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增強課程教學的針對性。文章主要探討高職院?!懊珴蓶|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學設計的基本內(nèi)容。
關鍵詞:毛澤東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6-0054-01
教學設計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增強課程教學的針對性。本文主要探討高職院?!懊珴蓶|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以下簡稱“概論課”)的教學設計。
1 “概論課”教學目標的確立
“概論課”的基本內(nèi)容是全面論述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的科學涵義、形成發(fā)展過程、科學體系、歷史地位、指導意義、基本觀點以及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路線方針政策。其教學目標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確立: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全面正確地理解和掌握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精神實質(zhì)和立場、觀點、方法,使學生接觸和體驗紛繁復雜的歷史和社會現(xiàn)象,體驗理論與現(xiàn)實、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沖突,形成較為合理的馬克思主義知識體系結(jié)構。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增強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培養(yǎng)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和語言文字能力。
素質(zhì)目標:讓學生在教學與實踐中認識社會、認識人生、接受教育、學會做人,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運用辯證的方法分析各種問題,從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正確面對“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成為什么樣的人,怎樣成為這樣的人”等問題。
2 “概論課”教學內(nèi)容的設立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13年修訂版)共十二章內(nèi)容。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結(jié)合職業(yè)教育特點和高職院大學生學習需求及學習特點,把“概論課”理論教學設計成12個專題,具體如下:
第一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第1章);第二講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第2章);第三講社會主義改造理論(第3章);第四講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第4章);第五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chuàng)(第5、6、7);第六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jīng)濟(第8章);第七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第8章);第八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第8章);第九講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第8章);第十講建設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第8章);第十一講祖國統(tǒng)一和外交策略(第9、10章);第十二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保證(第11、12章)。
教學內(nèi)容進行有效整合后,主題鮮明,內(nèi)容充實,重點突出,針對性強,有利于對現(xiàn)實問題的思考與把握,有利于解決學生思想認識中的深層次問題。
3 “概論課”教學方法的選擇
根據(jù)本課程特點和高職生實際,在教學方法上堅持做到三點:第一,以專題講授進行課程整體設計。結(jié)合學生學習、實踐需要,采用專題教學法,設計十二個教學專題,增強針對性。第二,以任務驅(qū)動組織課堂教學。按任務驅(qū)動組織教學,以專題研討等方式帶動學生預習和課外實踐,引發(fā)學生對理論的深入探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第三,以項目實踐組織課外教學。根據(jù)職業(yè)崗位素質(zhì)要求,對課程的實踐教學進行一體化設計,組織開展實踐教學,增強課程教學實效性。
鑒此,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的教學方法有:(1)案例教學法。把課程理論濃縮為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案例,引導學生在案例設置的情境中獨立思考,并在對案例分析、探討并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啟迪。(2)情景教學法?;?qū)⒁纛l、視頻、圖片等融入課堂之中,或設計模擬法庭,或模擬學生真實生活場景,增強課堂的趣味性、生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易于學生吸收和掌握。(3)項目教學法。每個專題作為一個項目,使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有機結(jié)合起來,充分挖掘?qū)W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提高學生職業(yè)方法能力和職業(yè)社會能力。(4)互動教學法。以學生關注的思想熱點問題為平臺,有針對性地選擇系列案例、精選問題進行專題研討,在分析與討論中開展形式多樣的師生互動、學生互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獲得啟迪。(5)啟發(fā)教學法。讓學生從身邊的事、從教室的案例中獨立思考、領悟道理,得出結(jié)論,是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內(nèi)容。
4 “概論課”教學評價的設計
教學評價主要包括對“教”與“學”的評價。對“教”的評價包括教學內(nèi)容、教學手段、教學條件、教學態(tài)度、教學管理等方面,由教務、督導部門、系部依據(jù)課堂教學管理規(guī)定和課程標準、教學計劃進行評價。有學生通過評教系統(tǒng)對教室授課情況進行評價。對“學”的評價包括學習態(tài)度、學習效果。有任課教師采取平時考核、階段測試、社會調(diào)查、集中考試等方法進行考核測評。
參考文獻:
[1]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
[2]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訂版.
[3]陳連生等.高職院?!懊珴蓶|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
作者簡介:任永輝(1983年-),男,陜西鳳翔人,湖南城建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政課部講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201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