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關系學》課程改為以突出技能為主的《公共關系實務》課程,該課程更加突出了職業(yè)性、實踐性以及開放性的課程理念。本文通過對各高?!肮碴P系實務”課程的分析以及對實際教學成果的探討總結出了適應當下教育目標并且有效的教學方法以及建議,希望能夠通過以下闡述為相關課程帶來一定的幫助和啟發(fā)。
關鍵詞:高職院校;公共關系實務;課程改革;職業(yè)能力
《公共關系實務》課程是一門通過建立社會組合和社會公眾之間可良好溝通關系為主并能夠在社會公眾心中塑造社會組織良好形象的一類綜合性的管理學,也是管理專業(yè)的基礎課程。該課程的實用性十分強,其中的知識點還十分的具有全局性、前瞻性以及謀略性,該課程也一直受到社會的重視同時也被廣泛應用于各類社會組織的管理層面。只有將課程進行改革才能夠真正的提高教學質量,但如何改革是如今的一大難點?!豆碴P系學》作為一門實用性十分強的課程,這就需要在進行該課程時保證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加注重實踐性,更多的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能力為主,培養(yǎng)學生對于該課程在未來社會中的應用能力,并保證學生在未來的崗位中遇到問題可以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決。隨著時代的變化,現(xiàn)如今各高校對《公共關系學》課程進行了更加全面的改革,課程名稱也改為了《公共關系實務》課程。
一、突出課程實踐性
在《公共關系實務》課程的改革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未來工作中的實踐性,對于課程的安排也更加傾向于職業(yè)性,創(chuàng)建更加開放的課堂環(huán)境,并更新教學理念。各高校在對于《公共關系實務》的教學任務中要保證學生在畢業(yè)之際以及步入崗位之時能夠具備較強的公共關系理論知識,以及公關人員所具備的專業(yè)公關能力,除此之外還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流暢的表達能力、策劃能力以及對有效信息的及時發(fā)現(xiàn)能力,以上所說的都需要學生能夠有超強的專業(yè)素質能力才能夠保證在未來崗位中滿足崗位需求。所以,《公共關系實務》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需要建立在公共職業(yè)崗位要求的基礎上進行課程的建立和教學目標的確定,改革后的課程要更加突出課程中的職業(yè)性,以更加專業(yè)的工作點為教學目標,教學模式也要做出改變不再像傳統(tǒng)的教學那樣只傳授理論知識而是要將課程中更多的時間花在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上面,整個教學的過程也要更加注重實踐。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請該專業(yè)的專家,對學生講解該專業(yè)在未來的工作過程中改如何進行應用。教師要始終明白教學的工作中心永遠是學生,教學內容的導向要大部分以就業(yè)為主,教學的整個過程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出發(fā)點,在進行理論教學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并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有效的上升。
二、建立基于能力本位的課程內容體系
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基本知識的同時要將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放在主要位置。教學過程中加入更多實踐課程可以直接的幫助到學生對于該課程在未來崗位中的應用力,并且將課程內容和實踐能力兩者結合到一起,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對給課程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jù)這種教學方法了解每位學生的不足之處從而幫助學生完善不足之處。在《公共關系實務》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初、中級公關職業(yè)標準為教學標準,教師在對教學任務進行制定時可以將更多專業(yè)性的知識點放到課程中,并將與知識點有聯(lián)系的實踐內容也加進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深入了解《公關關系實務》的核心內容,調動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可以設置與專業(yè)技能有關的學習情境,將所學知識融入到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實行多樣化的課程教學方法
(一)通過網絡進行課堂翻轉
在每個學期開始之前教師要將與該學期相關的教學內容、每單元中出現(xiàn)的實際案例、素材、新聞報道等與教學有關的資源上傳到本校的網絡教學平臺中,并按照單元內容設置相應的練習題讓學生進行解答,等學生在上課之前只需登錄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并通過其中的相關教學內容進行練習,幫助學生更好的為接下來的課程做準備。
(二)通過案例分析與情景模擬理解公共關系的內涵
公共關系的內涵要求學生在理解公共關系的概念后建立正確的公關意識。在此模塊中教師可以加入更多的案例讓學生進行參考學習,比如教師可以加入幾個具有社會熱度的案例,讓學生之間組成小組的方式共同對該問題進行探討,并加入情景小課堂讓學生扮演不同利益下的人物,從而以不同的利益群體的考慮角度進行思考,并且找到可以將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解決方式。通過教師在課堂種帶領學生多多模擬、實踐從而更加深入的了解公關工作的內涵。
四、建立以職業(yè)能力為導向的課程考核體系
在我國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中大多是根據(jù)學生最終的理論知識掌握力為評定標準,但《公共關系實務》課程有著十分強的實踐性對于該類課程的考核方法要根據(j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表現(xiàn)以及最終考核中的完成情況,來對學生的職業(yè)崗位能力進行考核評價。
(一)加大過程性考核的力度
在《公共關系實務》考試過程中若還按照傳統(tǒng)的閉卷考試為成績評定標準那并不是很適合。該課程已經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改為現(xiàn)如今更加多元化的教學課堂那么考核的標準也應該有相應的改變。在考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理論問題的基礎上加入更多實踐性強的問題,并加入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實踐成績?yōu)檩o助參考,再加入期末理論課程的考試結合相結合,最終進行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核。首先,學生不能夠只關注自己的實踐能力,要打好理論基礎不論是實踐課程還是專業(yè)課程都要做到最好;其次,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
(二)量化評分標準
以更加科學化的方法作為成績考核的評分標準,加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學習力度,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主動了解學習內容。在傳統(tǒng)的考核中一般都是以最終的考試結果為學生該學期的整體成績。但現(xiàn)如今我們要改變傳統(tǒng)的考核方法以學生在該學期中的出勤率、課堂回答率以及單元測試的綜合成績等學習過程中的日??己藶樽罱K考核標準中的基本考核,期末總結考核以及寫生互評為最終的考核標準。
參考文獻:
[1]黃玉萍.高職院校《公共關系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基于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視角[J].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11).
[2]熊婕.高職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的現(xiàn)狀及對策——以《公共關系實務》課程為例[J].亞太教育,2015(04).
作者簡介:趙瑾(1970-),女,白族,云南大理人,云南開放大學,大學本科,副教授,秘書學、應用寫作、公共關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