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潔
【摘 要】何為音樂,根據(jù)《禮記》中的記載:“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标U述了音樂的聲音變化與心靈的思想表達之間的聯(lián)系。怎樣將這種密不可分的內在聯(lián)系表達出來,是我們音樂教育所要研究的課題,音樂教學是一種視聽表現(xiàn),藝術表達,情感外延,對于音樂教學來說,合唱教學是情感表達更高層次的體現(xiàn),有利于學生的歌唱水平的提高,讓學生用音樂表達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提升組織分工能力和凝聚力。本人以在音樂教學中的一些經驗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小學音樂;創(chuàng)新;合唱教學
合唱不僅是一門舞臺藝術,具有很強專業(yè)性,同時具有極大的教育功能。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開展,不僅能促進小學生們的歌唱水平,又能提高音樂教學中的學生合唱質量。培養(yǎng)小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還能夠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情感,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興趣,并通過音樂實踐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所以,合唱在音樂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意義和現(xiàn)狀
藝術有著無窮無盡的魅力,人們對藝術的追求如同夸父逐日。合唱作為其中之一,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全面提高素質教育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合唱教學能使小學生受到集體主義的思想教育,增強小學生的意志力,還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提倡素質教育的大形勢下,抓好合唱教育尤為重要。
第一、教學模式固步自封,沒有創(chuàng)新和活力,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些教師在合唱教學中墨守陳規(guī),一味的“填鴨式”教授,不懂得變化與創(chuàng)新,學生會處在被動的狀態(tài)中,學習的積極性也大大降低。
第二、在音樂教學中缺乏合唱教授理念,作為音樂教師要清醒認識到合唱教學是音樂教育的重點。由于一些特殊因素,多數(shù)學校安排音樂課堂的時間少之又少,教學時間上,一堂課下來教師很難讓每個學生都掌握合唱的方法與技巧,畢竟課程少,平時也缺少足夠的課外訓練和練習。比如發(fā)音和呼吸,到了下一節(jié)課甚至都忘記了,所以很多教師選擇忽略合唱教學。
二、符合小學生身心特點的合唱教學方式
開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合唱教學,需要循序漸進,不能拔苗助長,教師要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合理、科學、有效、趣味的教學方法,在提高學習愛好的前提下融入教學內容,從而體現(xiàn)合唱教學的價值與意義。首先,強化合唱教學的基礎性訓練。小學生對合唱教學和內容還處于啟蒙階段,打好基礎和基本功是第一步,也是進一步學習合唱的重要保障,為了豐富學習的趣味性,可利用小游戲進行發(fā)音與音準環(huán)節(jié)的特定訓練。其次,培養(yǎng)小學生的音樂節(jié)奏感。合唱效果的重要體現(xiàn)就是音樂節(jié)奏,音樂節(jié)奏感的強化練習,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先從“聽”的節(jié)奏入手,培養(yǎng)樂感。然后進行行之有效的規(guī)律性練習,一步步推進,為合唱節(jié)奏準確性的提高樹立信心。例如,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曲風優(yōu)美抒情,如同我們在河流上劃船,練習前可以讓學生先想想劃船的情形。在合唱練習中要唱得平靜而親切。還有就是讓學生了解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環(huán)境,對人事物有所認知與思考,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一)培養(yǎng)興趣愛好激發(fā)學習熱情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核心驅動力,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小學生處于一個“鸚鵡學舌”的階段,思想和心智模式都不夠成熟,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身體力行,才能理解。學生對一門學科愛好與否,不僅是學科本身的特點,也是教師人格魅力和教學趣味性的集中表現(xiàn)。因此,教師要因材施教,結合自身和學生特點,營造愉快歡樂的教學氛圍,在學生心中樹立個人形象和人格魅力。
