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會敏
摘 要:現(xiàn)如今隨著我國的進一步改革開放,對外交往的日益頻繁,研究跨文化交際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對我們英語教學意義更加重大。我們應把英語教學置于文化交際的環(huán)境之中,抓住主體障礙、誤解和沖突的焦點,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文化意識,加大對于中職英語當中對于學生們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對此,本文主要就現(xiàn)階段中職英語教學的開展情況展開研究,探討培養(yǎng)中職學生們文化意識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中職英語;學生文化意識;培養(yǎng)
引言:
中職階段是極為重要的英語學習階段,它對于夯實學生的英語語言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中職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日益引發(fā)人們的關注,文化意識體現(xiàn)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價值取向。在中職英語課堂的教學之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英語文化意識的重要性,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英語文化理解能力,全面提升中職英語教學的效果。本文以問題為導向,探討相應的解決方案,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學習功利性
學生學習動機主要受當前應試教育大環(huán)境的影響。顯而易見,當前的高考制度是學校、家長、學生的一個風向標,雖然素質教育已經(jīng)提倡很長時間,但是當前的現(xiàn)狀仍然是以應試為主。通過對高考試卷的分析,雖然近幾年的中考已經(jīng)加入一些文化部分的內容,出題內容也越來越接近日常生活,但是考查內容仍以語言知識為主,出題視角大多數(shù)都是考查形容詞、名詞、動詞、時態(tài)、固定搭配等。因為中考對文化的重視沒那么高,導致學校、家長和學生在這方面也沒有過多重視。老師和學生也知道文化的學習很重要,也會對學生學習英語有幫助,但是見效慢,加上現(xiàn)在的課時有限,時間緊迫,就沒有太多時間講解文化方面的內容了。教師和學生都沒有認識到學習英語的真正目的是為了交流,這樣學出來,學生在真正和外國人交際時,只會簡單的幾句打招呼之后,后面就不知道聊什么,因為不了解文化。
(二)教師培訓仍欠缺
教師是文化內容的直接傳遞者,也是學生獲得文化知識的主要途徑,文化教學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然而,面對當前教師文化教學不夠的情況,學校應給予相應的培訓?,F(xiàn)在常見的中學教師就是相互聽課,一個教研組共同備課討論,組織校內講座培訓,案例研究等形式。這些形式除了能夠促進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和溝通,對教學方法方面有改進外,還能有效促進教師文化教學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師文化教學能力的增強還要靠專門針對性的培訓。
二、培養(yǎng)中職學生英語文化意識的策略
(一)喚醒意識,明確目標
在新時代背景下不斷激發(fā)學生,加深其對文化的認知與理解。具體落實時,就要結合實際精心設計,引導學生對不同文化進行比較,在明確文化立場和取向的過程中夯實基礎,逐步靠近更高目標。只有當學生明白“文化現(xiàn)象是什么”,理解“這種文化現(xiàn)象為什么是這樣”之后,才有進行文化對比和評價的資格。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圍繞目標落實,更要關注學困生,在課堂上加強對其進行引導,幫助其增強學習信心,在不斷深化過程中完善知識結構,以此培養(yǎng)促進其認知能力。學生經(jīng)常在這種文化誘導下從容、自信地交流,就能逐漸增強文化自信。久而久之,我們就能喚醒學生文化意識,讓其在興趣驅動下主動參與教學,以此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讓課堂得以延伸。
通過這一設計,充分調動學生,運用現(xiàn)有資源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其對語言學科改變看法,在文化氛圍引領下主動參與,以此提高教學效率。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立足教材,結合實際精心設計,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最優(yōu)質的學習環(huán)境[1]。
(二)話題導入,營造氛圍
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充分調動學生,讓其主動參與到教學中,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教師要精心引導,在傳統(tǒng)基礎上創(chuàng)新引導,借助話題激發(fā)學生,讓其在興趣驅動下主動探究,深入文本展開探索,無形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讓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時,教師就可借此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讓其在語言課堂上充分感知西方文化,從中獲得學習樂趣。在具體落實時,就可借助話題導入,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讓其在頭腦風暴中參與課堂,積極發(fā)散。首先,可利用與文化主題相關的音視頻以及圖片導入教學,讓學生在熟悉氛圍中激發(fā)文化意識,之后在興趣引導下展開探究。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靈活調動,并嘗試借助活動引導。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觀賞,挑選其中喜歡的片段,再自主交流。開展小組學習,例如在學習與旅游相關的話題時,用自己的話描述文章中著名的地方,之后在班級中猜地名。由此,不僅提供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還能充分調動其積極性,讓其在相互交流、表達中提高課堂參與度,無形中培養(yǎng)表達能力,讓教學落到實處。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突出了文章的文化表征,還烘托了課堂氛圍。在激發(fā)學生深入探究興趣的同時,促進學生對世界名勝的回顧與討論,無形中拓寬視野,讓其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提升,以此彰顯語言學科的獨特性,給學生帶來探索的樂趣[2]。
(三)創(chuàng)設情境,對比感悟
在以往的教學中,一部分學生覺得英語學習較難,或多或少存在抵觸心理,因而無法深入學習,嚴重阻礙課堂教學。因此,教師就要借助情境改善,在文化意識的作用下激發(fā)學生,讓其在興趣驅動下充分思考,在有效對比中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場。在引導過程中,首先可讓學生思考,不要急于交流,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有結論之后再在小組中討論。這樣一來,就能借助對比,評價鞏固學生文化知識,讓其在語言輸出中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場。在這一基礎上,就可組織小組討論,給每個人提供表達交流的平臺。這時,教師就可融入到學生中,為其提供及時的幫助,讓其能順利表達自身想法[3]。
結束語:
總之,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與發(fā)展語用能力的關鍵。因此,我們要加強重視,將課堂目標有效落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讓其在能力培養(yǎng)與提升中不斷挖掘自身潛能,在文化氛圍熏陶下達到教學相長的理想目標。
參考文獻:
[1]虞洋.中職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J].海外英語,2019(10):205-206.
[2]賈曉燕.中職英語教學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經(jīng)驗談[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9,3(01):197-198.
[3]李巧紅.中職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