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冬 俞夢欣 張鋮
【摘? 要】愛爾蘭詩人葉芝曾經說,“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贝髮W教育的目標應該是提供一種環(huán)境,讓學生有機會、有閑暇時間愉快地涉獵廣泛的知識領域和各種人生體驗。在設計基礎課《構成》的教學過程中,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混合教學課程中培養(yǎng)和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能夠在課下時間中堅持學習,包括如何學習的能力以及堅持學習的內在動力。
【關鍵詞】構成教學;學生中心;混合教學;翻轉課堂
1.反思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
教育模式是在不斷發(fā)展和進步的,只是有時教育體制的改革并不及時,一部分不幸的年輕人并沒有得到所需的教育,從而無法擁有繽紛多彩的未來,這樣的教育體制往往會浪費年輕人十年甚至整整一代人的時間。
因此,反思當下教育模式中的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改革教育方法,升級教育理念,從課堂環(huán)境、學習內容和師生關系三個方面把握當下的教育模式。
1.1課堂環(huán)境的機械化
有人在印度的貧民窟里邊做了一個實驗,他們把一臺電腦帶著鼠標鑲嵌在一個貧民窟的墻里邊。沒有人留下任何話,旁邊架了一個攝像頭觀察,然后就發(fā)現(xiàn)貧民窟的小孩都來玩電腦。半個月之后,當他們再來調查的時候,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玩電腦。他們會很熟練地打開網頁、打開文件或播各種音頻、視頻。根本不需要像我們上大學時,老師在課堂上講得一步步該干什么,但是他們的熟練程度是跟我們認真在學校學過的差不多。
當下的教學環(huán)境中,過度要求考勤和課堂紀律,可以說,如果沒有點名考核制度,有些老師的課堂上將寥寥數人。大學課堂的環(huán)境不能通過機械的條理來控制學生的學習活動,由于學生群體大部分都已經成年,有了自己對課程的價值判斷,對于這樣的老師和課程,他們大多表現(xiàn)反感和抵制。因此教育改革亟待破除的束縛即是改變機械的課堂環(huán)境。
1.2學習內容處于低級階段
學習內容由低到高分為五個級別:數據、信息、知識、理解、智慧,但是傳統(tǒng)本科教育卻把大把時間用在信息傳遞方面,少量時間用在傳播知識,理解和智慧就自然不足了。比如太多時間在講述這門課程的歷史緣起與背景知識,給到專業(yè)的內容學習與理解的時間分配較少。不僅如此,忽略學生的理解與感受,一枚追求教學進度和填鴨式教學也是傳統(tǒng)本科教育的短板。
學習者具有內在動力時的自主學習是效率最高的、記憶效果最佳的一種學習類型。但是,支撐近150年來幾乎所有的教育機構的觀點是:動力一定是由教學經驗豐富的教育者從外部灌輸而來。因而教師通過給學生傳授學習的方法,讓他們樹立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學習動力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
1.3僵化的師生關系
從義務教育階段一直到高等教育層次,在教學中,學生幾乎沒有個體權利可言。他們在學校里做的所有事情,幾乎完全和考試與分數掛鉤,他們被教導要按照老師的教學安排,做一個成績優(yōu)秀的好學生,這些成績都是被需要他尊重的人打出來的。而且學生們會被“你還小,你不懂”、“我們都是為你好”的各種名義挾持,幾乎看不到在教學中的主導與個性。
人是內生的,教育是其外在表現(xiàn)。跟我們內心發(fā)現(xiàn)的自然相比,我們從別處得來的幫助是機械的。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從前者學到的東西令人愉悅,而且效果長存的。既然現(xiàn)代社會為理想教育的實現(xiàn)提供了可能。那么,到底什么樣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呢?
2.構建《構成》翻轉式教學
教學目標分類是對教學結果的一種評價。說明的是學習者在特定的情景下對知識領悟的程度,并不是對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谝陨系姆治雠c論證,教學的設計應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構建《構成》翻轉式教學中應該注重以下五個方面的有效銜接。
2.1學生分組
分組(圖3)方法是以人數均勻,自由組合,組員分工,組長負責的方式協(xié)同進行。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鍛煉組員的工作安排,鍛煉學生合作協(xié)同以及思考與討論的思維方式。
2.2多任務主題
通過二維構成、色彩構成和三位構成的教學安排,我們將小組作業(yè)的主題結合于環(huán)境藝術設計專業(yè)。從而派生了以形態(tài)訓練,色彩訓練和材料訓練的三次小組作業(yè)的項目主題,通過海報繪制和立體構成作業(yè)的制作形成最后的小組作品。
2.3翻轉課堂
在某個教學時段,每組安排一位小組成員上臺總結演講,通過將自己小組在完成小組作業(yè)中的靈感與聯(lián)想,以及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一些材料準備,加工工藝和最后的經驗心得鏈接在PPT當中。通過講述的方式總結在完成小組作業(yè)中的困難與心得。
2.4匯報展覽
展覽是總結小組成果的集中的展現(xiàn)方式。通過對小組作業(yè)的作品的展示來達到檢驗教學成果的教學目標。從咱倆作品的挑選,展位的選擇,展覽位置的確定,安排布展,調整光線,調整展覽細節(jié)。這一切的流程下來,同學們對于在策展過程中的一些流程和經驗也能得到有效的訓練。
2.5作品評價
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的小組作品要及時評價,通過各組選派每組的代表共同批改小組作業(yè),首先將作品進行分檔,分成優(yōu)秀作品和一般作品兩類,然后再從優(yōu)秀作品當中挑出更優(yōu)秀的作品。通過將優(yōu)秀作品進行分享從而激勵其他同學盡力向優(yōu)秀作品靠攏。每次打分過程中全程公開透明,分數及時公示。通過在教學反饋中的及時有效的進行,讓同學們感受到教學的環(huán)節(jié)的節(jié)奏感和緊湊性。
3.結束語
構建《構成》翻轉式教學課程體系從《構成》課程的教學目標出發(fā),我們希望培養(yǎng)的是一群熱愛設計、愿意為其進行創(chuàng)造性設想的年輕人,而不是只會套用過去作品的“設計搬運工”,作為設計的專業(yè)基礎課,我們希望“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能夠成為今后本科教學的主要標準,只有從教育體制的核心位置進行教學改革,本科教育才能走出一片寬闊大道。當然,對于設計教學改革,我們依然不斷反思與調整,在動態(tài)地改革中探索越來越符合設計類專業(yè)本科教育的授課模式。
參考文獻
([1](美)薩爾曼·可汗.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互聯(lián)網時代的教育革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5:44.
[2]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未來發(fā)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