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教師靈活運用案例教學法能夠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促進學生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的提高。文章從借助案例完成課前導入、運用案例解答課堂疑問、利用案例組織課堂練習、借助案例強化知識結構等方面,對案例教學法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案例教學;道德與法治;思想道德教育;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9-0018-02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即通過設定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場景,引導學生在場景中對問題進行思考與分析。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不同的是,案例教學法能給學生一種代入感,讓學生在場景中感同身受,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學生需要對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和理論進行學習,而傳統(tǒng)教學法注重直接講解,課堂氛圍比較沉悶,難以讓學生真正理解這些抽象的知識。在這種情況下,生動真實的案例教學法更加實用。因此,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恰當運用案例教學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當前,案例教學法并沒有受到廣泛的重視,部分教師很少對這種教學方法的使用和完善進行深入研究,所以案例教學法的作用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下面,筆者結合教學經驗對案例教學法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探討。
一、借助案例完成課前導入
案例是一種極具說服力的教學工具,也是一種可以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導火線”。由此看來,利用案例進行課前導入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案例與課前導入相結合,借助案例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在利用案例進行課前導入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兩點:第一,案例的貼合度;第二,案例的生活化。所謂貼合度,即案例與所學內容之間的貼合度,要選擇與教學內容關聯(lián)度最高的案例。所謂生活化,即盡可能選擇貼近實際生活的案例,讓學生有強烈的切身體會。例如,在設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師長情誼”的導入時,筆者便將自己實際經歷的師生相處問題作為導入案例,引導學生自學課程內容。在案例中,筆者舉出了師生互相尊重和諧相處的正面案例與師生未能正確處理矛盾而產生嫌隙的反面案例,通過正反對比的案例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筆者還借助案例提出“你是否遇到過師生相處問題、你是如何處理的”這一問題,讓學生將課程內容與自己的學習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能夠利用案例降低新課的學習難度,讓學生在案例的引導下對所學內容有更深刻的感知。
二、運用案例解答課堂疑問
除了可以作為課前導入的工具之外,案例也是解答教學疑難點的重要工具。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在講解教學疑難點的過程中遇到教學阻礙,此時引入案例便能夠有效消除教學阻礙,推進教學進程。因此,教師要合理利用案例解答課堂疑問,提升教學效率。首先,教師要明確每一課的教學疑難點,并將案例與疑難點精準匹配,保證用最有說服力的案例精準解釋疑難點。其次,教師要在解答之后及時獲得學生的反饋,了解學生是否能在案例的輔助下正確掌握教學疑難點。例如,在講解八年級上冊中的“責任與角色同在”疑難點時,筆者結合案例對“如何理解責任與角色同在、責任與角色的關系”這一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挑選案例時,筆者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與責任”為例進行解答。在解答過程中,筆者向學生提出“你的角色有哪些、作為學生你有什么責任、你認為教師有什么責任”等問題,并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討論之后,筆者結合教學內容對“教師和學生的責任與角色”進行解釋。隨后,筆者要求學生另舉案例對“責任與角色的關系”進行解釋,以此來檢測學生對該部分內容的理解程度??梢?,運用案例教學法,教師既能選擇貼近生活實際的案例幫助學生理解疑難點,又能讓學生在體會案例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在實際生活中所扮演的各種角色以及角色所要承擔的相應責任,切身感受角色與責任的密切關系。
三、利用案例組織課堂練習
從道德與法治課程考查形式來看,主要有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的選擇、判斷類題目,以及以案例為載體考查學生對重點知識理解與掌握程度的分析類題目。因此,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鍛煉學生對案例進行理論分析的能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案例與課堂練習相結合,引導學生通過練習提高分析能力,增強應試能力。例如,在“法律保障生活”的教學中,筆者便在隨堂練習環(huán)節(jié)中安插案例,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幫助學生鞏固本節(jié)課的知識。根據課程內容設計案例時,筆者將案例分為三個層次,即基礎層、中級層、突破層。針對基礎層,筆者主要設計考查法律特征的相關題目,且主要通過選擇題、判斷題的形式進行考查,如“下列選項中屬于法律特征的是( )”。針對中級層,筆者主要圍繞“法律的規(guī)范和保障作用”設置題目,讓學生通過分析案例來總結法律的規(guī)范和保障作用。針對突破層,筆者主要圍繞“法律的作用以及法律和規(guī)范的區(qū)別”挑選案例進行考查。這種結合案例進行練習的方式,能讓學生依托真實的案例鞏固所學知識,牢固掌握所學內容。
四、借助案例強化知識結構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梳理教材內容,按照層次設置案例,幫助學生構建并強化知識結構。例如,在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在集體中成長”教學中,筆者通過依據課程進度設置層次性案例的方式,幫助學生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構建并強化層次遞進的知識結構。首先,筆者以班級與班級成員為例,幫助學生理解集體與個人的概念。其次,筆者通過對比班級活動與個人活動的案例突出集體的優(yōu)勢,如“拔河比賽”能夠充分顯示集體的力量。然后,筆者以學生在班集體的實際生活為例,講解“如何與班集體和諧發(fā)展”這一問題。最后,筆者在黑板上以流程圖的方式總結這一單元的重點內容,幫助學生明確知識層次。在這種案例教學法的幫助下,學生能夠通過具有層次性的案例有條理地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識結構。
總之,案例教學法并不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但其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有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注重案例教學法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實踐和完善,借助案例完成課前導入,運用案例解答課堂疑問,利用案例組織課堂練習,借助案例強化學生知識結構,通過靈活運用案例教學法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林情華.立德樹人視野下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問題與改進[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11).
[2]陳海霞.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研究,2019(25).
[3]周興國.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作用及應用[J].甘肅教育,2018(21).
作者簡介:沈燁(1980-),女,江蘇張家港人,中小學一級教師,從事道德與法治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