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近年來,網絡詐騙現象在高校層出不窮,令學校、學生、家庭等多方面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因此,文章通過探析高校網絡詐騙盛行的原因、主要形式及其危害,并給了出相應的對策,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示。
關鍵詞:高校;網絡詐騙;原因;防詐騙
當下社會,網絡詐騙案件越來越多,手段也越來越高明。其中,部分高校大學生由于自控能力較差、防范意識過分薄弱,成為詐騙分子行騙的主要對象之一,問題嚴重,亟待解決。為了維護高校干凈美好的學習環(huán)境,提升大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使學生們能夠在平時的學習工作及生活中不受詐騙分子的欺騙,圓滿的完成學業(yè),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發(fā),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一、高校網絡詐騙盛行的原因
網絡詐騙通常指為達到某種目的在網絡上以各種形式向他人騙取財物的詐騙手段。根據360企業(yè)安全集團、360獵網平臺發(fā)布《2019年網絡詐騙趨勢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18歲至22歲人群舉報量最高占比23%,該年齡段人群多為大學生。該報告還對兼職詐騙做了分析,數據顯示,兼職詐騙的受害者當中,18歲至22歲的數據占比36.1%,依然是大學生人群最多。為什么網絡詐騙在高校如此盛行呢,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社會環(huán)境
(1)伴隨著大數據的發(fā)展,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當傳統的詐騙手段披上了“網絡”的外衣之后,更加具備了迷惑性,使部分學生一時間難以分辨。
(2)有些部門和組織對大學生的個人信息保護存在漏洞,讓犯罪分子有機可乘。
(3) 國家針對高校網絡詐騙相關的立法還急需更加完善。
(二)校園環(huán)境:本人工作的學校對2019年新入學的學生展開了調查,關于不適應大學生活的主要因素這道題,有2 661人參與了問卷,其中,經濟方面,開銷較大,有一定壓力這一項有1 875位同學選擇,占比70.46%,高居第一位。同時,對新生的兼職意愿進行了調查,有2 024位同學都想進行兼職或實習,占比76.06%,并且開學才一個月不到,已經有4.4%的同學已經在做兼職了。這兩項調查說明,在高校很多大學生都存在很大的經濟壓力,很多學生又羞于向父母開口,兼職自然而然就成為了他們緩解經濟壓力的一種“開源”的方式。一些網絡詐騙就趁機渾水摸魚偽裝了兼職的一種形式。另外,部分學校在針對網絡詐騙這方面的宣傳力度相對不夠,方式方法都比較相對單一,沒有讓學生真正領悟到其中的危害及預防方法。
(三)大學生的自身因素:一方面,大學生社會經驗尚淺并缺乏一定的辨別能力,很難看清詐騙的本質,從而容易造成一系列損失。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當代很多大學生的家境相對優(yōu)越,因此學生之間互相攀比的現象越演越烈,疏于防范的大學生看到一些所謂的高回報的網絡兼職的時候,很容易掉入詐騙的陷阱,使部分學生蒙受巨大的財產損失和精神壓力。
二、高校網絡詐騙的主要形式
(一)網上財物、刷單、游戲詐騙
(1)騙子往往以“輕松”和“高薪”作為誘餌,聲稱完成一定任務后就會歸還本金和傭金。一開始騙子利用一些低價商品迅速歸還本金和傭金,讓學生以為是正規(guī)的。等學生上鉤后,會提高商品的價格,等學生一旦意識到受騙,騙子卻消失不見了。
(2)冒充游戲交易平臺,給學生發(fā)送非法鏈接,以此騙取學生錢財。
(3)騙子常以購物平臺退款為由,以此來套取學生的賬號、密碼等。
(二)涉網絡軟件詐騙
通過微信、QQ、郵箱等平臺,推送虛假紅包或二維碼,欺騙學生點擊或者掃描,以此騙取個人身份、銀行賬號等信息。
(三)冒充公檢法詐騙
騙子以非法的方式到手學生的個人信息,然后以核查為名要求學生到各網絡貸款平臺“提現”,或者開出虛假的逮捕令,要求學生轉賬,才能免于處罰等,以此來騙取學生的錢財。
(四)網絡投資、借貸詐騙
