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燕銘
【摘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已經滿足不了時代的發(fā)展需求,如何構建小學高效課堂成為了新的教育發(fā)展方向。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借助情境教學等有效方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
近些年來,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順應了新課改的發(fā)展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認清當前的教育發(fā)展趨勢,結合學校實際探索出一套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實現(xiàn)高效課堂這一教學目標。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第一,創(chuàng)設趣味化的教學情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結合課本通過教學情境設定,將學生帶入特定教學情境當中,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讓學生獲得全新的體驗,同時還實現(xiàn)了學習知識的目的。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二年級上《大禹治水》教學中,教師設定教學情境為:遠古時代,黃河流域洪水泛濫,大禹決心治水,他帶著大家疏通河道,三次經過自己家門口都不進家門。這個情境把同學們帶入了遠古黃河洪水泛濫的時代,他們會對這個故事發(fā)展充滿期待,激發(fā)了學生對這篇課文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學生通過情境教學形式掌握了課本知識,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第二,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知識源于生活。小學語文教師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可以在生活中尋找合適素材或道具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如在道具的選用上,盡量選取學生比較熟悉的物品,以利于學生快速進入情境,而教師在教學內容準備上,要盡量貼合道具和實際生活,為學生營造生活化的場景,才能更好地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提高學習效率。例如,作文和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然而許多小學生在寫作課上常常毫無思緒,不知道寫什么,更不知道怎么開頭寫。在低年級作文練習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寫作方法,然后讓學生展開自己的聯(lián)想:“如果我是一個( ),你會做些什么呢?”教師要引導學生,如:“假如我是一顆種子,我希望我是一顆( )的種子,長出( ),結出( )?!币源司涫揭龑W生子在熟悉的生活基礎上,展開自己的聯(lián)想,自主思考完成練習。
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第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一直處于教師傳授課本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這種模式。新課程標準提出了教師要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索和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進行生字詞教學時,課前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yè),不會的字詞讓學生用字典等資料進行解釋或組詞等。學生通過課前自主預習,掃清了生字詞障礙,有利于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
第二,巧妙提問,引導自主思考。課堂提問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而學生對課本知識認知有了質疑,才有了深入探究的渴望。教師在問題設置上,要先了解課本與學生實際情況,然后通過分析教材,巧妙設計出符合教學目標的問題,引導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見解,最終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在部編版二年級《大禹治水》教學中,教師發(fā)現(xiàn)全篇共有四個禹字,而前三次是“禹”,最后一次是“大禹”。教師可以設問:“為什么最后一次在禹字前了大字呢?”通過學生的反復仔細閱讀課文,學生可以以舉手發(fā)言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原來這個“大”字體現(xiàn)了大家對禹的尊敬和崇拜。
第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實踐證明,自主合作學習形式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小學語文教師通過設置任務,然后讓學生一起合作完成任務,通過合作互動探究,激發(fā)小學生的學語文習興趣,不但能完成教學目標,還能培養(yǎng)學生互幫互助的團隊精神。例如,在部編版二年級《黃山奇石》教學中,因課文篇幅較長,讀起來會有一些困難。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給同學展示幾幅奇石的圖片,再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以以小組的形式閱讀相應段落,然后以第二自然段中的仙桃石為例,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例如:“仙”字使用的妙處是什么?通過學生合作探索,引導學生體會到仙桃石的奇妙之處。教師還可以將語文教學與學生的校園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到校園生活中的樂趣。例如,課上或課后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以小組合作形式拓展課外教學,學生在活動中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激發(fā)學習積極性。
三、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與方法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坐在下面聽,沒有任何新穎的教學工具及教學方法,導致語文課堂缺乏了生機和活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推翻那些一成不變的教學形式,借助現(xiàn)代科技手段創(chuàng)建積極活躍的的語文課堂,例如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形式給學生觀看與課堂內容相關聯(lián)的視頻,通過視頻將學生引入今天的教學主題,視頻的播放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如將游戲引入課堂。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在語文課堂上可以設置游戲,通過游戲的形式,給學習帶來無限的樂趣,實現(xiàn)寓教于樂的目的;同時還可將才藝展示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藝,如唱歌、跳舞、詩朗誦、演講等,通過才藝展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教師還可以以小組合作比賽的形式來檢驗學生字詞聽寫、朗讀或是作文等成果,學生既實現(xiàn)了對知識的鞏固,也收獲了滿滿的樂趣。多元化教學模式給學生帶來新奇而活躍的課堂,充分調動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讓語文課堂更加高效有趣。
創(chuàng)建高效的語文課堂需要教師傾注更多的心思和精力,然而也并非越復雜的教學過程及方法教學效果越顯著。事實證明,簡約的教學思想能帶給學習良好的閱讀和學習體驗。例如在部編版二年級《玲玲的畫》這一課教學時,教師帶領全體學生進行課文閱讀,然后引導學生解決重點詞解。當學到爸爸說:“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實際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也可以舉一些身邊類似的例子。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獲得了輕松愉悅的閱讀體驗,同時也體會到了獨立探索的喜悅。
綜上所述,新課改給小學語文教師帶來了挑戰(zhàn)。如何順應時代發(fā)展需求,緊跟時代步伐,打造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成為語文教師的首要任務。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不斷對教學進行總結和反思,借助當前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手段,逐步摸索出更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這一目標。
參考文獻:
[1]袁紅琴.踐行生本理念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黑河教育,2020(05):50-51.
[2]孫光賢.“運用教學做合一”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黑河教育,2020(0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