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熒瑩
摘 要:隨著我國對教育的不斷重視,小學語文教學也在逐漸地進行改革。在改革的過程中,逐漸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才能跟隨時代的步伐。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方式,尤其是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情境教學更是一種提升課堂效率的重要途徑。但是當前的小學作文教學中對情境創(chuàng)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我們繼續(xù)完善。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與遷移;實踐研究
一、 引言
隨著現(xiàn)代教育的不斷發(fā)展,教師越來越關注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自身素養(yǎng)的提升。在教學的過程中,也不僅局限于對課文內容的單純貫徹,尤其是小學生的作文教學中,要想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展示學生的學習才華,需要教師不斷地將作文教學進行相應的形式轉變,促進小學生在作文的學習中,形成更好的教育素養(yǎng),促進小學生的教育發(fā)展形成,綜合性地提升小學生的語文作文學習能力和習作能力,增強學生對語文作文情境創(chuàng)設和遷移的能力的提升,將“談文色變”轉化為積極地“提文色悅”,讓學生愛寫、樂寫,從而做到“我手寫我心”。
二、 小學作文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重要性
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所謂的情境教學就是在教師實際授課的過程中,根據(jù)作文中所涉及的內容,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生活的情境,從而使學生真正地融入作文教學中,獲得自身的體驗感,形成相應的教學目標,展示相應的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的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和表達能力的提升,在學生的認知能力中,建構相應的思維理念,更好地改善教學效果,最終發(fā)展學生的寫作能力。這種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作文教學帶來的枯燥乏味,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設身處地地理解教學內容,幫助小學生在情境的設置中,感知教學氛圍,了解習作的目的,營造輕松快樂的習作氛圍,促進教育氣氛的形成,展示作文的無窮魅力,最終發(fā)展學生的能力。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合理地進行情景創(chuàng)設與遷移,可以讓學生深刻的體會情境變化,讓學生體驗到新鮮感和新穎的學習方式,在學習中能主動地參與到寫作課程中,從提升寫作的效率,彰顯寫作的氛圍。除此之外,小學生的思維主要是形象思維,他們對于抽象的事物理解比較困難,小學語文教師按照一定的教學要求,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可以很好地使學生理解教學中所涉及的內容,使學生自覺地進入形象寫作文,對提升寫作教學的效率有著很大的幫助。因此,我們要逐漸地看到小學作文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有效性,感知情境創(chuàng)設的有效氛圍,在情境的感知能力中,更好地突顯教育的價值,展示教育的實力,最終發(fā)展小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進行大幅度的提升。
三、 小學作文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現(xiàn)狀
(一)習作未擺脫“應試教育”的思想,思想落后
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也在進行著一定的改革,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不斷地更新?lián)Q代,必將要求語文教師對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進行更好的篩選和整合。為符合時代的需求,小學作文教學應該引進一些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利用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進行相應的整理和發(fā)展,促進小學作文教學的實際功用。但是,當前的小學作文教學中仍然未擺脫“應試教育”思想桎梏,在教學中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根據(jù)應試教育的內容進行安排,很多教師在考試前期才進行寫作練習,不能更好地將寫作教學的內容安排到日常的教學中。在進行寫作練習時,模板教學的現(xiàn)象常見,因此,學生的作文會變得“換湯不換藥”的枯燥乏味,缺乏真情實感的流露,在作文教學中,不能更好地突顯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和行為能力。
(二)對于情境創(chuàng)設的認識不足
教師對于情境教學的認識不足,也是阻礙寫作教學效率提升的一大因素,會直接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不能更好地形成相應的思想態(tài)度,對情境創(chuàng)設的內涵和理解較為薄弱。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情境教學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興趣,但是,很多教師對于情境教學的理解不夠透徹,在開展情境教學的過程中,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的內容,在教學形式方面也難以展示教學的內涵形式,對學生的情境創(chuàng)設的能力和情境展示能力發(fā)展較弱。尤其對于小學作文教學,很多語文教師不知道該如何將情境創(chuàng)設與情境遷移利用到作文教學中,最終導致在作文教學中呈現(xiàn)出枯燥的、沒有內涵性和建設性的習作。這也導致了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出現(xiàn)了一定的教學偏差,在教學的形式上和情境創(chuàng)設的利用程度上,難以形成共同的認知,難以將學生的寫作能力挖掘出來,從而影響了創(chuàng)新型教學方法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用,學生的寫作能力也難以得到充分的提升。
