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禮群
摘 ?要:本文小學德育高效課堂的核心是以生為本,從現(xiàn)實的班級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會生活著力,并在此基礎(chǔ)上,真正地讓學生從生活中獲得思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他們行為約束能力的提升。本文注重從班級生活中,開展賞識教育;從家庭生活中,進行實踐活動;從社會生活中,組織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行為約束能力的提升,感恩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增強,促進小學德育高效課堂的構(gòu)建。
關(guān)鍵詞:生本理念;小學德育;高效課堂
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德育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將教學方式,停留在口頭的知識講解上,并不注重構(gòu)建知識與學生認知以及生活的連接,導致德育教學效果的干癟,而提升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便成為空談了。為此,小學德育教師應(yīng)真正落實生本理念,構(gòu)建與學生相關(guān)的德育課堂,讓他們感受到德育學習的“生活味”,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讓他們將這種意識,落實到實際的生活中,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
一、運用賞識教育,提升學生行為約束力
人人喜歡贊美,這既是人性的優(yōu)點,也是人性的弱點。小學德育教師在開展德育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從贊美的角度著力,運用賞識教育法,從班級生活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尤其是后進生學生的優(yōu)點,真正讓這部分學生受到教師的關(guān)注、關(guān)心和關(guān)愛,從而在教師這里獲得心靈的溫暖,并將這份溫暖落實到實實在在的行動中,促進他們行為約束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本班的管理過程中,教師發(fā)現(xiàn)小洛是一位特別淘氣的學生。每次犯錯,他都積極主動地承認錯誤,但是總是不及時改正錯誤。他成為班級管理中的老大難。針對這種狀況,教師并沒有采用放任自流的方式,而是通過觀察這位學生行為,以及與這位學生的要好朋友交流的方式,了解這位學生,并得到這位學生喜歡打乒乓球的信息。與此同時,教師主動要求和這位學生打乒乓球。沒想到他愉快地答應(yīng)了。在打乒乓球的過程中,教師發(fā)現(xiàn)這位學生非常認真,而且態(tài)度特別端正。在休息的過程中,教師和這位學生交流,了解到他并不是做不到,而是行為約束能力差。教師適時地說道:“老師相信,一個可以將乒乓球打得如此好的人,他的行為約束能力一定不會太差?!痹谑艿浇處煹墓膭詈?,小洛在班級中的表現(xiàn)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他不僅按時上課,在課堂尊重紀律,而且積極地投入到日常的班級活動中,并出謀劃策。通過運用賞識教學的方式,教師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并給與他們適當?shù)墓膭?,讓學生相信自己,促進他們行為約束能力的提升。
二、采用生活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
生活教學法的優(yōu)勢在于讓學生走出“象牙塔式”的德育課堂,并走入現(xiàn)實的生活中,通過生活化的實踐,來感受生活,體驗生活,加深對生活的理解,尤其是對生活中父母的理解,從而更為主動地從父母的角度思考問題,促進學生感恩意識的形成。
例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教師運用開展生活實踐的方式,進行此部分內(nèi)容的授課,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通過為父母洗腳的方式,真正地體會父母的辛勞,促進學生感恩意識的形成。與此同時,教師運用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分享生活實踐的體驗,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通過和學生的交流,給教師印象最深的是小錯的回答。他說:“當我提出為媽媽洗腳時,媽媽以為開玩笑。當我認真時,媽媽同意了。在為媽媽洗腳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她的腳總是有意識地向后移。我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她的腳上有了一個大大的水泡。這讓我感受到媽媽為整個家的付出。我非常感謝媽媽。”
三、使用實踐教學,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
小學德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社會實踐的方式,增強他們對社會的認知,讓他們意識到社會是一個相互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并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例如,在上周,教師開展“敬老院一日行”的活動,并在此過程中,尊重學生的意愿,讓他們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組。教師設(shè)計出四個小組,分別是衛(wèi)生組、聊天組、表演組以及棋藝組。與此同時,教師提醒學生:不要和老人談及家人,避免引起老人傷心;更不要接受老人贈送的禮物。在回到課堂上后,教師讓學生分享他們的實踐感受。小卓說:“通過這次實踐,以及和王奶奶的交流,讓我意識到:我們也是人,具有人的特性,也會經(jīng)歷生老病死的過程。當我老的時候,也渴望被關(guān)注,被照顧。敬老愛老的風氣不僅是為現(xiàn)在的老人設(shè)計的,而且也是為未來的自己準備的。為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應(yīng)主動為老爺爺、老奶奶讓路,主動扶他們過馬路,盡可能多地為他們提供幫助!”通過運用實踐教學法,教師真正讓學生意識到個人離不開社會,并從社會中索取與奉獻的道理,從而促進他們社會責任感的增強。
總而言之,在開展小學德育有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yīng)注重從學生的角度著力,并在此過程中,適時地讓學生參與到相關(guān)的實踐活動中,真正讓他們真體驗,真感受,真感覺,促進學生思想境界的提升和行為約束能力的增強,獲得良好的德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青芹.淺談小學德育工作的幾點做法[J].成功(教育).2017(18)
[2] 楊婉敏.提高小學品德活動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探索[J].中小學德育.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