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俠 易靜葉 李歲萍
【摘 要】目的研究慢阻肺康復護理自我管理對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入組90例慢阻肺患者,均為本院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收治。按照隨機雙盲法分為對比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比組給予常規(guī)康復護理,觀察組聯(lián)合自我管理干預。對比分析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明顯改善且高于對比組(P<0.05)。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比組(P<0.05)。結論慢阻肺患者實施自我管理,對肺功能以及生活質量均有改善作用。
【關鍵詞】慢阻肺;康復護理;自我管理;肺功能;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8-24--01
慢阻肺(COPD)是一種多發(fā)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疾病發(fā)作時,可出現(xiàn)呼吸困難、咳嗽、咳痰等癥狀,進行性發(fā)展,可導致呼吸衰竭甚至發(fā)展成為肺心病[1]。慢阻肺病程比較漫長,且病情容易反復發(fā)作,需要積極采取藥物控制以及生活習慣、運動等聯(lián)合治療方式進行改善[2]。從相關調查結果可見,慢阻肺患者通過康復訓練,可改善肺功能,改善臨床癥狀,減少疾病發(fā)作次數(shù)。針對康復護理在慢阻肺治療中的優(yōu)勢,本研究對其實施了自我管理研究,探討其對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組90例慢阻肺患者,均為本院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收治。按照隨機雙盲法分為對比組和觀察組,各45例。觀察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56-85歲,均值(68.70±5.30)歲。病程2-19年,平均(10.44±2.77)年。對比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55-87歲,均值(68.67±5.41)歲。病程3-19年,平均(1037±2.62)年。納入標準:患者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等關于COPD的診斷標準[3]。排除標準:無法正常溝通者;不愿配合研究者。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臨床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對比組
對比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做好健康指導,并對患者實施用藥品干預、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及運動方面的指導。對患者實施康復訓練指導。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比組基礎上,實現(xiàn)患者自我管理。(1)向患者發(fā)放健康手冊,指導患者對慢阻肺知識以及康復訓練知識進行了解。對患者肺功能指標進行評估,為其制定詳細的康復訓練計劃。并將其制定成表格形式,發(fā)放到患者手中。(2)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一是腹式呼吸指導,可保持坐位或者站位,兩手分別置于腹部和胸前,呼氣時按壓腹部,吸氣時,腹部向外膨出。二是縮唇訓練??杀3稚鲜鲶w位,使用鼻子吸氣,嘴唇呼氣,呼吸比控制在2:1,每天訓練30-45分鐘左右,分3次進行。三是根據(jù)患者情況,指導其進行全身呼吸、爬樓梯、蹲起、擴胸等訓練,每天15-45分鐘。指導患者進行咳嗽訓練,以及采用手法按摩,經(jīng)列缺、尺澤等進行穴位按摩,提高肺功能。指導完成后,要求患者每天堅持鍛煉。(3)要求患者注意避免進食辛辣刺激以及寒涼食物,注意飲食清淡,并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生活盡量自理。
1.2.3 觀察組
1.3 觀察指標
1.3.1 對比兩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況。護理前后,對患者一秒鐘用力呼氣容積(FEV1)和一秒鐘用力呼氣容積與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指標進行檢測。
1.3.2 對比兩組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估工具選取生活質量量表(SF-36)。該量表包括精神狀態(tài)、軀體功能、生活能力以及社會功能四個條目。評分0-25分,分數(shù)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SPSS23.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以()表示計量資料,以t值檢驗。當P<0.05時,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況比較
護理前,組間肺功能指標差異不顯著(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明顯改善且高于對比組(P<0.05)。見表2。
3 討論
COPD是一種常見呼吸道疾病,一般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群。這種疾病會引發(fā)咳嗽、咳痰以及呼吸困難等癥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直接的影響。臨床采用藥物治療、生活習慣改善以及康復等方式的聯(lián)合運用,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其臨床癥狀,減少發(fā)作次數(shù)。而對慢阻肺患者的用藥情況以及生活習慣、運動鍛煉等進行了解后發(fā)現(xiàn),患者依從性不高。為此,本院將患者自我管理納入康復護理干預當中,通過提高患者自覺性來提高干預效果[4]。
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明顯改善且高于對比組(P<0.05)。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比組(P<0.05)。這說明,通過實施自我管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以及康復訓練重要性的認知都明顯提高,能夠主動執(zhí)行康復訓練計劃,有效的提高了肺功能,改善了慢阻肺癥狀以及發(fā)作情況,使其生活質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參考文獻
陳玉宇,尤智英.健康信念模式應用于老年慢阻肺穩(wěn)定期患者的護理效果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19):2672-2676.2019,010(009):64-65.
余穎惠.協(xié)同護理模式在慢阻肺患者中的應用探討[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00(010):155-156.
中華醫(yī)學會,中華醫(yī)學會雜志社,中華醫(yī)學會全科醫(yī)學分會,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8)[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18,17(11):871-871.
劉萍.慢阻肺康復護理自我管理對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