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璟 高文峰 曹越前
摘要:以甘肅省普通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diào)查、統(tǒng)計分析、比較研究等方法,研究高校不同性別、不同階段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現(xiàn)狀、問題和影響因素,從學生、教學、學校三個方面為今后校園體育活動的發(fā)展提出建議,旨在改進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現(xiàn)狀,促進大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和形成終身體育的觀念。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體育鍛煉;調(diào)查研究
引言
體育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nèi)容,黨和國家對體育的重視和有力支持,為體育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提供了機遇和保障。大學體育教育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終身體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高校和教師之間應該通力合作,努力為大學生參加體育健身活動提供機會。本文通過對甘肅省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進行調(diào)查,統(tǒng)計分析了高校不同性別、不同階段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現(xiàn)狀,并根據(jù)存在的問題從學生、教學和學校三個方面提出建議,以期促進高等院校體育教學進一步改革,幫助大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zhì)。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選取蘭州大學、西北師范大學、蘭州理工大學、蘭州交通大學、蘭州財經(jīng)大學和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六所甘肅省高校非體育專業(yè)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作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查閱相關方面的期刊、論文等資料,為本次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
問卷調(diào)查法。對選取的六所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隨機進行問卷調(diào)查,其中本科生發(fā)放500份、研究生300份,回收786份(回收率98.25%),有效問卷772份(有效率96.5%)。問卷發(fā)放前后分別進行了效度和信度檢驗,其中效度為0.89,信度系數(shù)R=0.875,說明此次問卷調(diào)查科學有效。
比較研究法。根據(jù)統(tǒng)計分析結果,比較不同階段、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特點,研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二、結果分析
(一)不同性別、不同階段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現(xiàn)狀
1.參加體育鍛煉的頻率與時間
在對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情況的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從鍛煉頻率上,男女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本科男生中每天(5~7次/周)運動的占32.8%,經(jīng)常(3~4次/周)運動的占44.3%,本科女生中每天運動的只占12.6%,有時(1~2次/周)和經(jīng)常運動的占比最高均為35.1%。研究生男生與本科男生相比運動頻率顯著降低,每天運動的僅占6.7%,每周只鍛煉1-2次的比例最高為48.8%;研究生女生鍛煉頻率分布比較均勻,經(jīng)常、有時和偶爾鍛煉的占比都在30%~40%之間。從鍛煉時間上,男生鍛煉時間遠多于女生,本科男生每次鍛煉1h以上的比例超過75%,研究生男生這一比例超過62%;而女生鍛煉時間多集中在0.5~1.5h之間,本科女生在這一時間段內(nèi)的比例接近60%,研究生女生的比例接近70%。體育鍛煉對身心健康的作用須在滿足一定時間的條件下才會起效,近50%的學生每次進行體育活動的時間不到1小時,說明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有待提高。
2.參加體育鍛煉項目選擇
大學生根據(jù)個人愛好、需求等因素選擇性參加不同的體育鍛煉項目,在大球類項目(足球、籃球、排球)和健美操/瑜伽這兩個項目上男女比例差異巨大,男生熱衷有身體對抗的高強度運動,而女生偏愛塑性健美類的運動。跑步作為強度適中且效果不錯的有氧運動而受到廣大同學的喜愛,60%以上的學生會選擇跑步作為日常鍛煉方式,女生中的比例更高。本科生對于大球類項目比較喜愛,一方面是受體育課的影響,另一方面是課余球類競賽較多,學生會選擇大球類項目進行鍛煉;到了研究生階段,體育課開設不足、賽事活動較少,只有個別有興趣的學生才會選擇大球類運動,導致大球類參與人數(shù)迅速下降。研究生的熱情逐漸轉向小球類項目(網(wǎng)球、羽毛球、乒乓球),主要原因是小球類沒有身體對抗,起點低、運動損傷小。
3.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
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目的有課程要求、減肥健美、增強體質(zhì)、消遣娛樂等。對于男生,消遣娛樂和調(diào)節(jié)壓力兩項所占比例比較高,女生則以增強體質(zhì)、減肥健美為主。研究生主要考慮增強體質(zhì)和減肥健美,其次是調(diào)節(jié)壓力和消遣娛樂。近85%的男生、60%的本科女生及80%的研究生女生把增強體質(zhì)作為運動的目的。減肥健美這項性別差異較大,本科生女生占52%,研究生女生高達66%,男生所占比例較低,本科男生僅占26%。本科生參與的目的中參加比賽、課程要求、消遣娛樂和增強體質(zhì)的比例高于研究生,這和本科生課余比賽多,體育課開設較為完善有關。
(二)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影響因素分析
1.參加體育鍛煉的限制因素
限制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分為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兩個方面??陀^因素有學業(yè)繁重、空閑時間不足、鍛煉場地缺乏、經(jīng)濟基礎有限等;主觀因素:學生的興趣愛好、體育意識、體育價值觀、體育態(tài)度缺乏和不足等。惰性、場地設備缺乏和學業(yè)繁重是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影響因素,其中惰性比重占60%以上。近50%的研究生表示學習壓力較大,缺乏鍛煉時間,這一比重高過本科生(近40%);45%的學生表示鍛煉場地比較缺乏,每次運動時場地上人滿為患,特別是這一比例在研究生男生中占60%。除此之外,20%的學生認為自己不懂得運動鍛煉的方法,從而影響對運動興趣的養(yǎng)成。對于大學生來說,端正體育態(tài)度、提高體育興趣,克服自身惰性,培養(yǎng)終身體育的意識等,這些在今后都有待進一步加強。
2.體育興趣形成的影響因素
形成健康的體育興趣對于大學生成長很重要,在對影響體育興趣形成因素的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同學和朋友間的交流會在大程度上影響體育興趣的形成,研究生群體中這一因素達到65%以上。50%的本科男生認為體育課中老師的教學影響自己興趣的發(fā)展,其次是本科女生占40%。體育明星、名人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男生愛好的形成,其中本科生占40%,研究生近30%。對于40%的本科女生和50%的研究生女生而言,身體情況的好壞影響著興趣的形成。大學生體育興趣形成的影響因素有很多,不同性別、不同階段影響因素和影響的大小也有所不同。
3.體育價值觀形成的影響因素
