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康康
(湖南農業(yè)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
近年來,從新聞學、傳播學、社會學、管理學的角度分析官方微博的屢見不鮮,從語言學語篇分析方面探析的也在逐步增加。批評話語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從最初的批評語言學發(fā)展到對話語的分析,主要通過分析語言來揭示文字背后的意識形態(tài)及其權力關系。CDA認為社會機制下生成特定的語言和言語表述,反過來,言語也對構建社會文化及其意識形態(tài)產生重要的影響。語言組織是抽象的。語言并非一種客觀透明的交際媒介,它對社會過程具有重要的干預作用;話語是一種社會實踐,其特點取決于社會結構,但話語又反過來影響構建社會現(xiàn)實。[1]傳統(tǒng)上結合文體學來分析言語文本的方法忽略了社會文化的語境,無法體現(xiàn)語言的社會功能。語篇體裁和語言選擇與語言的使用語域緊密相關,語篇的組織結構、語場、語旨和語式都服從于語篇的社會目的。[2]
Holliday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為語篇分析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從具體的音、詞、小句、短語等入手探究其中的語旨等的作用。正視語言的社會屬性后,話語分析逐漸采用多種分析方法,比如語言哲學、認知學、語料庫語言學、心理學社會學、新聞學等來綜合分析語篇。Fairclough、VanDjik、Chilton都強調知識、情感記憶等因素和認知活動構成的認知狀態(tài)在社會結構和個人行為以及語篇之間的中介作用。這種中介觀促使批評語篇分析借助認知語言學的理論考察語篇在原型范疇、概念隱喻、意象圖式等方面的特征,并通過分析這些特征來解釋語篇的社會意義。Chilton[3]借助“認知空間”來分析語篇,強調語篇觸發(fā)受眾對事物的認知,同時該認知能力又對語篇的識解力產生影響,雙向的影響使得語篇對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組構產生作用。田海龍[4]借鑒國外研究方法拓展了有中國特色的政治語篇研究,在語篇參與社會實踐,構建社會關系上有了新路徑。辛斌就批評性話語分析的方法進行梳理并試圖探討發(fā)展方向;廖迅喬[5]基于認知語言學發(fā)表的關于《人民日報》社論的批評語篇分析強調了社會文化語境下意向性對主體概念及社會現(xiàn)實構成的作為空間,把語篇的功能性拓展到社會的實踐性層面。
隨著語言學科的發(fā)展,結合語篇分析方法來探析微博言語使用產生的社會功能性問題成為可能,本文借鑒該領域前人的話步分析方法,為語篇分析的社會實踐性尋求更多可能。
政府微博是電子政務新的發(fā)展形式。近年來,國內各級政府機構紛紛進行語篇分析,更助于增加政府微博的關注度,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親和力,有利于傳遞正確意識形態(tài)和積極的輿論導向,從而穩(wěn)定社會秩序,營建和諧社會。
本文選取5月1日至5月23日,就魏則西事件發(fā)布信息并評論的《人民日報》官方微博及其附帶長文的23篇語篇為語料?!度嗣袢請蟆丰槍Υ舜问录奈⒉┲?,按語篇小句功能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客觀事物型,發(fā)布客觀事實或公布政府對事件處理進展的情況,公布事件處理結果等公告類微博語篇;另一類是主客觀結合的混合型,對事件進行相對客觀描述并帶有主觀評價,屬于評論探討類微博語篇。這兩類在語篇呈現(xiàn)和功能上有較大差異,兩類語篇在輿論周期交替發(fā)布,分別發(fā)揮不同的語篇社會功能。本文著重分析客觀事物型語篇的言語表征及其作用,以期通過從語篇分析的角度分析官方微博的輿論引導意向性,從而探索政府官方微博和諧話語環(huán)境的營建之路。
