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tǒng)的單篇閱讀已經(jīng)難以滿足當今社會對語文教學提出的要求,群文閱讀也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重視,因此有效開展群文閱讀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有著不容小覷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文學素養(yǎng)
一、議題設置
(一)設置議題的要求
1.具有開放性
議題的設置是包羅萬象的,既可以針對文本的具體內(nèi)容提出,也可以針對文章深層情感提出,除此以外,學生對議題的理解也是具有開放性的,在開展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選擇能夠多元理解的議題,盡量不要設置統(tǒng)一的標準答案,否則會限制初中生個性思維的發(fā)展。總之,教師要為學生提供開闊的閱讀視野,選擇具有開放性的議題。
2.具有可議性
可議性是指議題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自由討論、議論的空間和機會,使學生結合自己的想象力來理解某個議題,深入地與多個文本展開對話,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有利于加深初中生的閱讀感悟,進而可以在課堂上與其他同伴大膽地分享自己的觀點,讓學生的思維不斷碰撞。所以,在設置議題時,教師要選擇具有更多爭議空間的話題,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展開充分的、廣闊的思考和探究,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最大程度的彰顯。
(二)如何確定議題
1.依據(jù)學生的學情和興趣確定議題
在確定議題時,教師必須考慮初中生的現(xiàn)有的學情以及原有的認知水平,依據(jù)學生不同的需求和興趣來選擇一些新鮮的、熟悉的、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更容易引起他們的關注和好奇,使學生帶著較高的熱情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接下來的閱讀活動中去,從而加深他們對于議題的思考和分析,甚至激起情感上的共振。
2.依據(jù)教學問題確定議題
一般情況下,群文閱讀教學很少能夠完全按照教師的預設順利完成,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教學問題,學生也難免會遇見一些不懂、不容易接受的知識。對此,教師可以提前預設部分難點,做好充分的備課,甚至可以依據(jù)這些難點設計相應的議題,讓學生在群文閱讀的活動中更多、更好地吸收、理解和內(nèi)化相關知識,拓寬視野。
3.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確定議題
除了可以將“單元主題”作為議題之外,教師還可以將類似的閱讀策略作為議題,比如七年級以“學習朗讀”、“學習略讀”、“捕捉重點”等策略為主的課文比較多,可將其作為議題,進一步強化初中生多篇閱讀的技能。另外,部編版教材中推薦了各類精讀和略讀的名著,教師可以將這些名著按照一定的主題分解歸類,并將其作為群文閱讀的議題依據(jù),讓學生在讀好名著之余,能更有深度地闡發(fā)自己對同一類名著的看法和見解,甚至能夠歸納出同一類名著的閱讀方法,從而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他們的閱讀素養(yǎng),拓展他們閱讀的空間。
二、文本選擇
(一)文本選擇的要求
1.要體現(xiàn)議題,選擇合適文本
群文閱讀中的文本都應當圍繞議題來選擇,所以每一個文本都應該做到體現(xiàn)議題,具有議題所涵蓋的內(nèi)容,這樣一來才有利于為接下來的文本組織和群文教學做好相應的鋪墊。也就是說,教師要根據(jù)議題來選擇恰當?shù)奈谋荆荒芤驗樽陨淼呐d趣和觀點或者對某個作者的偏愛來胡亂選擇文本,這樣就會造成學生在閱讀時“云里霧里”,極大地削弱了群文閱讀的效果。
2.要難易適度,關注整體學情
在選擇文本時,教師要根據(jù)本班學生原有的認知程度來選擇難度適中的文本,如果文本的難度太大,學生難以憑借自己的努力來完成閱讀,則會磨滅他們內(nèi)心原有的熱情;如果文本的難度太低,學生不需過多的思考就能掌握其中的要點內(nèi)容,就對他們的語文思維能力起不到絲毫的訓練作用。因此,文本的選擇一定要難易適度,要關注好整體的學情,盡可能由易到難地向學生呈現(xiàn)文本,這樣才能讓優(yōu)生“吃得飽”,讓差生“夠得著”,最終促進學生的共同發(fā)展。
3.要文質兼美,提升語言素養(yǎng)
通過閱讀大量文質兼美的文本,學生就會對文本中語言運用的特點展開進一步的思考,逐步挖掘其中的語言規(guī)律,讓學生自發(fā)地將其內(nèi)化成自身的語言經(jīng)驗,使學生的語言建構能力得到鞏固,完善他們今后的語言表達。量變可以引起質變,教師選擇文質兼美的多篇文本,有利于讓學生從中習得更多優(yōu)秀的語言知識,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豐富的語言進行積累和組織,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語言素養(yǎng)。
(二)如何獲取文本
1.從課內(nèi)獲取文本
群文閱讀中文本的選擇是開放的,教師可以從語文教材中來獲取相關文本,也可以從歷年的真題中獲取文本,尤其是與課文的寫法、主題比較類似的文章,教師都可以拿來作為選文。此外,教師還可以在學生的習作中獲取文本,可以將每一位學生的習作當作文本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既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習,也有利于發(fā)展初中生的綜合技能,最終收到良好的效果。
2.從課外獲取文本
在面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學名著時,教師可以依據(jù)學生的需求從名著作品中選擇一部分章節(jié)或內(nèi)容作為學生閱讀的文本,還可以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集一些優(yōu)質的文本資源,充分地發(fā)揮出網(wǎng)絡在群文閱讀中的優(yōu)勢。當然,報紙、雜志上也會包含符合語文教學的經(jīng)典文本,在教學之余,教師可以多閱讀一些這樣的雜志,從中汲取一些優(yōu)秀的文本,拓展選擇文本的渠道。
總之,教師要充分地考慮初中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原有的認知水平,要根據(jù)議題的特點來確定有意義的、有爭議空間的議題,要遵循文本選擇的要求來選擇豐富的、可讀性強的文本,使學生對多篇文本展開深入的探索并深入有效地思考各個文本中的特點,為群文閱讀的順利開展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王雁玲,任培,黃利梅.群文閱讀教學中的“議題”:思考與建議[J].教育科學論壇,2015(10):13-17.
[2]李國驚,謝建萍.從“拓展”走向“完善”——關于群文閱讀“話題式組文”的思考[J].教育科學論壇,2015(10):38-40.
江蘇省昆山市周市中學?浦笑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