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郭婕,都曉英,蘇蕾,張艷,張順花,孫醫(yī)學
近年來隨著超聲介入的廣泛應用,各級醫(yī)療機構對基礎知識過硬、動手能力強的超聲介入專業(yè)人才需求進一步加大,這對超聲介入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聲介入教學存在學生實際操作時間有限、學習熱情不高等問題。如何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夯實基礎知識,在實踐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介入操作技術是超聲介入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1]。本資料旨在探討Sandwich教學法結合仿真體模在超聲介入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蚌埠醫(yī)學院影像專業(yè)2016級本科生80人,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人。試驗組實施Sandwich法結合仿真體模的聯(lián)合教學法,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教學法。
1.2 方法 (1)應用Sandwich法進行理論教學首先根據(jù)教學目標,在課前一周布置教學任務。根據(jù)學生的性別和人數(shù)合理分組,圍繞超聲介入的手術指征、適應證及禁忌證、超聲介入路徑選擇方法和操作要領等提出4~6個問題。各組同學針對問題做準備,通過查閱書籍資料、訪問互聯(lián)網等方式檢索相關信息,整理、歸納相關資料,在課前對所有問題形成自己的見解與答案。在課堂上,各小組成員圍繞問題各抒所見、交流溝通,然后各組間交互學習,交換學習心得體會,共同探討操作要點;各小組小結匯報,對操作要點及注意事項進行全面地分析與總結;最后教師給學生播放臨床實際操作的教學錄像,在課堂上實現(xiàn)真實情景的再現(xiàn),播放同時講授超聲介入的標準步驟、操作細節(jié)、實戰(zhàn)經驗和臨床價值;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直觀感受介入操作的全過程,有利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實踐技能的掌握。理論教學結束后所有學生進行試卷考核。(2)應用仿真體模進行實踐教學。在應用Sandwich法進行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建立以仿真體模為基礎的超聲介入實踐教學的模式。課前準備好超聲顯像儀、穿刺針、仿真體模(離體豬肉組織塊)等,首先由具有5年以上超聲介入臨床經驗的教師示范教學,在示教過程中詳細講授操作細則和注意事項。然后在教師的現(xiàn)場指導下,學生進行獨立練習。仿真體模具有可重復使用的特點,學生可以進行多次練習、反復體會。在完成全部培訓過程后,所有學生進行實踐技能考核,即學生針對指定目標進行穿刺。教師根據(jù)穿刺路徑的選擇、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完成穿刺的操作時間、穿刺過程中是否多次調整針道以及是否穿出目標邊界進行評分。(3)調查問卷。研究對象在教學結束后進行問卷調查和教學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圍繞學習趣味、檢索能力、理論聯(lián)系實踐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問題展開。
2.1 2組影像專業(yè)學生理論及實踐技能考核成績比較 試驗組理論試卷考核、實踐技能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01)。見表1。
表1 2組學生理論及實踐技能考核成績比較
2.2 2組影像專業(yè)學生問卷調查結果比較 2組學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試驗組學習趣味、閱讀能力、檢索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臨床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理論聯(lián)系實踐能力均高于對照組(P均<0.05),而2組學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表2 2組學生問卷調查結果比較 [例(%)]
2.3 2組影像專業(yè)學生教學滿意度調查結果比較 試驗組學生教學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學生教學滿意度調查結果比較 [例(%)]
超聲介入具有超聲成像和臨床操作相融合的特點[2],這要求學生必須牢固地掌握解剖學、超聲診斷學、外科學等基礎理論知識。然而理論知識內容繁多,言語呆板、晦澀,且學習內容抽象、不易理解和記憶,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Sandwich教學方法將個體學習與集體學習交叉進行,把同學之間的交流和討論、師生之間的講授與互動有機結合,豐富了教學形式,活躍了課堂氣氛,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熱情[3-4]。學生在課前準備的過程中,查閱了大量的紙質書籍和電子資源、網絡數(shù)據(jù)庫等,篩選、提煉出相關信息,提升了學生的閱讀和檢索能力。課堂上,學生通過組內廣泛討論、組間交叉學習、各組集中匯報的形式,在討論和交流中抓差補漏、取長補短,強化和鞏固理論知識,同時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各小組集中匯報,旨在梳理散在的知識要點,將解剖、病理、超聲影像等相關內容串聯(lián)起來,形成縱向的理論知識體系。各組推選1名學生進行匯報,匯報結束再由同組的其他同學進行補充、糾正,在鞏固學習內容的同時,增進組員的交流和默契,提升了團隊協(xié)作能力。
超聲介入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超聲介入操作需要各種價格不菲的一次性穿刺耗材,同時又存在高度的風險性[5],因此以往的任課教師多是簡單地灌輸基礎理論知識及臨床操作經驗,學生實際操作的機會和時間都十分有限。在實踐教學中著重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是超聲介入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超聲介入具有有創(chuàng)性、高風險性,且耗材昂貴,因此本科教學中的操作培訓不可能通過真實的患者來實現(xiàn);虛擬技術雖然可以提供形象逼真的數(shù)字化模型,允許用戶進行仿真操作,卻無法使用戶體驗到實際操作必需的真實感受[6]。因此,合適的教具對提升學生操作能力至關重要。仿真體模可以提供術者真實的穿刺感受,并且可以多次、重復地使用,理論上適合用于超聲介入的實踐教學[7-8]。本資料將仿真體模應用于超聲介入的實踐教學中,增加了學生實際操作的機會和時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夠感性體驗操作感受,多次、反復進行練習,實際操作能力明顯提高。
在Sandwich教學法與仿真體模聯(lián)合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某些教學環(huán)節(jié)還需要進一步摸索和改進:(1)教學人數(shù)。Sandwich教學法與仿真體模結合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廣泛交流、熱情討論和反復的實際操作,為保證教學效果教學人數(shù)不宜過多[9]。本資料試驗組部分學生因教學時間和教學用具的限制,在課堂上無法進行充分地交流討論和實踐操作,學生的教學參與度受到一定的影響。我們將適當?shù)乜s減教學人數(shù),以期教學效果進一步提高。(2)教學節(jié)奏。由于Sandwich教學法與仿真體模結合的教學方法形式新穎,學習趣味性提高,試驗組學生學習熱情高漲,課堂討論時間的延長導致了課時略有增加。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如何避免學生因過度討論而引起課堂時間的拖延,這要求教師對教學節(jié)奏能夠做到精確地把控。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著重提升自己的課堂分寸感,引導學生課堂討論深入但不冗長、全面但不跑偏,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同時提高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Sandwich教學法與仿真體模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提升了學生對超聲介入課程的學習興趣,有利于理論知識的強化和實踐技能的掌握,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滿意度,教學效果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方法,值得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