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質教育盛行,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小學道德與法治老師要認清教育形勢,不斷轉變教學理念與思維,不僅要促進學生詳細掌握基礎文化課知識,還要時刻關注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性,不斷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小學生需要學習的基礎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這門學科是以前比較受忽視的學科,而現(xiàn)在被人們重新重視,需要老師不斷轉變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適應時代發(fā)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1在教學中引入生活元素,以此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高效的學習能夠不斷提升教學質量,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nèi)取得最佳效果,使學習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學“應對自然災害”的時候,我就根據(jù)教學情況引入了生活元素。在課堂上,我充分結合實際,用語言創(chuàng)設地震、洪澇、臺風等多種多樣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自然災害情境。然后把全體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引導學生在小組進行分析討論,讓學生都談一談面對這些自然災害的時候可以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對學生來說,我創(chuàng)設的這種教學情景是非常生動且熟悉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均能夠全身心投入學習,以積極的態(tài)度在小組進行討論,談一談應對措施。在學生討論后,每個小組都要匯報討論結果,然后對結論進行評價,對正確的結論給予肯定,對于錯誤的結論要及時指出并糾正,使得學生更好地了解應對自然災害的措施,讓學生掌握了道德與法治知識,顯著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質量與學習效率??傊?,小學道德與法治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生活元素引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不感到陌生,促進學生更加投入地學習知識,提升學習效率,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2以小組合作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下,更提倡自主探索學習,認為課程涉及的活動和主題,通常需將學生當作主體。在對小學《道德與法治》開展教學時,教師需注重在課堂上的引導者的角色,強化師生交流,使學生通過頭腦風暴獲得問題的答案,促使學習過程得以升華。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作為備受認可的教學模式,逐漸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例如,對《上學路上》進行教學時,想要使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積極性得到有效提高,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對下述問題進行探討:(1)馬路上沒有車時,遇到紅燈,大多數(shù)人等不到綠燈就過馬路,這種做法對不對?為什么?(2)張明是個喜歡打籃球的學生,上學路上邊走路邊玩籃球,該做法對不對?教師給學生十分鐘,讓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在分析出結果的同時,每小組闡述理由。通過討論,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有效提高,還能使學生全面認識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興趣得到有效提高。
3再現(xiàn)生活情境,引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探究體驗
小學生因為缺少生活經(jīng)驗,所以在生活中對道德問題不敏感。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和再現(xiàn)生活情境,將課堂布置成一個“十字路口”,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體驗、實踐交通文明禮讓行為的環(huán)境。同時,教師可以事先聯(lián)系好一位交警,如果是學生家長最好,如果是學校附近執(zhí)勤的交警也可。讓學生在交警叔叔的指揮下陸陸續(xù)續(xù)走過人行橫道,走過十字路口,這種真實的生活場景可以很好地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實踐活動結束后,教師需要組織學生對自己、同學的行為進行評價,最后請交警來做點評。
4聯(lián)系實際生活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需根據(jù)兒童的生活邏輯,將兒童的實際生活作為課程教學的主體內(nèi)容,這就要求道德與法治的教師時刻關注小學生的具體生活,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在體驗當中感受知識。例如,對《別傷著自己》進行教學時,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李華的爸爸與媽媽去上班后,李華就邀請同學李水、王萌到家中共同玩耍,玩了一會兒之后,李華就拿出剪刀要做手工,此時,教師可提問:李華的做法對嗎?由于李華使用的剪刀在圖中標注著安全剪刀,通常不會對自己與他人造成傷害,學生因為有這樣的體驗,就會認為該行為是正確的。玩了一會兒,王萌的手弄臟了,他將手洗干凈后,手是濕的,就使用濕手插上電視機插頭,這么做正確嗎?學生就會異口同聲地回答:“不對!這樣會觸電的?!庇捎谶@些知識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常見的,在觀察與感受中,就會明確怎樣的行為是不安全的,因此,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到生活中的道德與法治,還能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結束語
作為一名小學道德與法治老師,身上的責任重大,老師們要能夠根據(jù)實際情況做出合理變革,用學生更加喜歡、更加科學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不斷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夏佳佳. 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思考分析[C].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chuàng)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19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論壇年會論文集.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chuàng)新研究工作委員會: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202-208.
[2]黃雅芳.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探索[J].華夏教師,2019(30):55.
[3]郭娟.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策略分析[J].才智,2019(27):107.
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協(xié)莊學校?祖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