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如今我國提出了課改政策,人們逐漸認識到了體育課程的重要性所在。但是早期在授課的時候,由于理念存在偏差,普遍教師總是將注意力放在學生的體質層面,而對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有所忽視,無法將教學活動和其未來職業(yè)產生聯系。為此,教師理應在方法層面做出改進,以此滿足學生們的實際需求。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體育素養(yǎng)與職業(yè)能力的概念,探討了高職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對于教學改革的方法方面發(fā)表一些個人的觀點和看法。
關鍵詞:體育素養(yǎng);職業(yè)能力;高職體育;教學;研究
引言:
對于高職院校而言,主要是向社會輸送專業(yè)型人才。伴隨我國制造行業(yè)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企業(yè)對新型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續(xù)提高。但從歷史角度來看,體育教學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一直處在被人忽視的狀態(tài),很少有教師在授課時嘗試進行體育素養(yǎng)的滲透。顯然,如此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沒有任何幫助。因此,教師理應在方法層面予以優(yōu)化,加強職業(yè)性和體育課程的聯系度,進而提升學生們的整體水平。
一、體育素養(yǎng)與職業(yè)能力的概念
伴隨教育改革工作的開展,對體育教學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體育課程的本質目標便是基于人的體質基礎,依靠特定的方法展開鍛煉,促使學生們的體育素養(yǎng)有所提升,逐步達到較高層次,滿足社會的基本需求。而體育素養(yǎng)則是人在鍛煉的時候展現的各種基本素養(yǎng),包括體育學識、身體素質以及體育技能等。通過對這些內容予以培養(yǎng),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們的水平。而職業(yè)能力指的是學生在畢業(yè)后需要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具體可以算作是工作能力。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后,職業(yè)能力和體育素養(yǎng)都是非常重要的兩類素養(yǎng)。所以,對二者內容的培養(yǎng)有著非常高的建設性價值。
二、高職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十分單一
盡管當前多數高職院校都已經開設了體育課程,但教學內容方面卻一直都十分單一化。基本上主要以球類運動為主,以此對學生們的體育技能進行鍛煉。盡管此類項目能夠有效滿足學生們的實際需求,但由于內容種類過少,而且教學方法也極為模式化,導致教學活動的吸引力不強,學生們潛在的積極性無法激發(fā)出來。長此以往,學生們甚至有可能對體育教學產生一定的反感情緒。
(二)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
從目前情況來看,體育教學基本上都是通過運動的方式提升學生們的體質素養(yǎng),但應用的方法基本上都以泛化教學為主,針對性不強。特別是體育素養(yǎng)和職業(yè)能力,教師幾乎根本沒有進行考慮。如此就會導致學生們在經過了一段時間鍛煉之后,身體素質有了一定提升,但并沒有掌握任何體育知識,也沒有認識到體育鍛煉的價值所在,同時也無法將自身掌握的體育技能應用到未來的職業(yè)活動之中。如此一來,學生們對體育教學的態(tài)度也會有所轉變,漸漸喪失參與感。
(三)對體育教學缺乏重視
對于多數高職院校來說,幾乎都將注意力放在了學生們的未來就業(yè)方面,因此專業(yè)課的教學時長非常多,體育課程的時長非常少。甚至在某些時候,專業(yè)課教師還會占用體育課程的時間。使得原本就很少的體育教學時間,被進一步壓縮。而在體育考核方面,基本上認為學生們能夠在某些運動項目上達標即可,對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提升沒有任何關注,更不會和其未來工作有所聯系。正是這一因素存在,使得體育教學的效果未能得到發(fā)揮,影響了學生們的積極性。
(四)教學指導不到位
一些高職教師對體育教學的認知存在一定偏差,認為高職學生已經進入青春期,具備了一定的運動能力,也懂得相關運動方法和基本規(guī)則。因此,在教學指導方面就有所忽視,單純讓學生們自主進行運動鍛煉。然而由于學生對傷病預防方面的認知不到位,很容易在運動過程中,出現嚴重的傷病,進而影響了自身的實際發(fā)展。
三、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的方法
(一)轉變教學理念
對體育教學來說,除了需要提升學生們的身體素養(yǎng)之外,還要確保其能夠在長時間的學習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個人狀態(tài),并不斷提升自身職業(yè)水平。尤其是高職學生,在畢業(yè)之后將會直接進入社會崗位,因此必須有著較強的適應能力以及職業(yè)能力。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首要工作便是對學生的意志力予以鍛煉。教師布置體育項目,并非只是提升學生的身體水平,還需要保證教學難度與其身體承受度保持一致,通過合理引導,使其慢慢養(yǎng)成吃苦耐勞的精神。例如,教師可以嘗試舉辦一些團體類比賽,讓學生們共同參加。由于學生們的競爭心非常強,不希望在比賽中失利,更不希望拖團隊的后腿,自然會倍加努力。比賽結束,或許勝利,或許失敗,只要能夠堅持到底,便意味著成功,從而使得自身意志力得到有效鍛煉。而在教學工作的藝術性方面,教師同樣需要有所關注,深入觀察學生們的實際情況,把握其心理變化,根據學生們的具體狀況,合理傳遞體育技巧,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精神。在其遇到困難的時候,應當及時予以鼓勵。高職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學生們順利畢業(yè),找到一個令自己滿意的崗位。因此教學內容理應和學生的專業(yè)和未來的就業(yè)方向有所聯系,盡可能選擇一些其感興趣的項目,通過長期鍛煉,提升其職業(yè)水平。