體育價值觀反映了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和理解,大學生能否積極參加體育活動與他們的體育價值觀密不可分。新媒體傳播體育信息對大學生體育價值觀的形成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別是對于體育課開設不夠、課外活動不多的研究生尤為明顯。本科生在學習生活中,豐富的課余體育活動、體育課上教師的教學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體育價值觀的形成。同學和朋友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體育意識的發(fā)展。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調(diào)查數(shù)據(jù)表明,甘肅省普通高校大學生整體上還沒有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項目單一,頻率和時間無法得到充分保障。大學生特別是研究生普遍不具備良好的運動習慣,影響因素較多,總體而言,一方面是學生的體育能動性不足、自身惰性以及場地設施的缺乏;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學生運動積極性和體育價值觀的引導,學生對鍛煉的方法和體育技巧掌握不足,有些學生想?yún)⑴c到體育活動中但因沒有運動基礎難融入其中,漸漸的對體育活動邊緣化。
許多高校相關的體育設施缺乏,隨著學生人數(shù)的增加,學校體育設施的數(shù)量、規(guī)模與學生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同時,學校維護現(xiàn)有設施的費用較高,器材和場地的保養(yǎng)和更換成本較高,高校的體育設施建設和維護陷入困境。
目前,高校體育公共課以技能教學為主,教學手段主要為老師講解示范、學生重復練習,留給學生自我發(fā)揮的空間較小,課堂氛圍不活躍,很難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能動性,不益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體育課的考核評價重結果,以學生的技能評分為主,忽略過程考核,沒有客觀衡量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平時的表現(xiàn)及自身進步等情況。
(二)建議
1.大學生積極提升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
大學生應該加強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主觀意識,明確體育運動對于自身全面發(fā)展的作用。學會在忙碌的學習工作中分配好時間,在緊張的時間里有計劃地開展活動,提高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在一定的設施空間里提高運動效果。對于相關體育知識和技能,作為大學生應積極主動尋求和接受教師指導。大學生特別是研究生可以把體育運動作為一種促進人際交往、構建良好人際關系的方式。另外,家庭生活中家長也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全面發(fā)展的理念和按時鍛煉的習慣。
2.體育教學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
高校體育教學是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的效果會影響大學生的體育價值觀、體育態(tài)度[1],通過體育教學和活動,引導大學生培養(yǎng)體育活動的參與意識,形成正確的體育價值觀。體育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自身情況并結合學生體能測試成績,為學生提供建議和制定體育鍛煉計劃,幫助學生真正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與技能,做到體育與教育相結合。體育公共課教學需要進一步豐富教學內(nèi)容和組織形式、優(yōu)化課程教學和考核方法。開設豐富的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激發(fā)運動興趣,提高課外參與活動的時間和次數(shù),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求。高校體育教學需改善教學目標、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不能只重視學生的體能測試與技能學習,忽略了對學生的體育態(tài)度、價值觀和終身體育觀念的培養(yǎng)。
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及體育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網(wǎng)絡的宣傳功能,開展對體育知識、技能的普及與傳播,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構建學生全新的體育價值觀,培養(yǎng)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積極參加課外體育鍛煉。大學生熱衷于通過網(wǎng)絡對體育信息進行查看,教師可以構建師生交流的網(wǎng)絡平臺[2],對學生存在的疑問進行答復,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促進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加強高校不同個體之間的互動。
3.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大學時期是體育行為習慣培養(yǎng)和終身體育觀念形成的重要階段,高校應著眼于現(xiàn)階段高校體育活動的現(xiàn)狀,實行兩手都要抓的策略[3-4],一方面要組織好課堂教學,另一方面要加強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學校積極推動和鼓勵學生組建體育社團、協(xié)會和俱樂部,由體育老師對相關體育組織的活動進行適度指導。提高學生鍛煉熱情,舉辦一些參與度廣、形式多樣化的體育比賽和活動,形成課上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和體育競賽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科學合理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體育設施是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必要條件,加強體育場館的建設以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勢在必行[5]。學校應加大體育資金的投入,對場館等體育設施在質(zhì)量、數(shù)量和種類上進行完善,設施的維護和器材的更新應盡量縮短周期,延長相應體育場館的開放時間,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鍛煉條件和氛圍。
參考文獻:
[1]唐樞秀.“終身體育”視域下貴州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模式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J].當代體育科技,2016(18):47–48.
[2]王月成.江蘇省高校大學生休閑體育活動現(xiàn)狀及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6(19):76–77.
[3]李瑛,張路.高校高年級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現(xiàn)狀與建議[J].體育世界(學術),2016(08):86–88.
[4]楊培基,周學兵,于曉東.我國部分地區(qū)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現(xiàn)狀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6):91–93.
[5]王偉.北京地區(qū)普通高校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4):499–502.
(通訊作者:王雯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