讓好學的學生學習得不到效果,學習不突出,壓抑的是學生的積極性。
二、怎樣解決小學生識字過程中的困難
(一)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案,增加課堂趣味性
教師可以利用兒歌和講故事的方式,增加漢字教學課堂的趣味性,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案,將多媒體引入教學課堂,教師要讓學生保持積極、樂觀、感興趣的態(tài)度完成語文漢字記憶,不能把教學內(nèi)容講的過于繁雜,不過度引申課外知識,盡量按照書本、課本的內(nèi)容和學生的記憶曲線來進行教學安排??梢赃m當?shù)耐ㄟ^播放動畫識字節(jié)目來引導學生有趣的學習漢字,加強學生的記憶力。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加強學生的互動性和課堂積極性,敏銳觀察每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過程,從學生的課堂紀律當中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方法的弊端,對學習效果并不佳的學生給予正確的指導,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對學生給予適當?shù)墓膭詈椭С?,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漢字學習的信心,讓學生遠離厭學情緒。
(二)適當加強對學生學習的約束力,正確發(fā)揮教師與家長的學習監(jiān)督作用
學生學習的重擔并不單單只偏向于學生及教師,家長也要與小學教師共進退,發(fā)揮好學生家長與教師的監(jiān)督作用,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打好學生的漢字基礎。教師要與學生家長及時聯(lián)系,互相反饋,從而總結出學生學得好或學得不好的原因,方便及時改正學生不好的學習習慣,及時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監(jiān)督學生的日常漢字積累與復習,不僅著重于課本的內(nèi)容,還要注重學生課外閱讀的積累,注重學生家庭作業(yè)任務的完成質量,不過分縮減學生的學習時間,也不過分延長學生的學習時間,要勞逸結合,以減輕學生的學習疲倦心理,增強學生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能力,推動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
(三)對漢字進行合理的分類和區(qū)別,注意重難點的講解
教師要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分類與規(guī)劃,錯綜復雜的語文漢字系統(tǒng)只會讓學生頭大,如果學生自身沒有對語文漢字學習形成一個框架,那么記憶漢字的過程是非常困難的,小學生自我歸納能力是比較差的,這時就是教師發(fā)揮其指導作用的時刻。小學教師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小學生具有模仿能力強的特征,學生能夠模仿小學教師的學習方法,小學教師教授的記憶方法對小學生的未來學習方法的養(yǎng)成有重要影響。比如,教師可以將“氵”的字進行歸納,將多音字合理歸納,并將學生的易錯點、難點著重講解。相信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于小學漢字能夠有一個系統(tǒng)化的記憶,也潛移默化地教導學生養(yǎng)成自主歸納能力,讓學生自己將復雜的漢字學習簡單化,利于學生漢字記憶。
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正確地學習語文漢字,利用各種教學設備,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推動學生語文漢字的學習,達到教學目標,也授人予漁,引導學生建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馮利群.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J].新課程·中旬,2019(7):214.
[2]紀亞東.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魅力中國,2019(2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