讓學生對音樂合唱產生興趣,要讓學生對其產生好奇與探索的欲望,從而發(fā)現(xiàn)合唱的吸引力。那么,教師要抓住合唱的切入點,將學生、課堂、內容、興趣相互融合。例如,在《嘀哩嘀哩》的合唱教學中,這是一首帶有自然風景與節(jié)奏的歌曲,內容上表現(xiàn)了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可以帶領學生到學校花園中進行教學,營造自然畫面,讓教學更加自然化和生活化。
(二)運用肢體語言進入歌曲情景
傳統(tǒng)的合唱教學比較死板,容易造成了學生站姿僵硬的狀態(tài)。而現(xiàn)在靈活性、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強調的是學會放松,讓學生跟隨合唱歌曲內容的節(jié)奏來做有趣的各種姿態(tài)和動作,讓思想進入歌詞所描寫的環(huán)境中。在教學中放松自如,在合唱中愉悅身心,讓肢體語言與心理活動自然釋放和表達。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熱情與信心,使學生在放松的環(huán)境中對合唱產生濃烈的興趣,為形成別的良好興趣愛好打下堅實基礎。所以在音樂課堂中,我會想辦法讓學生放松下來,為合唱做準備。
(三)利用樂器演奏開展前奏訓練
針對合唱教學,利用樂器演奏導入和聲知識,想要保證教學的質量,作為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和運用基礎知識。教學伊始,選擇一些簡單、容易操作的樂器進行合唱的輔助教學,比如口琴,小巧玲瓏,便于攜帶,吹奏起來易于上手,以便增強學生合唱的自信心。例如,在學習《兩只老虎》這首歌的時候,由于整首曲子節(jié)奏整齊平穩(wěn),而且旋律輕快,所以很容易激發(fā)起學生的熱愛??梢岳每谇倬毩暣底嘈桑瑫r對班級學生分組進行吹奏表演,掌握相關技巧和旋律后,全班進行合作表演。在此過程中,進行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滲透,通過言簡意賅的講解何為“和聲”。
合唱中利用樂器積極開展聽覺訓練音準是不言而喻,音準如何直接影響著合唱效果。由于不同學生對于不同聲音的敏感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合唱的音準,有些學生的聽覺敏感度相對較差。因此,唱歌會有跑調問題,音高的位置找不準。教師應該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加強學生的聽覺能力要勤加練習,靈活多變,運用樂器訓練來培養(yǎng)學生的聽覺敏感度,從根本上克服學生的音準誤區(qū)。還有就是在日常教授中,教師要對學生灌輸合唱的概念、價值與意義,使其明白不同音符排列并不是在一個調上,每個音符都各有作用和區(qū)別,同時,使用一些樂器進行現(xiàn)場講解和演奏,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樂器的作用和魅力。
(四)組織合唱比賽交流心得共同成長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組建合唱隊,各個合唱隊自行起名,針對所學歌曲,選出一首代表性歌曲,各個合唱隊進行合唱比賽,同時給予一定物質或者精神獎勵,激發(fā)學生參與合唱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合唱過程中,老師給予點撥,一個也不能少,在學生心目中,會感覺到一種被重視與尊重的感覺,學生也會意識到合唱中表現(xiàn)的不足之處,能夠得以及時修正。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可以給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以供同學們改進,在合唱中學習和進步,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團,會起到一舉兩得的效果。也可以加強學校與學校之間的交流與切磋,分享經驗,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聆聽和觀看合唱音樂會,簡單一點,可以觀看光碟。走進專業(yè)合唱團也是不錯的選擇,讓專業(yè)人才進行指導,同時聘請專業(yè)合唱團走進學校,進行教授和演練,彼此面對面互動。一系列教授方式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關懷與幫助,使小學生享受共同學習、共同完善、共同成長的學習氛圍,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音樂給予我們美的享受,從語言到形體,從設計到理念,從視聽到心靈,合唱中眾口一致,震撼人心。小學音樂合唱教學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音樂表達情感的重要意義,對培養(yǎng)自己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有指導意義,形成音樂素養(yǎng)觀。起伏變化、和諧悅耳的合唱表演可以帶領小學生步入音樂的殿堂和世界,觸摸心的旋律,得到思想意識的表達,接受音符旋律的洗禮與凈化,為學生今后良好的藝術素養(yǎng)和道德情操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石琳.合唱教學在促進音樂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策略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6(13):35
(江蘇省泰州市高港區(qū)口岸實驗小學,江蘇 泰州 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