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平
摘 ?要:中學信息技術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它對中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然而,從教學實踐的角度來看,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教學效率低下。因此,教師應加強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建立高效課堂。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 ?高效課堂 ?建構
信息技術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信息技能和綜合素質的課程,是中學的一個主要科目。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進行實踐和研究,有效提升初中生的信息素養(yǎng),加強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當前,信息技術教育提倡寓教于樂,建立高效課堂,能夠讓學生快樂學習,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改革傳統(tǒng)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作為中學綜合實踐訓練的主要教學之一,信息技術教學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獨特性,信息技術需要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注重實踐性。因此,中學信息技術教育必須營造有利于主動學習、深入學習、共同學習的環(huán)境,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保證教學的趣味性,根據初中生的實際情況,讓他們在娛樂的牽引下學習到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將所學的信息技術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進而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信息技術能力。新時期的教學中,教師必須采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多創(chuàng)建情境教學,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發(fā)揮空間,讓學生自行拓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1]。
例如,制作一張電子報,教師講解了Word的實際操作方法后,把學生進行分組,通過討論建立設計方案,尋找素材,最后使用Word制作一張電子報,選出其中優(yōu)秀的作品,給予表揚。可以選擇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創(chuàng)作感想,一方面為其他同學提供一些啟發(fā),另一方面提升學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也讓其他學生談談自己對優(yōu)秀作品的看法,聽取學生的聲音。這樣既能促進學生的合作與交流,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信息技術的能力,開拓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目前,多媒體技術不斷發(fā)展,對于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是一個值得運用的教學工具。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提高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以提高教學效率,在學習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學習資源,使他們能夠感受到新的課程模式。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對多媒體教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傾向于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活動中他們也更積極地與教師合作[2]。
例如,開展一節(jié)關于“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發(fā)展史”的課程,雖然目前的中學生能夠早早地接觸到電腦,但是他們往往只關心電腦的瀏覽網頁、觀看視頻和玩游戲等一系列的娛樂功能,對于電腦本身并未有多少了解,引導學生了解電腦的發(fā)展歷史,能夠加強學生的知識面,提起他們對電腦本身的興趣,如DOS、Windows 98、Windows 2000、Windows XP等較為古老的電腦操作系統(tǒng),還有正在衰落的Windows 7、Windows 8.1操作系統(tǒng),正在使用的Windows10操作系統(tǒng),還有除Windows之外的Linux、Mac OS等系統(tǒng)。告訴學生們,如果要在電腦中進行軟件運行和瀏覽,必須要依靠系統(tǒng)。
三、加強課堂的實踐性,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不難發(fā)現(xiàn),相對于傳統(tǒng)的九門課程,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程抱有很大的興趣,但是教師要注意到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目的以及在課程中的實際表現(xiàn),防止學生做一些無關于課程內容的活動,保證信息技術課程的意義。信息技術課程的意義在于學生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這門課程是一個知識實踐的平臺,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防止學生在課堂中漫無目的,幫助學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學習。
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重點是實踐性學習,因此教師必須把學習內容與學習的實踐環(huán)節(jié)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實踐中感受信息技術課程的吸引力,鼓勵學生積極學習,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中學教師應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功能,使學生能夠學習和運用知識。
例如,進行Photoshop的圖片濾鏡模式學習,目的是檢測學生們的圖片處理能力,在教學開始之前,由教師收集圖片素材,上傳到局域網中,供學生們進行下載,并在完成圖片處理后,告知學生將圖片進行整理編號,注上自己的水印,再上傳到局域網中,由大家一起進行評判打分。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進行多媒體演示,耐心回答學生的問題,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掌握具體的操作技能,實現(xiàn)課堂目標。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教師可以設計風景畫PS大賽,周末時由學生拍攝風景照,然后上傳到教師的云網盤中,上課時由學生進行PS處理,看誰拍得美、處理得好。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審美能力,鞏固了學生的學習內容,鍛煉了實踐操作能力,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四、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新教學
在以往的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教師占據課堂的主要地位,學生的作用被忽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主要以理論為主,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方式無法發(fā)揮學生的思維,也不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在新時期,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課堂要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要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建立高效課堂,必須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能力,合理開發(fā)教學方法,創(chuàng)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教學環(huán)境,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教師要不斷積累教學實踐經驗,豐富自身,提高教學技能和綜合素質。
結語
初中信息技術是中學的一門重要課程,對于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它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將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但是,在新時期,教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建立出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才能夠建立一個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
參考文獻
[1]宋海波.初中信息技術簡約高效課堂的教學實踐[J].中小學電教,2017(8):42.
[2]湯正.論如何構建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5(20):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