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野望》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一首古詩,是目前所知我國最早的五言律詩。詩人王績在這首詩中描繪了一幅閑適的山野秋景圖,全詩情景相融,于閑適的情調(diào)中,抒發(fā)了詩人的苦悶與彷徨。筆者將針對八年級學生的學情,設計“以學定教,感受孤獨”為主題的教案。
關鍵詞:秋景圖 以學定教 苦悶
一.教學設想
以情-景-情的結(jié)構(gòu),從景與情關系的角度,結(jié)合秋悲與瞑愁,賞析詩人筆下閑適的山家秋晚圖中隱含的孤獨、苦悶之情;以學生為主體,在朗讀中感悟詩人的情感;知人論世,結(jié)合詩人生平經(jīng)歷,更進一步理解詩人的苦悶。
二.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積累和理解重要詞句的含義;2.賞析安逸閑適的山家秋晚圖,把握“情-景-情”的結(jié)構(gòu);3.結(jié)合秋悲和瞑愁,體會詩人彷徨、孤獨的感情。
三.教學重點
賞析詩人筆下的光與色、動與靜、遠與近搭配恰到好處的山家秋晚圖,把握“情-景-情”的結(jié)構(gòu)。
四.教學難點
從秋悲和瞑愁的角度,體會詩人彷徨、孤獨、苦悶的感情。
五.教學方法
提問法、朗讀法、文本細讀法
六.教學課時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PPT展示山家秋晚圖,教師在配樂中創(chuàng)設情境:同學們,閉上眼睛,跟隨著音樂,想象此刻秋意濃稠,落日的余暉映照在山上,映照在樹上,映照在滿地的落葉上……山野中,你看到放牧與打獵的人正在歸來,此刻,你有什么樣的心情呢?
古代的一位隱士在這樣的山家秋晚圖中,又興發(fā)出了什么感觸呢?我們一起走進王績的《野望》看看。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出詩意的氛圍,快速進入詩文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老師范讀,注意正音。2.接下來請一位同學來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順文本。3.檢驗學生預習成果,提問“東皋、薄暮、徙倚、欲何依、采薇”的意思。4.“一切景語皆情語”,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邊讀邊思考,從詩中的山家秋晚圖,你最直接感知到詩人怎樣的情感?
預設:孤獨、落寞、苦悶、徘徊等。
(設計意圖:師生通過誦讀讀準字音,讀懂內(nèi)容,通過自由朗讀感知詩人的情感)
(三)把握結(jié)構(gòu),賞析秋景
1.首聯(lián)交代了什么內(nèi)容?表達作者怎樣的心情?
預設:時間、地點,表達了詩人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整首詩的結(jié)構(gòu)是“情-景-情”,首聯(lián)直接抒發(fā)心情有何作用?
預設:呼應尾聯(lián),表現(xiàn)出哀傷的情感,為全詩奠定感情基調(diào)。
2.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是整首詩的景,詩人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山家秋晚圖?運用了什么手法?
明確:描繪了這樣一幅山家秋晚圖—舉目四望,到處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fā)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和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起來了。
明確:這就是白描手法,即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渲染,描繪出生動形象的畫面。
討論:從“景”與“情”關系的角度,結(jié)合秋悲與瞑愁,說一說頷聯(lián)好在哪?
明確:(1)景與情關系的角度——詩中描寫了漫山遍野,樹葉枯黃,更兼具殘陽盡染的蕭瑟衰敗景象,將整個環(huán)境放在一片黃昏的背景之下,這就與詩人彷徨無依,又希望能夠?qū)ふ业綒w宿的這樣一種思歸的心理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形成了情和景的完美統(tǒng)一,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2)PPT展示秋悲:屈原《九歌·湘夫人》中有“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宋玉《九辯》中有“悲哉,秋之為氣也。”
總結(jié):滿樹的秋色不能給予詩人安慰,反而平添了幾分清愁。這就是秋悲。
(3)PPT展示瞑愁:《王風·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菩薩蠻》:“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總結(jié):所謂暝愁,亦稱暝色起愁,指的是古代詩人往往在日暮黃昏時分愈加愁情難遣。
3.頸聯(lián)的“驅(qū)、返、帶、歸”這幾個動詞對于景色描寫有何作用?
明確:以動襯靜,在靜謐的畫面中注入跳動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四)知人論世,體會情感
1.尾聯(lián)呼應首聯(lián),抒發(fā)情感,詩人借助典故抒發(fā)了什么情感?
明確:抒發(fā)自己在現(xiàn)實中孤獨無依的感情。詩人認為自己在現(xiàn)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
2.詩人既然已辭官回家,盡可寄情于山水,為何又生發(fā)“相顧無相識”的感嘆?
(目的:梳理全詩意脈,明確牧人、獵馬——有所歸依,而“我”——彷徨不知所歸。)
3.結(jié)合詩人的生平經(jīng)歷,進一步理解詩人的孤獨、苦悶之情。
知人論世,補充詩人生活背景:王績一生郁郁不得志,曾三仕三隱。心念仕途,卻又自知難以顯達,故歸隱山林田園,以琴酒詩歌自娛。
八.板書設計
九.作業(yè)布置
對比閱讀王維的《渭川田家》,體會一樣懷歸兩種情,進一步理解王績在《野望》中所表達的情感。
(作者介紹:劉丹,廣東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科教學(語文)專業(yè)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