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紅
【關鍵詞】意外傷害;以人為本;情緒疏導;集體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55-0069-01
在校園意外傷害事故處理過程中,班主任一定要全面關注事故中的每一個人。
當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發(fā)生后,班主任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平靜從容地應對。如果班主任在處理時怒氣沖天,很可能讓“受傷”的學生因擔心而惶恐不安,也會讓“惹事”的學生因心生畏懼而百般狡辯抵賴,這樣既不利于對學生的教育引導,也會增加自己的工作難度。同時,班主任要充分理解學生的情緒。小學生一般不會出現(xiàn)惡意傷害的想法,教師的理解和信任,會促進他們認知的提升。如果班主任一味簡單地追究“究竟是誰先動手的”,一來學生很難說得清楚,二來教師法庭式的審理會讓學生學會欺騙。
在處理救治的過程中,所有人的關注焦點往往都集中在對受傷學生的安撫和照料上,而會習慣性地忽略對“肇事”學生和其他學生的安撫和情緒疏導。突然發(fā)生的意外傷害事故,對所有學生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刺激,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情感反應,這就需要班主任的及時安撫和引導。我在處理意外傷害事故時的一般做法是:安排受傷的學生及時診治,通知家長;對“肇事”的學生進行及時疏導,我會自己處理或請同事幫忙,先將其帶到辦公室,一來避免讓他單獨待著胡思亂想,二來避免他聽到同學的議論加劇心理負擔;對所有學生進行集體教育,引導輿論,促進共同成長。
集體是由個人組成的,它的生命力就表現(xiàn)在:一個人總在影響著另一個人,集體中的每一個個體、每一件事其實都不是孤立的,即使是再小的一件事情,處理不好,也有可能影響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不利于班級良好氛圍的形成。反之,處理好了,就可以把任意一個事件都當作一個教育資源引導全班學生學會正確處理問題。記得有一次,我班上的一個男生在體育課上跑步時被一個同學伸出的腳絆倒,造成腿部骨折。我在與兩個學生溝通后,受傷的那個學生說出這樣一句充滿善意又天真無邪的話:“我想告訴同學們,今天的事情不怪×××,是我自己沒有看見,請同學們不要再怪他了。”全班都被感動了。于是,我布置了一個作業(yè):每個人送給受傷的同學一句話,讓他在重新回到教室的第一瞬間感受到來自同學們的溫暖。
這個學生返校后,我班的男生還自發(fā)成立了幫扶小分隊,上廁所、拿書包、端飯菜等諸多事情一律都承包了下來。學生們從這次的意外傷害事情中學到了寬容、善良、友愛和奉獻……
總之,我認為,班主任除了要處理好受傷學生的診治和家校關系的協(xié)調外,還要合理地利用事件本身,挖掘其中的教育資源,將意外傷害事故變成一次集體教育的契機,引導學生自我教育,提升班集體的品質。
(作者單位:南京市芳草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