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珊珊
摘 要:對于初中階段的教學而言,開設道德與法治課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初中生的心理狀態(tài),對于青春期的學生思維的引導有很好的帶動作用。開設這一課程的目的是讓初中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抵制生活中的種種不良誘惑。在新課標的要求之下,需要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做出一定的改變,體驗式教學應運而生。體驗式教學能夠讓老師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設計教學,可以有效加深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相應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與法律意識。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應用
在初中階段,學生處于人生的一個關鍵時期——青春期,在這個階段,學生的情緒比較容易變化,在生活當中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比如與父母的代溝,與老師的隔閡,渴望獨立的性格等,讓中學生變得敏感,愛發(fā)脾氣。老師要能夠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并且尋找合適的解決方式。在新課標的要求之下,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就需要做出適當?shù)母淖儭i_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就是為了培養(yǎng)中學生的道德意識與法律素養(yǎng),完善中學生的思維模式,豐富中學生的生活,讓他們體會到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對于道德的認知更加深刻。
一、道德與法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nèi)容空洞
目前,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在課程的準備中,老師不能很好地明確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教學目標,導致在課堂的教學當中不能很好地明確重點內(nèi)容,設計的相關課程不能符合學生的實際,教學內(nèi)容空洞,與學生的實際不符,這樣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水平得不到應有的提高。
2.教學形式刻板
對于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而言,應該按照初中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教學。但是在實際的課堂當中,老師不能很好地重視道德與法治的重點之處,也就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課堂上老師只是以課本知識作為基礎,僅僅把課本內(nèi)容直接灌輸給學生,這樣的課堂缺少趣味性,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導致學生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高,造成相關能力的缺失。
3.思想較為傳統(tǒng)
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是非的辨別能力還不強,需要老師能夠很好地認清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學習目標,然后相應地進行課程的設計。但是在實際的教學當中,老師不能很好地重視這門課程,對于道德與法治的精髓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對于道德與法治的認識也比較淺顯,在課堂上只是把課本中的內(nèi)容灌輸給學生,就導致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不高。學生不能通過學習建立基本的道德意識與法律素養(yǎng),能力得不到提高。
4.技能掌握不足
在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當中,老師對這門課程沒有足夠的重視,在這門課程的相關教學當中不能很好地提升自己的相關技能,在課堂上只是一味地復述,這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提升道德與法治的能力就會有一定的影響。這樣的模式下,學生對于相關的知識得不到應用,長此以往,道德理念與法律素養(yǎng)就會受到影響,不會提升。
二、體驗式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在初中階段的教育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開設非常有必要。對于初中生來說,對于道德與法治的認識比較簡單,因此就需要老師認清這一現(xiàn)實并且運用改革的理念來融入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當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道德理念,對正確的人生觀形成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在課改的要求之下,提出了對道德與法治實施體驗式教學的方法,這就能很好地轉變以往灌輸性的學習模式。利用體驗式教學模式,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的方式讓學生在參與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知識的代入,有利于初中生提高道德品質,同時也能夠提高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量。
三、體驗式教學應用到課堂的原因
1.學生當作課堂主體
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當中,老師要能夠注意到改革的特點所在,在以往的課堂當中,老師總是占據(jù)著課堂主體地位,學生只能被動聽課,不能有自己的思考。因此在新課標的要求之下,老師要能夠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充分享受知識的魅力,在思考討論的過程中明確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核心所在。老師要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當中,做到以學生為本,提高道德素養(yǎng)與法律意識。
