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應紅
摘 要:所謂層次教學法,就是根據具體學情將學生細化成不同層次,再結合學生的層次差異實施教學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應用層次教學法,能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個性與共性的發(fā)展,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科學分層、科學制定教學目標、分層測試、分層評價。
關鍵詞:初中數學;層次教學法;能動性;教學效率;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8-0088-02
新課程改革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學到有價值的數學知識,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都能有所提高。學生的天賦和學習能力存在著較大差異,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并結合教學實際,采用層次教學法。在數學教學中應用層次教學法,能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個性與共性的發(fā)展,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做到科學分層、科學制定教學目標、分層測試、分層評價。
一、層次教學的優(yōu)點
1.釋放學生學習主動權
開展層次教學,能釋放學生學習主動權。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運用層次教學法,可將教學內容分解成不同層次的問題。這樣,便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進行選擇,能更好地釋放學習主動權。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積極主動地獲取相應的知識,充分發(fā)揮課堂學習的作用。
2.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
開展層次教學,能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受學習環(huán)境、知識基礎、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制約,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學習能力不盡相同。應用層次教學,能較好地解決統(tǒng)一教學與個體差異之間的矛盾。層次教學能有效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特點開展教學活動,可為各層次學生提供不一樣的教學,讓所有學生在學習中都能取得進步。因此,教師在開展層次教學時,要兼顧學生的差異性,按照層次結構,遵循從低到高的原則,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開展層次教學,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中檔問題會成為聯(lián)系各個層次學生學習的紐帶,對提高學生思維能力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難度較大的問題會成為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載體,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同層次的問題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特點,后進生能掌握基礎知識,中等生能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有更大收獲,優(yōu)秀生思維能力能得到更大發(fā)展。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題目能讓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提升,能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
二、層次教學法的應用
1.科學分層
實施層次教學,需要科學分層。通常來說,學生剛進入初中階段時,教師對學生的分層需要把入學成績作為參考依據。在一個學期結束之后,對學生分層需要按照學生上一學期的各方面情況,如學習態(tài)度,平時表現,期中、期末考核成績等劃分層次,全面分析并評定學生在學習中的品質、意志以及態(tài)度等。
教師對學生進行分層時,可以結合自己的觀察,也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但要做好學生和學生家長的思想工作,避免學生和學生家長產生一定的顧慮。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分層教學法的優(yōu)點,明白各個層次的設計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這樣做是為了他們更好地學習。
通常情況下,教師都會將班級的學生分為三個層次:A層為班級的優(yōu)秀生,這個層次的學生具有活躍的思維,扎實的數學基礎;B層為班級的中等生,這個層次的學生人數比較多,他們學習基礎一般,具有良好的數學思維,但是學習方法有待加強;C層為班級的后進生,這個層次的學生學習基礎比較差,學習能力不強,思維能力也一般。這三個層次的學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段時間之后,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適當調整。這樣,A層的學生能因為自己處于第一梯隊感到自豪,但也時刻提醒自己繼續(xù)努力,不能被其他同學趕超,B、C層的學生會將A層學生當作趕超的目標,三個層次的學生良性競爭、互相激勵。
2.科學制定教學目標
實施層次教學,需要科學制定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分組后,教師要結合新課程標準以及教材的要求,根據每個層次學生的能力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例如,要求后進生在學習中能掌握教材的基礎知識,并掌握基本的解題方法;要求中等生在掌握上一層次學生應該掌握的內容之外,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要求優(yōu)秀生在掌握上面兩個層次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提高自身的數學素質。每個層次的目標不宜太高,應讓學生“踮起腳尖”就能夠得著,這樣才能讓各個層次的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濃厚的興趣。為此,教師在備課時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科學設計教學內容,重視各個層次學生的適應能力,掌握好適當的梯度。以教學“同底數冪相乘”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在備課時可對三個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后進生要掌握a10·a·a2=a (?)此類簡單的基礎題;中等生在掌握相應公式后,能做一些難度中等的題目,例如,310·3n=312,試求n的值;優(yōu)秀生在掌握公式的基礎上,能熟練運用公式計算難度較大的題目,例如,0.52002·(-2)2001=?同時,要求各層次學生都能獨立完成因式連續(xù)相乘的題目,最后交流做題的思路、感受。這樣,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融會貫通地做題,既能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又能實現教學目標。
3.分層測試
實施層次教學,需要分層測試。教師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可以通過相應的測試,這是對學生學習成績進行評估的重要手段。為此,教師可結合課堂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分層測試。第一層是基本類型題,第二層是提高題,第三層是深化題。第一層主要針對的是后進生,第二層針對的是中等生和優(yōu)秀生,是這兩個層次學生必須做的題目,第三層是優(yōu)秀生必做題,中等生可結合自身的情況選做。優(yōu)秀生達到90分以上為合格,中等生達到75分以上為合格,后進生達到60分為合格。教師可根據測試結果對各個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目的性。
4.分層評價
實施層次教學,需要分層評價。教師可以對各個層次學生的作業(yè)、考核結果、回答問題情況等進行評價,以更好地發(fā)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和導向功能。在評價后進生時,要以放大他們的優(yōu)點為主,肯定他們學習上的進步,培養(yǎng)他們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評價中等生時,要以激勵評價為主,促進他們積極向上,讓他們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為他們指明發(fā)展的方向;在評價優(yōu)秀生時,要高標準嚴要求,提出更高的學習目標,鼓勵他們努力學習,不斷超越自己。
三、結束語
總之,應用層次教學法,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個性與共性的發(fā)展,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要將層次教學法更好地應用于數學教學,教師在教學中就要面向全體學生,科學分層,科學制定教學目標,分層測試,分層評價,充分發(fā)揮層次教學的重要作用,促進各個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為學生成長成才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尉景興.初中數學教學中層次教學的嘗試[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14(04).
[2]林天足.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效果的提升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4).
[3]楊廣智.初中數學分層異步教學法的運用芻議[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4).
[4]劉琦.以學定教因材施教——淺談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