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圣霞
【摘 要】 從核心素養(yǎng)視角來審視小學數學教學,要著力化解學生數學意識、習慣、方法、技能的養(yǎng)成問題,特別是計算能力的發(fā)展,要強調學生會計算、會運用,理解算理和把握算法,能夠運用數學計算方法解決問題。本文對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生計算能力的發(fā)展策略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計算教學;致用課堂
在小學階段,計算能力是每一位小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計算能力不但會影響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計算結果的準確程度,還在生活中影響著學生。因此,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正確、快速地進行計算就成為一項基本功。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教師要把握數學知識的實用性、趣味性,要強調教法的靈活性、生活化,讓學生喜歡數學,進而會用數學解決數學問題。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計算教學,要著力從興趣激發(fā)、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以致用意識的滲透中,促進學生數學解題思維和能力的形成。
一、擁有數學學習的興趣,才能為數學素養(yǎng)奠定基礎
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沒有興趣是談不上數學素養(yǎng)的。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應考慮到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注意力易分散等特點。在課堂教學組織上,教師要善于運用趣味法,寓教于樂,將抽象的難以理解的數學概念轉換為形象化、趣味的知識點。如引入講故事、猜謎語,趣味數學游戲等方式來設疑,構思懸念,讓學生從驚奇、新穎的課堂上去關注數學,參與數學活動。如在學習“年、月、日”時,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有多少天?這些問題,學生會感到枯燥,也難以增強學生探究欲。相反,提問一個學生:你的生日還記得嗎?鼓勵學生從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說出來;多提問幾個學生,讓學生對年、月、日產生學習趣味。通常,每個人有幾歲,就會過幾個生日。但是,有一位小朋友已經8歲了,但卻只過了兩個生日,這是為什么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原因?由此,一個別開生面的趣味問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二、關注學生聽講、觀察、檢查,促進學習習慣養(yǎng)成
在核心素養(yǎng)下,關注學生計算能力的發(fā)展,需要引領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通常,在數學計算教學時,教師要關注學習習慣,讓學生認真聽講,專心思考數學;面對問題,仔細觀察,用心解決;做完題目,要回頭檢查。學習數學,要做到會聽講,會思考。在課堂上,教師在講解知識點時,要善于趣味教學法,引領學生去發(fā)問、去思考。對于應用題,很多學生感到困惑,無從下手。教師要結合應用題,引領學生讀題,找出已知條件,求解方向,再思考解題思路。同時,在解題過程中要認真觀察,對題目信息進行觀察,準確判斷已知條件;在解題過程中,要認真,避免抄寫錯誤。如在講解退位減法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動手擺小棒方式,通過教師示范,讓學生思考,當個位不足時,如何借位;在擺動小棒時,如何去調整小棒數量,鼓勵學生從辨析、推理中洞悉解法,調動學生思考并講述自己的不同解法。如對于“23-8”,有的學生認為,當“3-8”不夠時,我們再借一捆,合著剛才的“3”根,共計“13”根,得到“13-8=5”,再將剩下的小棒加起來。這樣讓學生邊動手、邊思考、邊表達,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同時,結合學生的動手體驗,學生會從擺放、移動中了解為什么要這樣擺?為什么要這樣移動?從觀察中去比較,去辨析中發(fā)現。同時,關注學生的數學書寫方法,確保準確計算。數學計算能力需要遵循數學解題規(guī)范和要求,只有按照規(guī)范來解題,才能減少失誤,提高準確度。如在低年級數學計算時,教師要從規(guī)范的書寫方法入手,將每個數字寫清楚,每個數的數位對應準確。檢查是數學解題的好習慣,也是提升解題準確性的有效方法。在小學階段,教師既要關注學生數學興趣的激發(fā),還要強調數學檢查習慣的養(yǎng)成,讓學生學會檢查,運用好檢查。在檢查過程中,查看自己是否有差錯的數字、所選用的公式是否準確、計算過程是否得當、所得結果與題意是否吻合。數學檢查時,還要關注一題多解的方法,特別是在做應用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多個視角去理解題意,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另外,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解題習慣時,要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糾正,督促學生規(guī)范解題,養(yǎng)成良好數學習慣。
三、聯系生活化數學情境,促進學以致用能力的發(fā)展
在數學計算能力發(fā)展中,教師要注重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的融合。數學源于實踐,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是鮮活的,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讓學生解決生活問題。如在學習“估算”時,我們設置春游活動,將班級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組三人,春游中有乘車費69元、午餐費21元、門票費20元。根據上述費用,請同學們進行估算。這些生活情景不僅有助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更能從中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再如,在學習“混合運算”方法時,我們結合購物場景,讓學生聯系自己的購物經歷。要買3塊橡皮(每塊1元)、5支鉛筆(每支1元)、1條跳繩(每條8元),請同學算一算需要多少錢?根據每塊橡皮、每支鉛筆、每條跳繩的單價,結合所買的數量,可以列出計算方法:3×1+5×1+1×8=16(元)。通過購物情境的營造,讓學生能夠聯系生活體驗,加深對數學混合運算的理解,提高數學解題能力,也讓學生從數學計算中鞏固了數學解題技能,發(fā)展了數學思維,提高了數學教學質量。
總之,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要強調學生會計算、會運用,理解算理和把握算法,能夠運用數學計算方法解決問題。教師要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己計算執(zhí)教的水平,帶著學生向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學生要在掌握計算方法的同時,多練習、勤思考,讓計算在課堂上掌握,在生活當中應用。
【參考文獻】
[1]白永霞.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8):81.
[2]倪亞莉.如何在計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04):80.
[3]黃寶真.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3):97.
[4]上官璐.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提升小學生計算能力的方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