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旭慧
摘 要:“電學”在初中物理中占有很大比重,但是它的知識比較抽象、復雜,給學生學習帶來很多困擾。此外,隨著教育環(huán)境的改善,一些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方法已經無法發(fā)揮太大的效用。因此,教師要根據“電學”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需求來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以幫助學生夯實電學基礎,促進學生物理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物理;電學;教學策略;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1-087-1
在初中物理的學習中,電學部分是最為令人頭疼的知識點,老師們面對復雜的電學知識點找不到好的教學方式來教導學生,學生們無法理解和很好地運用電學知識,從而導致學生厭學、怕學。究其根本,這還是對于基本原理和公式的理解不透徹,練習量也沒能跟上等原因。筆者今天在這里淺要地談談該如何才能上好初中電學知識課,從而幫助學生輕松突破電學知識的學習困境。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習動力
學生是課堂的主要角色,所以要想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首先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并給學生提供幫助和指導。但是不難發(fā)現,在初中物理課堂上,很多學生卻顯得消極懈怠,他們不會主動思考和探索,更不會提出質疑和意見,只是一味地獲取現成的知識和結論。而造成這一現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忽略了和學生互動的過程,沒有給學生提供學習的動力。為此,在初中物理電學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知識內容和學生的思維規(guī)律創(chuàng)設相應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主動思考和探究,積極走進課堂活動。從而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并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主動性。
例如:在學習《變阻器》一課時,我先向學生提問:“哪些因素可以影響導體電阻的大???”學生根據已掌握的知識,給出導體長度、材料以及橫截面積等答案。接著我繼續(xù)提問:“要想改變導體的電阻,改變哪個條件是最方便的?”這時大部分學生都選擇改變導體的長度。于是我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展示“用鉛筆芯改變電路中的電流”這一實驗,并通過提問讓學生說明改變連入電路中的鉛筆芯的長度時,小燈泡明暗變化的特點。借此說明改變連入電路中的電阻線的長度,可以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和電流。當學生明白這層道理之后,我便展示滑動變阻器的圖片,然后通過提問讓學生嘗試說出變阻器的工作原理。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的思維保持在活躍的狀態(tài),并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增強探究的動力,從而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
二、加強實驗教學,促進深層理解
實驗教學是初中物理教學中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因為實驗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刻、全面地理解物理理論知識,也是學生探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渠道。但是,電學本身具有較強的抽象性,所以電學相關的實驗也比較繁雜,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并且,在實驗教學中,很多教師習慣為學生承攬大部分探究任務,讓學生按照現成的步驟進行實驗。這雖然節(jié)省了學生的精力,但卻侵占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大大降低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初中物理電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盡量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深入到實驗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從而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深層理解,并促進學生物理綜合素養(yǎng)的進步。
例如:在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一課時,為了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動力,我便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實驗。首先我在多媒體屏幕上展示一個燈泡的銘牌,讓學生說出燈泡的額定電壓、額定功率,并說明其含義。接著我提問道:“如何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各組學生經過討論,提出測量小燈泡的電壓和電流,然后根據公式P=UI求出電功率,于是我便讓各組學生開始制定實驗計劃。在這一過程中,各組學生先是根據實驗原理設計實驗電路圖,然后制定具體的實驗步驟,接著便開始實驗。在實驗時,各組學生合理分工,有的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有的觀察和記錄數據。最后,我讓各組派出代表分析實驗結果,并闡述本組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實驗過程中,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三、聯(lián)系實際生活,實現學以致用
在“物理”這一概念尚未形成的時候,物理的知識和技能就已經深入到人類的生產生活之中。而隨著我們對“電”的認識越來越深入和廣泛,電學逐漸成為各行業(yè)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并且更重要的是,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物理是枯燥復雜的,而生活是親切有趣的,所以他們更愿意親近生活,也更愿意投入到對生活問題的思考之中。因此在初中物理電學教學中,教師要適當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比如構建生活圖景,讓學生借助自身的生活常識和生活經驗去理解物理知識;或者引導學生將物理知識和技能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從而幫助學生實現學有所用,并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學習《家庭電路》一課時,我先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展示房屋中的插座、電線和電器等生活常見物,然后向學生提問:“大家知道家庭電路的組成是什么嗎?”這時學生根據生活經驗,給出電能表、總開關、用電器等答案,于是我展示相關的電路圖,并對學生的答案進行補充。接著我讓學生根據生活常識和用電經驗說出家庭電路各部分的功能,以深化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后我描述如下生活情境:“小孟家要安裝一個電燈和開關,可是他試了幾次都沒有成功。你能告訴他具體的操作方式以及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問題嗎?”在生活化問題的驅動下,學生便主動開始討論和交流,并給出防觸電的一些建議。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給物理課堂營造一種親切的氛圍,拉近學生和電學的距離。從而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電學應用能力。
總之,在初中物理“電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具體學情來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爭取打造新穎的、充滿活力的電學課堂,從而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順利實現初中物理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利明.淺論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實踐[J].學周刊,2018(11).
[2]封偉冬.初中物理電學內容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
(作者單位: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城關九年制學校,甘肅 舟曲74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