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圣
摘?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深化改革,國家對學生的文化素質水平越來越重視,學生不僅需要具備基本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還需要有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和人文意識。小學階段作為學生接觸語文知識的最初時期,其教學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為了更好地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教師需要豐富自己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與學生進行互動,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還應立足教材內容,鞏固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并且通過自身的引導示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學實踐
語文是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學科,其知識的實用性與基礎性,奠定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必要性。因此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關鍵的,教師應該把握好這一時期,為學生打好學習語文的知識基礎。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就需要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選擇合適的課堂教學策略,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本文立足教學大綱要求,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策略為重點,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參與程度、鞏固學生學習基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這四個方面展開了研究。
一、豐富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還是比較旺盛的,因此教師應該為學生展示語文學習輕松趣味的一面,讓學生享受語文學習的過程,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當今時代的教學過程中,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技術已經發(fā)展得非常成熟,在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所以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現(xiàn)代化信息教學工具來開展教學,豐富自己的課堂教學方式。多媒體具有方便快捷、生動形象等教學優(yōu)勢,教師應該正視這種教學手段,順應時代的發(fā)展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教學水平,從而幫助學生在小學階段把語文學習得更好。
例如,在開展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姓氏歌》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多媒體來為學生展示課文內容。為了幫助學生認字,可以利用幻燈片將字體拆分開來,如“張”拆分為“弓”與“長”等。教師可以搜集課文的音頻,讓學生們跟著音頻朗讀課文,從而學會不同的姓該怎么讀等。還可以將班上同學的姓氏進行整理,然后用幻燈片展示出來,讓學生根據這些姓氏猜一猜是班上哪位同學等。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進行師生互動,提升學生參與程度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知道這一時期的學生是比較期待得到教師的關注與贊賞的,這對端正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在平時的教學中摸索一些與學生相處互動的方法,從而開展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活躍班級的學習氣氛。同時,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還可以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默契,進而與學生合作,一起把語文內容學習得更好。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增強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程度,并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千人糕》這篇課文的學習時,教師就可以在與學生的互動中教授這篇課文。跟隨課文內容,教師可以先詢問學生們“什么是千人糕”,然后讓學生們帶著對這個問題的探究閱讀后面的課文。在閱讀完課文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說一說“千人糕”的含義,之后教師可以將課本上的插圖在黑板上進行簡單的繪畫,帶領學生一起回顧課文內容,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千人糕”的體會。通過這樣的互動學習過程,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感。
三、立足教材內容,鞏固學生學習基礎
學生學習小學語文知識的基本來源就是平時的語文課本,所以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的教學時,應該重視教材的教學作用,不能因為其內容簡單就有所忽視。教師還應該認識到學生是第一次接觸課本上的知識,而基礎知識對于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來說又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需要通過自己的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將平時學習的知識進行好好的鞏固,確保學生理解掌握了這些知識。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將語文學扎實,以后在需要用到語文知識時就能做到得心應手。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古詩三首》這篇課文時,教師應該先帶領學生們將古詩一起朗讀一遍,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之后為學生單獨進行每首詩的講解,幫助學生掌握詩中的生字與注釋,并讓學生感受詩中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等。在學習完三首詩之后,將三首詩進行整合分析,讓學生說一說這三首詩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并學會結合詞句進行古詩的鑒賞等。最后還可以選幾位同學到講臺上進行詩朗誦,加深學生對古詩的印象。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鞏固學生的學習基礎。
四、教師引導示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
要想把語文學習好,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需要具備的,而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培養(yǎng)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因此語文教師應該把握好這一時期的教學,在平時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對良好學習習慣的倡導,并通過自身的積極引導示范,讓學生將好的學習習慣落到實處。此外教師在監(jiān)督學生的學習時,還應該有效識別學生那些不好的學習習慣,并幫助學生進行調整與糾正,從而讓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
例如,在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母雞》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布置課前預習課文的任務,并提醒學生將預習形成習慣。之后教師就課文內容簡單地提幾個問題讓學生回答,來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然后再開展課文的教學。在學習段落內容時,教師應該讓學生將自己覺得重要的段落或者語句進行標注,以方便之后課文的分析。在學習完課文之后,還應該讓學生及時對文章中的知識進行回顧復習等。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知識基礎,學好語文對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應該合理開展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掃除學習語文道路上的障礙,為學生之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為此教師首先需要豐富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進行師生互動,提升學生的參與程度;還應立足教材內容,鞏固學生的學習基礎;最后進行引導示范,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通過這些教學手段和方法,幫助教師將小學語文教學順利進行下去。
參考文獻:
[1]李瑞蘭.繽紛互動,豐富課堂——小學語文課堂互動教學簡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144-145.
[2]趙艷華.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設置與教學實踐方式解讀[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9):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