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國棟
【摘 要】小學體育分層教學立足于學生的具體學情與體質差異,通過設計有效的教學方案,落實促進身心健康的目標,并以分層教學設計來組織、實施分層教學,幫助學生在補實短板的同時,進一步促進學生找到自己的個性化運動方式,養(yǎng)成良好運動習慣來保障身心健康。
【關鍵詞】小學體育;分層教學;個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小學生體質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尤其當前2010年后出生的小學生,在營養(yǎng)、體質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在現(xiàn)實中,學生因體質、身高、體能等方面的差異,要在體育教學中全面覆蓋上課學生,就需要體育教師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在體育教學得到鍛煉。而實施分層教學,不僅要保障體育教學的效果與覆蓋面,更要重視學生個性的激發(fā),使體育教學在促進學生體質發(fā)展的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的體育運動能力,推動學生在個性化體育運動中培養(yǎng)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筆者結合教學實際,從以下四方面進行論述:
一、落實健康第一,有效設計分層教學
小學體育分層教學的采用,根本的原因來自于體育課程標準中“健康第一”的理念落實。任何一項體育運動的教學,對于一個群體而言,無論是小學生還是大學生,其教學效果都是有差異的。而這種差異受很多原因的影響,同時也是分層教學設計與實施的依據(jù)。小學體育分層教學設計,既要充分考慮教學效果,又要充分考慮學生實際。
考慮教學效果,就要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技能及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有效設計。如對于某項與體質相關的運動而言,就可以通過體質測試的標準和要求進行設計,依據(jù)具體學情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層次加以設計,對應原每個層次要解決哪些問題,取得何種效果,都要進行嚴謹細致的設計。以小學高年級耐力考核的800米或1000米為例,從體質測試的科學性來看,其成績應當是呈正態(tài)分布的,即90分以上和及格的學生占少部分,大部分學生在70分到90分的區(qū)間,那么在分層教學設計中,就可以分成三個層次進行設計:70分以下的可以視為是體育學困生,70分到85分視為正常狀態(tài),85分以上可以視為是優(yōu)秀生。在這三個層次的教學上,耐力跑學困生不僅要有針對性進行訓練,從提高技能、提升體質兩方面加以設計;而正常狀態(tài)下的學生,則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進行設計,力求幫助學生有所進步;對于優(yōu)秀生,則要從激發(fā)起個體興趣、著力提升其跑步水平,有計劃、有目標進行教學設計,從而促進學生走向個性化發(fā)展。通過這種分層設計,教學過程中每一層次的學生目標就非常明確,組織與實施就會變得更為有針對性,健康第一的理念也得到落實。
二、關注學生差異,科學開展分層教學
小學體育分層教學設計可以用大致的方式進行劃分,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又要針對學生的實際差異開展分層教學,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如上述小學高年級的中長跑中,女生不達標的情況比男生嚴重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女生青春期發(fā)育而帶來的體能不足所致。那么在分層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從營養(yǎng)的角度,引導女生合理飲食,保證自我體能的充足;另一方面又要從體能訓練的角度,加強學生中長跑鍛煉,至少可以通過組織有針對性的中長跑活動如負重跑、越野跑等方式來加強學生體能。而對于男生而言,不達標的情況更多的原因是由于肥胖和毅力不夠所致。小學體育教師在分層教學中,也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開展分層教學,只有這樣,學生的不足才能得到彌補,才能保證全班同學更順利地達到體質測試的標準與要求。
在小學體育分層教學中,學生的差異主要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因營養(yǎng)過剩而運動不足帶來的肥胖情況。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因肥胖而影響學生體育教學效果的情況,可能成為了體育教師最頭痛的問題,也可能是體質測試不達標的最大原因。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分層教學中要科學引導學生增強體質的同時,也要通過體育運動教學引導學生合理運動減肥。第二種情況是學生體育意識不強而導致的差異。隨著小學生課業(yè)壓力的增大,很多學生的體育意識開始變得薄弱,這間接也導致了其身體素質出現(xiàn)了差異。體育教師要在實際分層教學,有針對性對這一部分學生進行訓練,才能使之更好地達到合理水平。第三種情況是學生因身體或先天因素,某一方面的體育運動能力存在不足。體育教師就要通過分層教學,采取幫扶與增強的措施,著力提高這部分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才能使分層教學達到設計效果。
三、促進學生個性,合理實施分層學習
在小學體育分層教學中,科學合理實施分層教學,也是促進學生個性成長的手段與措施之一。通過分層教學,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更全面地評估自己的體育運動能力與水平,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個性運動的發(fā)展。小學體育注重學生體質健康,因而往往帶來測評性質。小學生在分層教學中,除了根據(jù)興趣可以較快確立自己的個性運動以外,還可以結合分層學習效果來進一步拓展自己個性化運動。如筆者所教的學生中,一直以來她認為自己更適合游泳,學生家長也堅持讓學生進行游泳。但在體育分層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她跑步的速度、節(jié)奏都非常棒,這既得益于她游泳帶來的影響,又與她本人的身體素質有關系。因此,在上課過程中就將她劃到優(yōu)秀生的層次進行有針對性引導,結果一個學期下來,她在長跑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并在校運會上奪得兩項跑步冠軍?,F(xiàn)在這個學生雖然沒有放棄游泳運動,但她通過游泳與跑步兩項運動的合理搭配,不僅其體質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而且其個性化運動也得到了加強,促進了其運動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由此可見,在小學體育分層教學中,通過合理實施分層教學來檢測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并根據(jù)分層教學的要求進一步幫助學生提升體質與運動能力,有助于學生走向個性化運動的同時,對學生運動興趣、運動習慣的培養(yǎng)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四、回歸以生為本,促進發(fā)展保障健康
小學體育分層教學,其組織與實施最終要取決于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學生身體健康為本來加以完善,才能使分層教學促進學生體育運動發(fā)展。分層教學要回歸以學生為本,就要充分考慮分層教學實施的效果與評價。
這種效果與評價主要通過兩個指標來實現(xiàn):第一個指標是學生的認可。在分層教學中,最忌諱的事情是學生認為這是差異教學,既對待不同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態(tài)度。分層教學尤其要照顧體育學困生,通過精神上的關愛、指導上的關心、訓練上的耐心,一步步取得學生的認同,并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差距,才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獲得感、成就感。這樣才能得到小學生的認可。體育教師不能因學生年齡較小而采取忽悠或語焉不詳?shù)淖龇?,造成學生不必要的猜忌和看法,從而使分層教學推動效果。第二個指標是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引導學生在分層教學中提高體質、體能、技能的同時,也能正確認識體育運動的作用,促進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健康,才能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由此可見,小學體育分層教學回歸到以生為本的視角進行思考,就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考慮到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持久興趣及體育滲透德育的作用發(fā)揮,才能全面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綜上,對于小學體育分層教學而言,考慮分層既要基于現(xiàn)實層面的學情加以設計、組織、實施,促進全體小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又要基于學生個性化運動發(fā)展目標,通過激發(fā)小學生的個性與特長,引導學生在個性運動中得到更好地發(fā)展,進而推動小學生逐步培養(yǎng)良好體育運動習慣,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彭榮陽.小學體育課實施分層教學的可行性分析[J].青少年體育,2020(02):67+79
[2]孟祥文.分層教學法在小學田徑項目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教育觀察,2019,8(41):51-52
(佛山市南海區(qū)西樵鎮(zhèn)第二小學,廣東 佛山 5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