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蘊華
二語習得研究自20世紀60年代形成新領域獨立學科,主要圍繞如何獲得二語的習得過程,從心理學、語言學和社會語言學等多個領域展開探討。二語習得研究發(fā)展迅速,呈現(xiàn)出很多有學術價值的研究成果,同時對了解語言與認知的關系、情感與認知變量的關系、學習成熟期限以及兒童認知同步發(fā)展等作出了貢獻。作為新領域獨立學科,二語習得研究在一些重點問題上還有較大的爭議。文秋芳編著的《二語習得重點問題研究》一書,主要針對二語習得研究領域內的重要問題提出自己的分析意見。
《二語習得重點問題研究》一書共分為八個章節(jié)。第一章通過評述認知派與社會派之間論戰(zhàn)20年的爭論點,主要集中在“語言如何習得”“學習觀”“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哲學傾向”這五個方面,闡釋兩種學派對二語習得過程的看法差異。第二章主要介紹二語習得研究領域中的顯性學習與隱性學習兩種知識習得的必然途徑,厘清兩者之間的關系,將兩種途徑的機制對語言學習產生的影響進行對比分析,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重要意義。第三章梳理二語習得的輸入輸出模式與課程互動活動的設計。從二語習得的理論研究角度出發(fā),介紹輸入語言信息應被學習人員所接受,接受的內容并不會自動變成中介語體系,需要進行逐步分解和歸類等綜合性的信息加工處理過程。在這個語言“內化”的基礎上,中介語系統(tǒng)才能不斷地得到重新組合,化零為整。第四章闡述了當學習者進行二語學習一段時間并達到一定水平之后,可能出現(xiàn)止步不前的“瓶頸期”,這種現(xiàn)象就是石化現(xiàn)象。作者探尋了語言石化現(xiàn)象的來源,在一些石化理論研究綜述的基礎上,對石化現(xiàn)象進行宏觀分析,并提出一些避免出現(xiàn)語言石化現(xiàn)象的建議。第五章簡單綜述學術界對于語言遷移課題的研究發(fā)展,并對語言遷移的不同類型進行介紹,總結出語言遷移的最新發(fā)展,即不再受語言表層結構和母語到目的語這種單一路徑的限制,而是更多地傾向于與認知科學相結合,深入語言遷移機制的內在,為研究提供廣闊的空間。最后三章,作者主要介紹自動性與年齡問題對二語習得的影響和作用。自動性研究問題也是二語習得領域的研究焦點。給予心理學中的自動性定義和解釋,思維在適應性下能夠做好學習控制,這才能確保高效地掌握第二門語言。年齡因素是影響外語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習者的年齡、生理和心理的發(fā)育期不同,大腦處在不同程度的可塑性時期。因此,在二語習得課程安排時應考慮到學習者年齡層次的因素。在書的最后,作者介紹了二語習得研究的社會文化視角,強調認知主義在二語習得研究中所占的主要地位,對二語教學帶來啟發(fā)。
該書內容深入淺出,以新研究成果、新文獻內容作為綜述,真實完整地反映出當前學界的研究情況,為讀者打造了一本實用的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