Wodak指出,話語是一種復雜的、同時或相繼發(fā)生聯(lián)系的一連串語言行為。[6]宏觀上,我們把客觀事物型語篇依據(jù) swales[7]提出的“話步結構(move structure)”分析法,歸并為四種話步,分別呈現(xiàn)了實指指稱疊加的國家相關部門、機構組成動向、熱詞的再現(xiàn)及事件處理結果?!霸挷健弊畛跏墙缍ㄕZ體特征的一個概念,也用來分析一種語體的整體結構。“話步”結構代表一個文本的信息結構。
魏則西事件中客觀事物型官方微博語篇中的“話步”(見表1):
話步1:國家相關部門成立調查組
話步2:調查組構成動向
話步3:魏則西事件受到社會關注
話步4:調查組處理結果
表1 客觀事物型官方微博語篇話步分布
從表1話步分類可見,官微的語言表征呈現(xiàn)出話步引導輿論意向的需求。話步1及話步2調查組的構成隨事件進展不斷疊加升級,傳遞政府積極跟進事態(tài)發(fā)展的動向,展示出政府的執(zhí)行力;話步2從直接相關的國家網信辦、工商總局、國家衛(wèi)計委到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衛(wèi)生局,武警部隊后勤部衛(wèi)生局再升級到中央軍委、紀委向各戰(zhàn)區(qū)派駐紀檢組,一方面顯示出治理的決心和力度,另一方面也樹立了政府威信和對問責糾錯的公開公正的負責態(tài)度;話步3敏感性熱詞“魏則西”在事件開始反復出現(xiàn)在客觀事物型語篇中,表明政府正視問題的態(tài)度,同時也利于讓大眾對政府如何處理事件進行監(jiān)督。輿論后期,話步1、2、3減少到消失,話步4增加符合大眾對調查結果知情的訴求,其中話步1、2的減少表明事件調查趨于穩(wěn)定;話步3的消失說明官方微博認為過熱的輿論并不利于事件的處理反而激化矛盾,官方微博顯示出平息事態(tài)和消解輿情的意向訴求;話步4中調查組處理結果隨事件進展逐一公布,且在5月9日連發(fā)4條,從醫(yī)療、企業(yè)、政府等各層面及時公開,小句均為簡短有力的主動句,不僅捍衛(wèi)了政府的公信力,也讓大眾獲得監(jiān)督權、知情權,感受政府處事的效率與公平公正的原則。結構的變化暗示選擇這種意識形態(tài),突出有利于自己的論點和淡化其他論點都可以用來操縱受眾。[8]由此可見,通過觀察客觀事物型微博語篇對話步的主動選擇與刪除可以實現(xiàn)一定的對信息傳遞的調控,政府控制信息也表明控制言語主動權以更好地調控輿情。
本文通過事件中發(fā)布的相關微博的評論數(shù)為基準并參考《中國輿情指數(shù)報告》[9],繪制當日輿情峰值的曲線(見圖1)。通過圖1中輿情分析對比可知,5月2日17∶00達到高峰值后,5月2日17∶55增加話步后回落,5月3日5∶00在輿論最高峰值后,分別于5月4日、5月5日增加話步4發(fā)布處理結果,輿情持續(xù)回落,直至5月9日連續(xù)4條微博公布核心問題處理結果,輿情得到消解。其峰值與話步3減少,話步4增加后的微博評論數(shù)回落相吻合,說明話步的調控對輿情的消解有相關性。因此,官方語篇話步可以寓官方意向性于話步中,同時話步的聚散與離合對調控輿情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圖1 魏則西事件輿情與話步增減關系曲線對比圖
此外,話步是有效的話語環(huán)境和諧化手段之一。在輿論峰值時,強有力的話語壓制容易適得其反,利用增加話步頻次間接贏回話語權更行之有效。政府官方微博營建和諧話語環(huán)境,避免話步的高頻次增加給人以間接的強勢話語壓制感,而是使用小句,語言的壓制性沒有實指指稱及祈使句那么明顯,群體的受壓迫感減少,而與此同時政府話語主導權并沒有減弱。話步的推進、疊加、增減、聚合和離散均利于政府發(fā)布權威信息、調控輿情時傳遞主觀意向。
研究發(fā)現(xiàn)不論是官方微博對話步引導輿論的意向訴求,還是用話步消解輿情,獲得大眾認同,最終都是官方意向傳播的語言途徑,也為微博營建和諧的話語鋪路。本文經研究發(fā)現(xiàn):
(1)語篇中話步的增加和刪減的小句均與輿情的峰值減弱相契合,其聚合與離散不僅可以傳遞意向也可以輔助引導調控輿論。
(2)客觀事物型語篇可有效傳遞不同意向,且發(fā)布頻次增多可增強話語壓制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