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宇
摘要:開展初中美術教學活動過程,教師應正確看待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意義,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況、性格特點、學習需求等,制定美術教學目標及方案。同時,初中美術教師應轉變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合理運用新型教學方法組織活動,以便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創(chuàng)作出更多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
關鍵詞:初中美術;個性化;教學探究
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對于美術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初中眾多的學習科目中美術科目是深受學生喜歡的。個性化教學也是眾多教師在美術課堂中的選擇的教學理念。個性化教學不僅僅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本文主要以淺談初中美術個性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作相關分析,希望可以給廣大學者些許建議。
一、初中美術教學開展個性化教學的意義
首先開展個性化教學,符合以學生為主體的培養(yǎng)目標。新教學改革以來,一直倡導以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開展個性化教學首先要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以及性格特點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根據(jù)學生特點制訂教學方案,能兼顧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建立自信,如此學生才能創(chuàng)作出屬于自己風格特色的作品,即便是同一主題也能彰顯不同風采,這才是美術教學的重點。
其次個性化教學也能激勵教師展開創(chuàng)新教學。“教”與“學”雖然是雙邊活動,卻是相互促進的。個性化教學體現(xiàn)了民主性和相互的尊重性。教師采用引導為主的教學方式改變了以教師填鴨式的教學局面,不僅給了學生展示個性的空間,也使教師從事無巨細,面面俱到的教學中解放出來。學生自己做了學習的主人,就更能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策略
1、激發(fā)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個性化發(fā)展
藝術的靈魂是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是一個學生在學習美術當中應該具有的個性化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可以在美術創(chuàng)作中鍛煉學生的主體意識,鍛煉學生學習美術的動力,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美術想象空間,可以讓學生獨立創(chuàng)作和思考的機會,讓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充滿想象力,敢于想象,獲得靈感,讓學生的美術作品中都能有個性化的體現(xiàn)。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創(chuàng)作一幅與未來大自然相關的美術作品,讓學生都充分發(fā)揮想象力,這樣的作品會豐富多彩的。每位學生都可以按照自己腦海中的關于未來的大自然的各種想象。有的學生把作品與森林相聯(lián)系,有的學生把作品與大海、天空相聯(lián)系等等。這樣的作品每一幅都有每一幅的構思和意義,讓學生的作品都充分的展現(xiàn)了學生對于未來大自然的希望與寄托。讓每位學生都可以想象自己希望未來大自然是什么樣子的,還可以讓學生培養(yǎng)愛護大自然的意義,從美術創(chuàng)作中學習到很多書本上無法學到的知識。作品是有靈魂的,學生在創(chuàng)作時要用心去感受這個賦予我們新鮮空氣的大自然。
2、加強初中生基礎的美術課程內容
美術課程屬于藝術學科,因此,最根本的是增強美術關于創(chuàng)造力、知識性、藝術性等基礎課程內容的傳達,初中階段的學生有著很強的探索與求知欲,其思維和分析能力也在逐漸成熟化,將美術的基礎知識能夠運用在平時生活之中,可以夠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美術的積極性。與此同時,這種興趣可以釋放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教師良好的引導和啟發(fā)能夠為學生提供展示的空間,其作品就會以個性的形式展示出來。此外,美術的藝術性能夠擴寬學生的愛好與興趣,增強學生的設計靈感。
而美術學科的基本期望是讓學生因這門課程而具備對感官作品的深入了解和獨到見解,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多樣的賞析素材,通過傳播媒介,將經(jīng)典與潮流中的優(yōu)秀元素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自我去理解、去發(fā)現(xiàn),而不是機械式的傳授,使美術的課堂更加活躍、更具有生命力,從而開闊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學以致用,用知識豐富生活。
3、選擇個性化的教學方法
美術的特點決定了教學方法要與其他的文化教學有顯著的不同。首先,美術是具有很強的主觀性的,學生只有親身體驗和感受之后才能對課程內容有完整的認識。我們應當加強美術課堂體驗式教學。老師可以通過情境演繹,將學生帶入到特定的情感中,學生可以在這一情境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其次,根據(jù)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初中是學生快速成長的階段,學生的個體差異很大,美術教學方法的設計也應根據(jù)學生的特點設計。
4、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為保證初中美術教育活動實施的效果,需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關注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在集體中的作用。集體美術創(chuàng)作時,因容易受到其他學生的啟示,所以可鼓勵學生間相互交流、合作,旨在開拓學生的思維。同時,教師可通過分析作品、講解作品的方式開展活動,鼓勵學生及時進行教學反饋。創(chuàng)作時,教師則應轉變身份為指導者,給予學生適當?shù)闹笇?,并告知學生相關注意的事項。針對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創(chuàng)作,應鼓勵學生分享并展示于其他學生,從而積極調動學生參與美術教學活動的熱情,為學生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
5、合理評價,尊重個性
美術作品沒有統(tǒng)一的答案,老師應該以多元的標準評價學生的美術作品。美術作品評價標準應當包括作品的想象力、創(chuàng)新性、藝術性以及作者情感的表達。只有具備這些要求,美術作品才能有靈魂,成為真正的藝術。美術作品評價主體應當多樣化。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是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氛圍冷清。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評價美術作品,在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能夠暢所欲言,大膽地提出個性化的見解。這不僅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評價的方法來說,學習前期應以鼓勵為主。在初期,學生容易暴露出很多的缺點,如果過度批評學生的缺點,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后續(xù)學習的開展。美術學習的中后期,老師應該積極的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讓學生逐步約束自己的行為,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老師的評價應當公正、客觀,充分尊重學生。評價這一行為內在要求評價主體客觀、公正,只有這樣評價的結果才能夠讓人信服。在課堂改革的背景下,老師和學生不再是以往的“單向教學”關系,而是平等交流的關系。因此,老師在評價學生的作品時,應該尊重學生,讓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個性。
結語:
隨著社會對綜合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審美能力成為了學生綜合素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個性化是美術的最重要的特點,因此,提高學生的美術水平必須開展個性化教學。初中美術個性化教學效率的提高是一項系統(tǒng)而又復雜的長期工程,需要來自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作為一名美術老師,我們應該在科學應對學生差異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和突破教學方式,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
參考文獻:
[1]史囡.個性化教學模式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應用[J].中華少年,2018(26):135.
[2]吳森海.淺析初中美術個性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考試周刊,2018(65):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