騙子以利息低、貸款額度高、審核快等優(yōu)勢誘騙學生上當,等學生入坑后,才發(fā)現原來就是傳統的“高利貸”披上了網絡這層外套,利息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多,甚至短期內利息比本金都要高出很多倍。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網絡詐騙手段層出不窮,種類繁多,并且有些操作及其隱蔽,不用心甄別很容易掉入騙子的陷阱。因此,會給社會、學校、學生及家庭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
三、高校網絡詐騙盛行的危害
(一)社會
(1)由于網絡詐騙在高校盛行,給公安等相關機關的案件查處增加了難度。
(2)一些學生被騙后,不能正確認識到問題的本質,將受到的物質和精神上的損失歸結為社會,從而仇視社會,做出一些對社會造成不好影響的惡性事件。
(二)學校
網絡詐騙在高校盛行,勢必會加大學校對學生的管理難度,包括學習、生活以及心理等方面。
(三)學生及家庭
學生因為網絡詐騙,勢必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根據本人工作學校所屬的刑偵大隊數據統計,2019年以來,學校內有很多同學被詐騙,共達到條件已立案偵查的有98宗,其中網上購物(含退款)詐騙29宗、刷單詐騙26宗、貸(借)款詐騙12宗、兼職詐騙8宗、游戲詐騙8宗、其他詐騙15宗,金額高達二十萬元人民幣。無收入的他們只能讓父母為他們“買單”。除了直接的經濟損失之外,很多學生會因此而影響學習和生活,同時留下一定的心理陰影。更有甚者,由于受不了這樣的打擊,出現心臟驟停等一系列讓人心痛不已的家庭悲劇。
網絡詐騙會產生如此巨大的負面影響,作為高校有義務采取相應的對策來進行防范。
四、針對網絡詐騙盛行高校的對策
(一)展開形式多樣的宣傳。宣傳要注重實效,以切實幫助學生預防詐騙為目的召開
有些高校雖然積極進行宣傳,但是,基本以拉橫幅、開班會等形式為主,相對較單一,效果不是很顯著。高??梢酝ㄟ^微信公眾號或者學校官微,時常推送一些鮮活的案例,針對典型的詐騙手段提出預防措施,引導學生加強防范意識,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同時可以將防詐騙的宣傳融入各級學生會、社團等學生組織中,甚至可以建立專門的組織,系統性的組織和開展防詐騙的相關活動。因為,很多大學生對各種學生組織的活動興趣頗高,如果能夠將防騙學習融入其中,比如開展相關的知識競賽、模擬情景演繹比賽等,使學生能夠在興趣中學到知識,相信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防詐騙知識學習對當代大學生尤為重要,很多學生對于防騙學習積極性很高,渴求掌握必要的防騙知識,相信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勢必能夠切實的增強學生們的安全意識,提高相關的自我防范能力,明白如何預防詐騙,維護自身安全,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
(二)將防詐騙的學習融入兩課
(1)讓學生樹立科學的消費觀,不盲從、不攀比、不炫耀,合理、適度、理性消費。隨著國家經濟的發(fā)展,很多家庭的經濟狀況也變得寬裕起來,再加上很多學生都是家里的獨苗,所以形成了“父母賺錢,孩子花錢”的現象,他們并不知道賺錢的艱辛,所以,需要通過兩課引導學生遠離高消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合理的規(guī)劃自己的生活費。
(2)引導學生不要過度的追求物質享受,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控能力、增強風險意識,盡可能不要在網絡借款平臺和分期購物平臺借款和購物。如果真有需要,要在了解掌握相關金融知識基礎上,通過正規(guī)合法的金融機構申請貸。
(3)培養(yǎng)節(jié)儉自立意識,通過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創(chuàng)造財富,不要參與以“兼職”為名的校園網絡借貸平臺活動。
(4)培養(yǎng)保護好自己的個人身份信息、銀行卡賬號密碼的意識,切勿隨意將個人身份信息透露給他人。千萬不要相信天上會掉下餡餅。如有疑問,或向學校、家長、同學核實,也可撥打110求助咨詢。
(三)將防詐騙知識的學習融入專業(yè)課程,讓學生通過所掌握的知識來科學的預防詐騙
