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軍 陳金鑫
摘? ?要: 角色扮演教學法是一種將角色扮演運用于教學的方法或技巧。角色扮演教學法的教學設計主要有角色扮演主題及情景設計、參與對象的確定及排練、課堂角色扮演和討論評價及成績認定四個環(huán)節(jié)。在“概論”課角色扮演教學實踐中,角色扮演的主題內容設計、師生角色定位、關鍵性教學環(huán)節(jié)把握及教師隊伍培訓等方面是關鍵。
關鍵詞: 角色扮演;概論課;教學應用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以下簡稱“概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的核心課程,是“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的重要陣地。如何讓學生通過課程學習,掌握理解關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基本理論與觀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將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廣大“概論”課教師不斷努力思考并解決的重要課題。為實現(xiàn)知識傳授與能力同增,增強學生學習的能動性、體驗性與創(chuàng)造性,進一步提升“概論”課的教學實效,需要在教學方法設計上不斷突破創(chuàng)新。角色扮演教學方法的有效應用,能彌補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法的不足,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實效。
一、概念界定
“角色”是角色理論的重要概念。該詞最先起源于戲劇,指演員根據劇本要求在劇中扮演的人物。后來這一概念被引入社會學和社會心理學中,提出“角色理論”,角色扮演一詞即源于角色理論。把角色扮演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最早起源于美國心理學家莫雷洛在1934年創(chuàng)設的一種以精神治療為主題的心理劇治療法。這一方法后來被美國的一些教學理論研究人員引入課堂教學,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完善,目前角色扮演教學法已成為國際上廣泛流行的教學模式之一。對于角色扮演教學法的定義,不同的學者之間尚有爭議,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角色扮演教學法是“情景模擬教學法的一種”。即教學內容劇情化,教學過程情景化,讓學生扮演劇中人物,在情景模擬中進入角色,通過情景體驗,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感受與認識,強化教學效果。
二、角色扮演教學方法的教學設計
角色扮演體驗式教學模式一般由角色扮演主題及情景設計、參與對象和課前排練、課堂角色扮演和討論評價及成績認定等四個環(huán)節(jié)組成。為活躍課堂氣氛并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責任性,增加榮譽感,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上,建議學生參與面要廣,爭取全員參與。小班教學的話可以采取班內分組的方法,老師可合理安排整個課程角色扮演教學的次數,并以此作為分組的依據,合班上課亦可依次類推。另外,課堂角色扮演時間的安排要科學合理,一般認為十到十五分鐘為宜。如時間太短,情景的烘托,問題的表達效果會大打折扣。如時間過長則會增加學生扮演的負擔,可能讓作為觀眾的學生失去興趣,產生審美疲勞,甚至影響教學進程。
角色扮演主題及情景的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一般由任課教師負責,當然也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老師只規(guī)定章節(jié)范圍,由表演團隊自選扮演主題作為補充。角色扮演的前提是情景再現(xiàn),為了盡可能還原情景的真實性和復雜性,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信息,形成比較翔實的書面背景材料,并選出主題中最精彩、最能為教學內容服務的片段,鼓勵學生大膽地構思和創(chuàng)新,充分了解并表達出看法、情感及會采取的方案。主題及情景設計環(huán)節(jié)注意所選主題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參與對象的確定及排練。分組確定后,表演團隊在老師的督促協(xié)調下,根據不同角色的特性確定分工合作的人選。參與對象選定之后,需要進行課前排練,課前排練的次數和效果需由學習委員或指定學生登記和反饋,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課堂表演的熟練程度、成員之間的配合默契程度對是否有效課前排練進行評估,課前排練可以作為平時成績考核的重要依據,時間相對充裕的老師可對學生的排練跟蹤指導。
課堂角色扮演。考慮到表演及講評時間是否充裕,課堂角色扮演這一環(huán)節(jié)建議一般安排在第一或第二節(jié)課上課即開始。參與對象演出時,由表演團隊成員結合PPT圖片、視頻、音頻資料介紹表演背景材料。在演出過程中,老師需管控好課堂,既要保證作為觀眾的學生的抬頭率,又要注意學生不能過于興奮,以免影響教學秩序。老師需要給學生布置觀察題目,要求學生在觀看完同學的表演后指出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處,保證每個同學都能認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增強學生的參與感的同時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總結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等。
討論評價與成績認定。這是角色扮演教學方法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需要引導學生針對表演,結合教學應實現(xiàn)的目標,對照書本,根據老師在上一個環(huán)節(jié)布置的觀察點進行討論評價。最后,任課老師要對表演準備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簡單有效的講評:包括對學生資料的搜集是否有代表性?學生的表演效果如何?學生之間互動討論的觀點是否正確,分析有無深度,等等,這是整個演出的收官、點睛之處。學生演出的同時,可以由各分組學生代表評分,并由學習委員匯總后交到任課老師處匯總,這些評分同樣將作為重要的考核依據。
三、角色扮演教學方法在“概論”課教學中的內容設計
