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劉瑩
素質教育涉及很多學科,是各學科綜合作用的結果。語文教育是構建科學文化體系大樓的基礎,也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根本。學生在學習掌握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既可以潛移默化地提升感知能力和思想意識,還可以不斷陶冶情操、提升審美層次。因此,語文課程對于提升學生素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全面理解素質教育的概念,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將素質教育融入其中,教育博士王華女在其著作《素質教育的課程論解讀》中進行了詳細論述。筆者在開展“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研究”(課題編號:GJ20170074)時對本書作了重點研讀。
全書共分為八個章節(jié),從課程論視角下的素質教育問題引入本書選題的緣由和研究意義,通過對素質教育現(xiàn)狀的綜合分析,闡述研究內容、方法和目標。構建素質教育目標首先應設定教育目標體系,突出學校的明確要求,把握教育方向;其次將教育目標逐漸分解,按照各年級層、組織管理層,實現(xiàn)素質教育目標,共同創(chuàng)新改革;最后統(tǒng)一平衡呈現(xiàn)在課程的目標和結構設計方面。第二章提出素質與素質教育管理的概念:素質教育管理就是要圍繞學生素質教育目標和任務開展的一系列管理,其間蘊含思想管理理念和教育管理制度。關注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為實施素質教育全面奠定發(fā)展基礎,應從課程設置改革入手,實現(xiàn)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第三章詳解介紹了素質教育內容設計的內容,主要有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思想品德意識以及專業(yè)技能水平等,素質教育能夠影響個人綜合能力。第四章講述了素質教育課程的實施,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課程觀,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注重因材施教,圍繞“基本要求+特長”的原則,弘揚學生主體性,實現(xiàn)學生主動發(fā)展,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第五章介紹了課程實施的教學策略,增設多元化素質教育課程,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從全局觀視角學習思路和方式的轉變策略。第六章提出素質教育課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提出強化綜合性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減輕課業(yè)負擔。最后,作者提及應加強素質教育課程的評價體系構建,未來素質教育課程中的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不可忽略,號召各學校應同時加強教師培訓。
《素質教育的課程論解讀》一書最大的亮點是能夠從實際教學設計的視角出發(fā),分別通過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對學生素質教育進行深度解讀,更加貼近教學實踐。書中對學生素質教育的內涵、精髓、價值及操作要點作了詳細闡述,能夠為各級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新的啟示。該書視野開闊,內容豐富,著力將抽象的素質教育理論具體化為可操作的教學策略,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實用性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