例如:金融專業(yè)的老師在上課時,就可以給學生普及網絡金融安全知識,了解互聯網金融的利與弊,做好防范網絡詐騙。又例如:計算機等一些相關專業(y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創(chuàng)建相關的平臺,在平臺實時分享相關的知識,讓防詐騙知識能夠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中,而不是流于形式的被動學習。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嘗試開發(fā)一些具有可以攔截相關詐騙的短信、網站鏈接等功能的軟件。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專業(yè)知識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防詐騙的實際生活中去,提高防范能力。
(四)開設防詐騙等安全教育相關的選修課程
高校擁有線上線下豐富的各種選修課程,應該充分利用這樣的優(yōu)勢資源,給對安全知識感興趣的學生提供進一步學習的機會,使他們成為學生中的“小專家”,并且引導他們給身邊其他同學普及相關知識。例如:堅決不給不認識的人匯款或者轉賬。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絕對不會要求群眾將自身的存款轉到指定的賬戶進行核實。
(五)做好排查防范
高校要全面開展針對網絡詐騙的自查工作,認真做好摸底排查,逐一排查學生網絡借貸情況、疑似受網絡詐騙情況。輔導員和班委要密切關注學生異常消費行為,發(fā)現問題及時與學生本人及家長溝通聯系,合理支持、適當控制學生的消費支出。增強大學生校園貸和網絡詐騙的安全防范意識,建立日常監(jiān)測機制。引導學生千萬不要輕易相信來歷不明的電話、手機短信、鏈接或者二維碼等,不論騙子使用什么方式引誘,都不要輕易相信,必須及時掛斷電話,堅決不要回復手機短信,不點開不明鏈接或者二維碼等,不給騙子進一步布設圈套的機會。同時,也要傳達給學生,當萬一遇到危險或者被不法分子威脅時,學會用正當手段或者動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及時向家長、老師、公安機關等求助,不要因為害怕導致更大的損失。
伴隨著網絡信息的發(fā)展,網絡詐騙的手段和方法必然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先進”。作為高校,遏制這種現象刻不容緩。為了給祖國的未來提供一個干凈美好的學習環(huán)境,為了不讓更多的莘莘學子受到網絡詐騙帶來的一系列傷害,各高校需要多途徑進行宣傳及排查防范,將網絡防詐騙的學習融入兩課、融入專業(yè)課程,同時也可以開設相關的選修課程,讓學生知道作為當代大學生,主動學習防范詐騙的基本知識,提高防范詐騙的基本能力,是大學生必備的素質。
參考文獻
[1] 張春蓮,徐麗麗,馮云珠.“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網絡詐騙及風險防范[J].現代交際,2020(3):186-187.
[2] 趙睿佳.新型電信網絡詐騙案中高校學生被騙情況法律分析[J].法制與社會,2020(3):64-65.
[3] 劉妍,鄭亞光.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網絡安全防范意識培養(yǎng)研究——以天津高校為例[J].智庫時代,2020(2):93-94.
[4] 郭萌萌,王明賢,楊薇.大學生防電信網絡詐騙現狀調查研究——以河北省部分高校為例[J].教育觀察,2019(12):137-138,144.
[5] 梁官妹,夏辛萍.關于女大學生網絡信息安全防范意識的調查——以廣西柳州地區(qū)高校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9(9):54-56.
[6] 徐欣怡.思政教育視域下高校網絡詐騙防范研究——基于東華大學2016—2018年的案例分析[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6):139-144.
[7] 耿夢茜.高校網絡詐騙現象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9(8):140-142.
[8] 戴吳浩博.高校治安防范信息化的路徑研究[J].上海公安高等??茖W校報,2018(8):54-61
[9] 趙恒志.淺析高校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手段及應對措施[J].法制與社會,2017(2):57-58.
[10] 段錕,黨敬川.關于高校預防網絡詐騙相關問題的思考[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報,2017(1):54-56.
作者簡介:高婷(1983- ),女,湖南岳陽人,碩士,輔導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