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園園
摘 要:閱讀可以使一個人增加閱歷與人生經(jīng)驗,還可以使一個人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所以閱讀教學在學生學習生涯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小學語文與閱讀教學緊緊相連,因為小學生正處于需要被引導、被教育的階段,語文閱讀教學能夠很好的起到引導、教育學生的作用,能夠使小學生更加明白事理,增加其文學素養(yǎng),促使其成為一個德才兼?zhèn)涞男滦腿瞬拧?/p>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創(chuàng)新;策略方法
引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不能夠忽視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好的教學方法能夠提升教學效率。結合前人的研究經(jīng)驗,本篇論文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方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的意義三個方面來說明如何正確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在新的教學方式下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促使學生喜歡上閱讀,掌握讀書的正確方法,養(yǎng)成日常讀書的好習慣,并能夠從書籍中學習到一定的人文知識。
1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1.1 語文閱讀教學方式固定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式大多數(shù)是老師給學生們講解課文的內(nèi)容和各種修辭手法,而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老師所講的知識點,這種閱讀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還不利于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也不利于學生學會精確閱讀的技巧。
1.2 老師教學內(nèi)容制定過于隨意化
有些老師憑借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給學生講課,在上課前基本不備課,在這種講課方式下老師所講的內(nèi)容大多數(shù)是老師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隨機制定的,因而具有不確定性,所講的內(nèi)容的質(zhì)量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證。因為所講內(nèi)容具有臨時性,所以這些內(nèi)容也缺乏了一定的樂趣,學生也會因為老師所講內(nèi)容的不固定而跟不上老師的講課思路,這樣只會降低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1.3 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不大
小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不大主要是有兩個原因,一是由于在傳統(tǒng)閱讀教學方式下,老師教學內(nèi)容制定的隨意性,影響到了閱讀講解的趣味性,導致語文閱讀教學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二是因為小學生年齡過小,更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注意力,當老師講課的方式太過固定時,學生便不能集中注意力,容易出現(xiàn)走神的現(xiàn)象。這兩個方面的原因?qū)е滦W生普遍對老師所講的閱讀內(nèi)容沒有興趣,也因此造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低效率。
2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方法
2.1 營造閱讀教學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喜歡上閱讀
老師可以改變講課方式,在上課前要做好備課的工作,同時要增加所講解內(nèi)容的趣味性,可以從故事性的課文開始,比如童話故事或寓言故事,促使學生能夠在故事性的文章中學到一定的人文理念,從而增加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例如小學三年級的課本中有篇《陶罐和鐵罐》的寓言課文,老師在課堂開始時,可以先告訴學生要為他們講一個故事,這樣便能在課堂開始時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老師通過活潑、生動地語言把《陶罐和鐵罐》的課文內(nèi)容大致講出來,在結尾時可以暫停不講,引導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課文找尋寓言故事最后的結尾,這樣的講課方式會讓學生愿意自己去進行閱讀,也愿意在課下找別的書籍去閱讀,更愿意聽語文閱讀課,從而能夠激發(fā)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2.2 通過課堂演繹法讓學生深刻理解語文閱讀的主題思想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學生通常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感興趣,他們對和同學一起玩耍很有興趣,老師可以借助小學生這一特征,通過課堂演繹法讓學生參與到語文閱讀教學中來,讓學生踴躍報名,然后由同學一起決定讓哪些同學出演,當學生沉浸于對文章里的角色的演繹時,他們便能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題和思想。課堂演繹法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全班同學的注意力,有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
2.3 通過小組的討論讓學生提高文學素養(yǎng)
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的討論,在學生展開討論前,老師要做好分組的工作。老師可以在課下對班級內(nèi)的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檢測練習,了解每個同學的語文閱讀能力,然后根據(jù)每位同學的語文閱讀能力進行分組,鼓勵學生在課上和課下積極討論,這樣既能夠讓學生交流文章的主題思想與個人感悟,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的意義
3.1 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小學生從小進行大量的語文閱讀訓練,會讓學生在以后的人生中養(yǎng)成愛讀書的好習慣,也能在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上學到各種讀書技巧,隨著學生所閱讀文章的增多,學生能夠更容易體會到作者的情感,感悟更多的人生故事,從而增加學生的閱歷與文學積累,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增加文化底蘊,在日常寫作中更能體會到詩人杜甫所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3.2 有利于提高老師的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
老師采取課堂演繹法、分組討論法、營造氛圍法來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增加課堂的活躍度,促使學生學會語文閱讀的各種技巧,讓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從而認真聽課。幫助學生能夠更加輕易的從文章中提取到中心主題,掌握更多的文學賞析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可以讓語文閱讀教學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質(zhì)量。
3.3 有利于培養(yǎng)新型文化人才
創(chuàng)新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在平時學習的熱情,組織學生圍繞文章主題進行討論,能夠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感悟,這不僅僅能夠增加學生的文學涵養(yǎng),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我國未來的教育發(fā)展趨勢越來越要求學生具有淵博的理論知識和深厚的人文素養(yǎng),能夠隨時應對自己人生中突發(fā)的問題。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改革就是為了培養(yǎng)滿足國家日后經(jīng)濟發(fā)展需求的新型文化人才。
4 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做好領路人的角色,盡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能動性,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里,積極主動地進行語文閱讀訓練,并通過閱讀大量文章來增加自己的文學素質(zhì),提高文學鑒賞能力,促使學生能夠依靠自己在課下進行高效率的語文閱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王明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02):53-55.
[2]田潤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9(23):123.
[3]陳雪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6):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