在進行高職體育教學的時候,教師理應對學生的體育精神予以培養(yǎng)。因此,無論是教學目標還是考核模式,都要做出一定的改變。通過開展高職體育教學,一方面使其體質變得更為,另一方面還要養(yǎng)成良好的團隊精神。在教學考核方面,應當參照教學目標進行調整,不能將期末考試作為唯一標準,而需要保證評估的綜合性,將日常練習成績共同納入進來。
多數高職學生在畢業(yè)之后,往往會參與一些具有勞動密集型特點的技術崗位,因此不但需要保證學生具備較強的基本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基礎體能。所以,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必須將學生的專業(yè)考慮進來,通過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選擇最為合適的模式,提高訓練量,設置一些難度相對較高的項目,引導學生們努力克服。諸如跳山羊、越野以及登山等。在參與的過程中,學生們或許會遇到一定的挫折,此時教師則需要對學生予以鼓勵,引導其慢慢克服。從而在增強自身身體素養(yǎng)的同時,還能形成良好的拼搏精神。
(二)優(yōu)化教學內容
對高職體育教學來說,理應具備較強的創(chuàng)新性和針對性特點。因此,教師就需要根據學生們的專業(yè)特點,設置一些全新的項目,以此吸引其注意力,讓其能夠全身心投入到體育鍛煉之中。高職學生在畢業(yè)之后,參與的工作項目如果以身體姿態(tài)進行劃分,主要包括靜態(tài)坐姿、靜態(tài)站姿、流動變姿、操作姿態(tài)以及特殊崗位姿態(tài)等。高職院校就能基于這些崗位的實際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和調整,以此滿足學生們的實際需求,讓其在畢業(yè)后能夠更好地參與到工作之中。
另外,高職學校還需要將學生從事職業(yè)的類型考慮進來,包括具體需要的體能水平以及可能產生的職業(yè)疾病,以此為基礎,設置一些特定的體育項目。促使學生們的體能水平得到增強,同時能夠提前進行疾病預防,以防個人身體受到嚴重影響。
例如,對導游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在日常工作之中,自然需要時刻保持良好的個人形體,同時還要具備較強的反應速度,以此能夠有效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fā)情況。為此,教師就可以向學生們推薦藝術體操或者體育舞蹈,讓其進行身體鍛煉,以此改善個人形體,同時還能有效提升反應力。依靠這種模式,體育教學將會變得更具科學性特點,為學生們的未來就業(yè)提供了多方面幫助。
(三)改革教學形式
在教學形式層面,高職院??梢試L試應用課內外結合的方式。課內教學是一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而課外教學則是一種補充,充分展現學校的體育功能,促使學生們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習慣。一般來說,最為常見的便是課外俱樂部。相比于傳統(tǒng)授課方式,整體開放性非常高,學生們在參與的過程中,會變得十分自由,能夠根據自身的想法,自由選擇鍛煉模式和項目。而教師則會成為課堂的引導者,在場地中來回移動,觀察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在適當的時機給予一定的建議和指導,幫助其突破難關,同時防止受傷的情況出現。
需要注意的是,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在傳遞鍛煉方法的時候,理應和學生們的未來職業(yè)展開聯系。確保其在參與的過程中,可以掌握相關基礎方法,懂得如何正確鍛煉,形成堅韌的意志和良好的團隊精神,逐步提升對體育運動的興趣程度。
另外,在增強學生素養(yǎng)的同時,還要為其傳授相關基礎知識,讓其懂得如何正確保健,了解一些簡單的傷病預防知識。而在具體方法層面,為了保證多樣性,教師便需要嘗試多種不同的方案,諸如集體活動、個人表演、小組探究以及綜合比賽等。這樣一來,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就能得到有效發(fā)揮,自身知識體系也會變得更為完善,進而增強了自身綜合水平。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早期高職院校在進行體育教學的時候,由于應用的方法存在問題,導致教學質量不高,學生們在畢業(yè)后很難適應崗位要求。因此,教學改革就顯得非常重要。教師除了需要完成知識傳遞之外,還要提升學生們的身體素養(yǎng),對其體育技能以及職業(yè)能力予以培養(yǎng),進而讓其能夠順利就業(yè)。
參考文獻;
[1]何景龍.西方體育教學對于我國高職體育教學的啟示[J].中國教育學刊.2015(S1).
[2]張啟平.淺析拓展訓練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9(34).
[3]桂海榮.如何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構建良性的師生互動[J].當代體育科技.2019(33).
[4]胡大雄.分析賞識教育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9(31).
[5]宋亮亮.民族體育融入高職體育教學的對策探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2).
[6]劉興偉.高職體育教學中籃球投籃技巧訓練研究[J].花炮科技與市場.2019(04).
[7]黃雯.民族傳統(tǒng)體育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思考與實踐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9(35).
[8]郭華軍.高職體育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實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24).
作者簡介:陳鵬(1982.12-),男,漢族,籍貫:四川資陽,單位:天府新區(qū)航空旅游職業(yè)學院,助教,本科學士學位,專業(yè):體育教育,研究方向:體育教育、社會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