(三)忽略學生興趣培養(yǎng)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充分地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興趣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忽略了對于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按照教學提綱交給小學生寫作的方法與策略,導致在整個習作過程中不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在整節(jié)課中都處于被動狀態(tài),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當前小學語文寫作的教學成果不理想,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學生的寫作內容假、大、空,沒有真情實感的語言,有的時候會出現(xiàn)無病呻吟的現(xiàn)狀,顯得整篇文章蒼白無力,沒有什么意義,對寫作的幫助不大。這樣的作文,不僅教師們批改起來乏味,學生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也只能夠胡編亂造,對寫作沒有興趣可談。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的思路較為單一,將學生的寫作思路完全禁錮在了教師們提供的寫作模板中,不論是什么題材、什么主題的作文,都只能夠跟著教師們的教學思路、寫作思路進行,自然無法將自己的情感真正融入進來,導致沒有取得理想的語文作文效果,也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 小學作文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與遷移的策略
(一)細心觀察,創(chuàng)設情景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細心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充分地認識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創(chuàng)設情景作鋪墊,這是在情境創(chuàng)設工作中的前提性的因素,能直接影響學生的發(fā)展。比如,小學的中年段語文教師讓學生寫一篇關于“大樹”的作文,可以帶領學生先觀察校園中的大樹,觀察它在一天中的變化,從樹葉到樹干;或者可以放長線,展開思維的建構,帶領學生進行自然筆記的記錄,引導學生觀察大樹在一年四季的變化,將所觀察到的信息,以文字加圖片的形式記錄在紙上,最后整理成文章。這樣的情境教學幫助學生形成對于“大樹”的認識,最終將作文寫得有血有肉。然后再通過課件播放圖片的形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從而引導學生根據(jù)以前所學結合自己所寫辯證的形成此次作文的思維建構,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的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寫作質量的發(fā)展。通過這種形式,可以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大樹”的寫作情境,從而為接下來的寫作做好鋪墊,這是為學生形成寫作素材的關鍵階段。
(二)自由表達,拓寬題材
這一部分是作文寫作的關鍵,在這個部分中要根據(jù)之前所創(chuàng)造的情境,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從而引導學生將作文主題拓寬,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通過討論的形式,將自己的學習潛力更好的激發(fā)出來,展示學習的才華,將思維進行相應的交流和展示,促進學生的興趣發(fā)展。對于小學低年段的學生來講,他們的思維還在童話世界中遨游,這就更有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形成,當我們設置“大樹”這一形象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自由表達,說說“你心中的大樹的樣子,它在什么地方生活,它的小伙伴是誰,它會是怎樣的大樹呢,植物王國里它們生活得怎樣”等等問題,讓學生自己主動去想,然后其他同學進行補充,從而由多人合作、教師記錄的方式,合力形成習作。在自由表達的基礎上,學生能通過表達,更好地確定自身的寫作立意,將寫作的氛圍更好的突顯出來,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將作文賦予生活化、童言化氣息。
(三)基于興趣,巧用遷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作文中利用情境進行教學要以培養(yǎng)興趣為基礎,讓學生的寫作興趣更好地展示在當前的寫作教學中,促進學生在寫作能力的驅使下,更好地發(fā)展教育的能力,促進學生形成相應的教育合力,最終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發(fā)展。因此,為了改善這種現(xiàn)象,教師們首先要鼓勵學生,讓他們對寫作產生一定的興趣,讓興趣變成學生寫作的興趣,幫助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更好地發(fā)展,促進學生在寫作形式中的相應改善。對于小學地年段的學生,教師不可直接將長篇習作交給學生,這樣會將學生的寫作沖動扼殺在搖籃中,教師應該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進入習作情境,比如先從一句簡單的主謂賓句子入手,以“這里有棵大樹”為例,教師現(xiàn)將這個句子出示在黑板上,讓學生說說你想到了“這是什么樣的大樹,它的心情怎樣”等問題對這個句子進行拓展訓練,有的學生會說“哇!這是動物王國中小猴子表演的那棵大樹”、其他學生也會幫著補充“小猴子在那棵大樹上跳上跳下,揪著大樹的葉子,疼得大樹直哭”等等,慢慢地學生會感受到習作的樂趣。基于興趣,教師再利用情境進行遷移,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更好地讓所有學生參與到寫作中來。最后,教師再引導學生理解“大樹”的背后的內涵,告訴學生要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也可將“大樹”的良好品質遷移到生活經驗中,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討論“同大樹一樣品質的人”,這是思想升華的過程,在教育的過程中,能幫助小學生在思想上提煉精神,更好地促進學生在精神層面的發(fā)展。通過一系列的轉變,教師的教學課堂會變得更加具有生機和活力,然后讓學生來感受作文寫作的奧妙,從而使學生的思想情感得到升華。
五、 小結
新課改的逐漸深入,使得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已經不再符合時代的需求。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充分的融入寫作教學中,就要不斷地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和遷移的方式,幫助學生提高寫作的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細心觀察,要充分地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由探討,幫助學生拓寬思路,才能更好地提升作文教學效率。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希望有更多教師可以重視對情景教學模式的運用,同時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提升小學作文的教學水平與質量。
參考文獻:
[1]關洪梅.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互動情景教學策略分析[J].才智,2016(1).
[2]張培山,王新書,龐作忠.淺議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作文興趣[J].山東教育科研,1998(4).
[3]郭虎誠.如何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J].寧夏教育,2012(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