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富英
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小學階段的必修課程,它不同與其他必修課,在學習過程中,會直接與學生生活產生密切聯(lián)系,體現綜合實踐性?;诖颂攸c,教授課程時,教師應該重視其生活性本質,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內容中貫徹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主題,聯(lián)系學生實際,挖掘豐富多彩的生活化教學模式,引領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本文中將重點討論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生活化教學模式;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素質教育成為教育發(fā)展的主要方向,小學階段中更加重視以人為本的發(fā)展目標,重視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綜合實踐活動課也隨之進入小學課堂,成為小學生們的必修課程。綜合實踐課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它從學生所具有的經驗出發(fā),使得學生密切聯(lián)系生活和社會實際,從而完成對知識的學習和綜合應用。因此,在實際的綜合實踐教學中,教師應該堅持生活實際原則,合理規(guī)劃教學細節(jié),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空間,幫助學生體驗生活并學以致用。雖然如此,但目前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所以,及時把握生活化教學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以下內容,筆者就從自身的教學經驗出發(fā),探究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具體策略。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
為保證各科教育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學大綱是不可或缺的教學材料,它是教師授課過程中的指南針,指引著教學的大方向,教師也要依此來計劃具體的課程內容。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會更加重視教材內容本身,挖掘教材知識點,教學節(jié)奏過于教條,使得學生們對學習方向產生了誤區(qū),重理解,輕應用。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也是如此。比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多依照課本和教學大綱進行授課,忽略了綜合實踐活動課中的實際生活性,使得教學方向出現了偏離現象。所以,要想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遵循生活化教學模式原則,就必須先要改善有關教學內容的教學誤區(qū)。
基于生活式的教學模式,在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課授課時,教師應細化教學內容,將教材語言中體現生活實踐主題的內容充分告知于學生。比如,以“聚焦一次性用品”為主題的實踐活動,重在引導小學生形成對一次性用品的正確認知并了解一次性用品的危害。教師應該先用課件為學生展示一次性用品的類型,隨后讓學生們發(fā)言舉例:“自己使用過哪些一次性用品?”“在使用過后,你都是怎么處理它的?”教師再向學生們講述一次性用品對周圍環(huán)境的危害。通過這個過程,學生能夠對一次性用品有大致的了解。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相關工作人員的努力和敬業(yè),學生們大都看不到一次性用品帶給我們生活的危害。所以在生活式教學模式的指導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發(fā)現一次性用品”的主題活動,帶領學生們在附近的公園或校園中發(fā)現并清理一次性生活垃圾,使得他們親身體驗到一次性用品垃圾的危害。這樣一來,就能做到在講解教學內容時脫離教條,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
二、教學方式多樣化
社會是多變的,我們生活在現實中,會出現在各種各樣的生活場景下,發(fā)生各種各樣的事情?;诖耍诰C合實踐活動課中應用生活式教學模式,教師應該考慮生活多變的現象,盡所能在實踐教學中還原出真實生活場景。比如,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課上授課的方式是單一的,他們帶領學生研讀課本,用言語和示例總結經驗。但在這種教學方式中,雖然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概念,但他們依然難以在真實的情景中感受到?;谶@種情況,在教授某些實踐主題時,教師就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進行授課。例如,在以“家鄉(xiāng)的母親河”為主題的的實踐活動教學中,學生們需要了解黃河的發(fā)源、歷史,感受黃河文明,體會黃河在中國文化中的積淀。但很明顯,學生們在課上很難親身感受黃河的氣勢,這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工具中的網絡資源為教學收集有關黃河的各種資料,加深學生們對黃河及其文化的了解。除此之外,多媒體工具支持視頻的模式,教師也可以利用這個功能為學生們播放有關黃河的紀錄片,使得學生們“近距離”感受到黃河真正的氣勢。
教師也可以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進行游戲化教學,讓小學生們在游戲的過程中完成對知識的了解和應用。例如,在進行“風箏的制作與放飛”主題實踐活動時,學生們需要了解有關風箏的起源、風箏的樣式、風箏的原理和制作等多方面的知識,最后完成風箏的制作。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們集中精力進行學習,教師可以提前告知本次主題課采用游戲的方法進行教學驗收,組織學生們使用自制的風箏進行比賽。這樣一來,學生們就會擁有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能集中注意力去學習風箏的制作方法,努力做出符合要求的風箏,以完成最后的比賽。
三、延伸課堂教學內容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上,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延伸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是因為,社會是不斷變化和發(fā)展的,面對某一主題,很可能會出現發(fā)展的新趨勢和新變化。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做到與時俱進,不拘泥于課本教材,適當對教材內容進行延伸。
比如,在“廢舊物品再利用”的實踐主題中,學生需要利用自己的創(chuàng)意使用廢舊物品制作再利用物品,而常見的創(chuàng)意都集中在筆筒盒和小玩具等中。但隨著社會觀念的發(fā)展,已經有人利用廢舊物品制作穿著衣物,使用在日常生活中?;诖?,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拓展相關的教學內容,拓寬學生們的思路,豐富創(chuàng)意,促使他們完成更加精美的手工作品。
總之,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知識應用已經成為了教學的主要趨勢,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融入生活式教學模式也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方向。教師們應該認識到學生實踐對教學的重要性,及時轉變觀念,挖掘生活式教學模式具體策略,促進教學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范穎.淺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生活化[J].中國校外教育,2020(03):97+107.
[2]陳瓊瑜.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的實施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9(36):67-68.
[3]孫顯榮,李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20,17(01):204.
[4]任本雄.常態(tài)化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策略探析[J].新教師,2020(03):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