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琴
摘 要:小學是每一個人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更是小學學習過程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借助其文學的魅力使學生塑造健全人格,重視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同時,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養(yǎng)和抗打擊能力?;诖?,結合一些教學方法和具體實踐內容,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滲透進語文教學中,并將二者高效結合。
關鍵詞:小學語文;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身體健康,決定著一個人的生命質量與長短。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于健康的第一句解釋就是心理平衡,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有多么的重要。因此,在學校中將知識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互結合已成為大多數(shù)學校的努力方向和實施目標。而作為眾多學科中的基礎學科,語文在向學生傳達心理健康知識方面有著地利人和的優(yōu)勢。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運用語文學科自身便于溝通理解的特點,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促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控制學生不良情緒的爆發(fā),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興趣。
一、與學生交流互動,創(chuàng)建和諧友好的課堂關系
一個好的教師可以在師生之間構筑積極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要有良好的互動交流,學生可以信任教師并且擁有足夠的安全感。在小學階段,師生關系開始顯現(xiàn)教師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和教師的相處是孩子初次與家庭以外的成員進行長時間的互動交流。教師能為孩子提供更豐富有趣的學習氛圍和成長環(huán)境,也影響孩子與同伴之間的交流合作。教師處于相對強勢的引導地位,所以教師與孩子一對一的互動,包括對孩子訴求的聆聽,與孩子的眼神交流等,都有助于形成一種積極的師生關系,提升孩子的安全感、獨立性和社交技巧。所以,通過讓教師和學生進行一些有意義的教育互動,創(chuàng)建一個積極和諧的師生關系,能間接促成學生健康心理的養(yǎng)成。比如,在《找春天》這堂課中,事先準備趣味字詞卡片、實物投影和電腦課件。在課堂上,用字詞卡片幫助小學生認識生字生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借助ppt課件和投影則能提高學生的關注度,以此來使語文課堂教學更生動有趣。
二、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1.深度挖掘和解讀教材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對學生有利的卻又容易被忽視的情感因素和知識。認識生僻字詞和閱讀課本內容不是語文教學的主要方向。教師要利用語言文字的魅力和特點引導學生去了解,并深刻解讀這些精神層面的知識價值。例如,在《白楊》一課中,贊揚白楊的高大挺秀只是表層含義,而服從祖國的需要,建設邊疆,教育學生學習邊境戰(zhàn)士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才是課文的真正意義。又比如,教學《雷鋒》這篇課文,教師在復述課文內容的同時,簡要敘述雷鋒同志生前的經歷,讓雷鋒同志的優(yōu)良品質、高大的榜樣形象在學生的人生規(guī)劃和價值導向中形成一個明確的指向標。
2.靈活變通教學方式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運用多種方式手段,制作ppt、網絡多媒體、課堂小游戲等。以多種方式多元結合的形式,使學生對學習充滿積極性,思辨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飛速提升。小學生的想象力無窮無盡,天馬行空。利用古詩詞作為一個思維啟發(fā)的節(jié)點,讓他們去想象、思考和創(chuàng)造。每節(jié)課上課前,教師抄寫一首有趣易懂的古詩詞在黑板上,由學生創(chuàng)建小組來討論分析。例如《邊塞》《春望》這種愛國類的詩詞,讓學生先聽錄音朗誦,邊聽邊感受詩中意境,并用多媒體配上孤煙落日和山河破敗的畫面。詩句的意義和其中的境界,就需要學生自己來進行思考和想象,不僅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發(fā)揮,還在潛移默化中向學生灌輸了愛國主義思想。
3.營造輕松舒適的課堂環(huán)境
僵化單調的課堂環(huán)境是扼殺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的元兇。據(jù)調查,長期處于高度壓力,情緒低落的狀態(tài)下的學生,他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一定不高,連性格也會比平常人更內向敏感。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識的灌輸,應該要多多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鼓勵幫助他們。當學生長期處于身心愉悅的狀態(tài),就會自信陽光起來。比如,每周利用半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玩集體造句的游戲,將班里的學生分為若干個組,每個組的成員各造一個句子,再以這些句子為主題拼接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最后比較這幾個組哪個組的故事最精彩,獲勝的組有獎勵。在做這個游戲中,通過學生的自我思考與團隊的相互協(xié)作,使他們的思想得到解放,注意力也變得更加集中,還能增加獲得感和自豪感。
4.延伸有教育意義的課外知識
語文不但是一門基礎的科目,還是一門包容性很強的科目。語文知識包羅萬象,所以學生在課本上所接觸的知識是很局限的,需要教師向學生拓展課外知識。拓展了文言詩詞,學生就能通曉先哲前賢們留下的精神食糧,從而促進自身的身心健康。在學習詩詞中感受不同時代的發(fā)展變化,了解不同歷史名人的人生軼事,從而延伸了閱讀資料,學生才能在語文寫作中有更多更好的素材,厚積薄發(fā)。教師在拓展課外知識的同時,可以用一篇課文或一個作者來引導學生去閱讀與此有關的書籍。例如,學完《三顧茅廬》這一課后,就讓學生嘗試去讀《三國演義》。在學習完《三味書屋》以后,就讓學生了解魯迅先生。延伸知識要因人而異,一定要與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心理特征相融合,這樣才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有幫助。
綜上所述,應試教育固然重要,但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忽視,二者缺一不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小到每一個家庭,大到國家社會,沒人能夠視而不見,所以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中國教育的短板。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科文化相互交融,這項任務艱巨且道路漫長。教師作為這項任務的負責人,要扛起大梁負責到底,在傳授文化知識的過程中也要滲透心理健康知識,深度挖掘教材,靈活變通教學方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豐富學生內心的體驗,使學生在對待美的事物時能從多方面進行欣賞,并逐步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