“概論”課是一門融理論性、政治性和科學性于一體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教學內容體系聚焦國家大政方針政策,但也是一門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非常緊密、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講好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又能回答好學生關心的問題,是課程教學目的的根本性要求。這就要求教學既加強教材重點、難點、熱點及疑點問題的研究,又充分對接豐富多彩、波瀾壯闊、日新月異的生活實踐。角色扮演教學方法是架起教材理論與生活實踐的橋梁。教材適宜角色扮演的題材、劇本是非常豐富的。比方說對重大歷史事件關鍵性片段的重現(xiàn):如在“毛澤東思想部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八七會議,遵義會議等事關我黨和革命事業(yè)前途和命運的重要會議,會上主要代表尤其是毛澤東同志在會上是如何慷慨陳詞,又是如何影響和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這里有很多珍貴的素材和資料。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對民族資本家的社會主義改造、開國大典、團結民主人士召開政治協(xié)商會議等都可以進行情景教學設計?!班囆∑嚼碚摗ⅰ齻€代表、科學發(fā)展觀”部分,如鄧小平南巡講話、香港回歸、九八抗洪、2003年抗擊“非典”等重大歷史事件都可以通過情景再現(xiàn)。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部分,同樣可以設計很多典型的情景。如關于“五位一體”總布局可以還原黨的十八大召開場景或者答記者問之類的場景,生動形象地把黨的相關理論出臺背景及意義等再現(xiàn)出來。里面很多知識點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兩山理論”“精準扶貧”等可鼓勵學生通過課前調研或現(xiàn)身說法,自擬劇本,自導自演,讓理論問題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等等。這樣,“概論”課程的每一個教學內容都可以通過情景再現(xiàn),運用角色扮演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四、角色扮演教學方法實施的幾點體會
1.角色扮演教學方法其內容設計要科學合理
角色扮演主題的選擇的科學性要求必須緊緊圍繞兩個“緊扣”:緊扣教學大綱、緊扣教材內容。角色扮演體驗式教學法在內容的選定上必須以大綱為綱、教材為本,從中選取一些既能讓學生感興趣,激發(fā)思考,又能積極服務教學目標的代表性資料,而不能選擇與其無關的內容。
角色扮演主題的選擇的合理性要求我們選擇合適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境創(chuàng)設過于簡單,導致成為一個沒有技術含量的游戲,觀眾會覺得乏味無趣;情境創(chuàng)設過于復雜,難度過高,學生的表演恐又難以解決呈現(xiàn)的問題,會使課堂效果大打折扣。老師要準確把握學生能力狀況,合理選擇角色扮演主題,要把主題選擇的教育意義和學生的認知、情感很好地統(tǒng)一起來。
2.角色扮演教學方法中師生角色定位要明確
角色扮演體驗式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求明確老師不再是傳統(tǒng)課堂里的“男一號”或者“女一號”,學生才是劇本的主角、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原則,充分尊重并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要恰到好處地掌控課堂節(jié)奏、氛圍和價值引領,扮演好劇本“導演”這一角色??梢哉f,角色扮演教學法教學效果好不好,固然與學生準備是否充分,問題導向是否明確,“扮演”是否到位直接相關,但老師“導演”角色的自身定位,老師是否是個好的“導演”角色則直接決定了該劇的效果優(yōu)劣和質量高低。
3.角色扮演教學方法中教師評價環(huán)節(jié)要深化
在角色扮演教學方法中,學生完成角色扮演的前三個環(huán)節(jié),把課堂舞臺部分交給學生并不是教學法的全部內涵。教師退居到管理者或引導者的角色,能夠充分發(fā)掘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有效鍛煉學生的能動性和思考性,但僅僅激發(fā)他們的參與和思考還不能形成一個完成的教育過程,還需要一個拔高和提升的過程。任課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能缺席。任課教師在進行評價時,既要肯定成功之處,又要指出提升的空間,特別是對于教學內容在表演中體現(xiàn)得不夠之處要重點講解,不能讓角色扮演教學方法流于形式。
4.角色扮演教學方法中教師隊伍建設要加強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教師是教育的實施者,在教育中發(fā)揮主導作用,提高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打造高素質的思政教師隊伍,方能更好地擔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
角色扮演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能否取得實效、能否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寓教于樂,寓教入心,除了要求思政教師具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寬闊的知識視野、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等外,還要根據角色扮演教學方法的特點,具備較強的組織能力、課堂管控能力、氣氛調節(jié)能力、與學生交往能力、綜合提煉能力等。一方面,要通過制度化安排,對教師隊伍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另一方面,任課教師要加強自主學習,在教學實踐中多思考、多總結,提高教學組織能力。
總之,角色扮演教學方法可以通過教學形式的改變,把“概論”課程這種理論性、知識性較強的課程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情景模擬,通過角色體驗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這是教學方法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任課教師應該著力把握好角色扮演主題及情景設計、參與對象的確定及排練、課堂角色扮演和討論評價及成績認定這四個環(huán)節(jié),積極開展角色扮演教學。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Z].2019-03-18.
[2]薛俊麗.論情景式教學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課中的運用——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為例[J].教育觀察,2018(03).
[3]虞花榮.角色扮演教學法在“國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較”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06).
[4]賈立臣,郭元陽.《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精講設計研究[J].大慶社會科學,2009(02).
基金項目: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序號:942)“角色模擬體驗式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踐——以‘概論課教學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