2.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在傳統(tǒng)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對于這門課程老師和學校都沒有足夠的重視,只是講解課本中的內(nèi)容,這樣的課堂不能滿足初中生的要求,在課改的大背景之下,需要對道德與法治的相關內(nèi)容進行改變。把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這樣的模式能夠很好地讓學生聯(lián)系到生活中的實際內(nèi)容,在體驗式教學的帶動之下,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道德與法治的內(nèi)容落實到學生的行動上。
四、體驗式教學在道德與法治中的實施策略
1.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完善學生體驗
在初中階段的法治與道德課堂教學當中,老師應該明確改革的相關理念,對課堂內(nèi)容進行相應的完善。在以往的課堂教學當中,相關的老師對于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沒有一定的重視,老師一味地進行講解,學生被動接受道德與法治的知識灌輸,這樣導致學生道德與法治的能力得不到應有的提高,調動不起學習興趣。因此,對于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需要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做出一定的改變,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教學情境,并且引入體驗式的教學理念。通過情境教學,在體驗式的教學形式下,引入生活當中常見的情境,這樣的生動的課堂能夠改變以往刻板的板書教學形式,讓學生在情境的帶動之下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產(chǎn)生共鳴,為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nèi)容做出努力,提高相應的道德意識與法律素養(yǎng)。
例如,在對生命的真諦相關內(nèi)容的學習中,老師就可以利用體驗式教學的模式進行課堂教學。在備課過程中,老師要能夠根據(jù)本課內(nèi)容的重點,讓學生了解生命的真諦。在課堂上,老師可以采用同學之間出現(xiàn)矛盾的情境,來指定一部分學生進行情境對話,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很好地融入老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當中,更好地理解道德與法治課程,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效率。
2.促進小組合作,明確體驗教學
在初中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當中,相關的教育工作者要能夠轉變教學的理念,不再局限于以往刻板的教學,而是要注意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利用新課標要求的新方法新理念來逐漸完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體驗式教學被提出并且利用到課堂當中,相關的老師要能夠理解并且明確體驗式教學的優(yōu)勢所在,將小組合作的方式與之融合。在日常的教學中,老師要能夠很好地觀察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把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老師可以在基本內(nèi)容的講解之后,提出相應的問題來讓學生進行分組探究討論。然后老師可以讓每組學生派代表對組內(nèi)的討論結果進行展示,通過小組合作這樣的方式,讓中學生明確道德與法治的精髓,發(fā)揮體驗式教學在小組合作模式中的優(yōu)勢。
例如,在隱私權相關的內(nèi)容教學中,老師要在課前準備當中明確隱私的關鍵之處,對于其定義進行深入解讀。與此同時,老師要能夠在網(wǎng)上查找相應的經(jīng)典案例,分析其中的關鍵之處,從法律層面上做出完善。在課堂上,老師可以舉出家長未經(jīng)允許偷看孩子日記的行為是否正確,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然后老師為學生講述隱私的基本內(nèi)容,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明確法律的意義所在。通過這樣的課堂,能夠相應提升中學生對法律知識的認同感,了解體驗式教學的意義,提高課堂效率。
3.注重創(chuàng)新改革,優(yōu)化體驗教學
在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相關的老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再僅僅把課本中的內(nèi)容直接念給學生聽,而是要明確改革的優(yōu)勢,以新課標的要求為基礎,利用新的教學方法進行課堂的相應改變。在進行備課時,老師要注重創(chuàng)新理念的引入,運用體驗式教學的方法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進行一定的完善。在準備中老師要深層次理解本課內(nèi)容中涉及的知識,并且查找相應的資料進一步理解深化。在這個過程中,相關的老師要能夠認識到體驗式教學的魅力所在,讓學生投入到課堂當中,真正有參與感,實現(xiàn)道德意識與法律素養(yǎng)的進一步提升,讓初中生的能力得以提高,從而保證中學生可以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提升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保證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能夠有效進行下去。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教學當中,老師要明確改革的意義所在,轉變教學觀念,不再用以往把課本中的內(nèi)容直接灌輸給學生的教育方式來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在改革的要求之下,老師要明確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運用改革的新方法,利用體驗式教學的優(yōu)勢讓學生明確這門課程的重要之處,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理念與法律素養(yǎng),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的法律觀念培養(yǎng),高效進行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林秀玉.體驗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8(93):18.
[2]高永華.體驗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J].情感讀本,2018(12):30.
[3]陳俊.體驗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J].中外交流,2018(15):167.
[4]勞婷婷.體驗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觀察,2017,6(8).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