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瑋
摘要:在《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學習過程當中,要學會將微課教學應用其中,微課教學在教學的手段上比較直接,活躍了課堂上氛圍,提高學生在的積極性,從而使得教師在教課上的教學質量水平得到提升。
關鍵詞:微課教學;安全教育;教學質量
要想當代的大學生提高安全教育方面的意識,就要全面的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將大學生的安全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運用多種手段,使得在校的大學生能夠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識,更加了解安全防范方面的知識,使得大學生在踏入社會時,減少上當受騙的情況。本文通過多種方法,分析和整合了當代大學生在進行安全教育教學時可能面臨的問題,探究了微課程在本課程教學的作用。
1 當代大學生面臨的教育現(xiàn)狀
1.1當代學生對安全教育的忽視
再進行問卷調查中發(fā)現(xiàn),雖然“大學生安全教育”時每個學生的必修課之一,但是在許多的高效當中,只是以教師進行枯燥的知識點講解來進行教學,在進行測試時也只需要在網上進行簡單的小測試即可。因此大多數學生并不重視安全教育。
1.2大學生安全教育教學缺乏趣味
目前大多數高校對安全教育的教學仍然還是以課堂為主,通過講授課本中的知識點,并不能使當代的大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到危險意識,學生十分被動的接受知識,這就使得大學生并不重視自身的安全,同時教學的質量也比較低下。
1.3師資缺乏專業(yè)性
大多數高校擔任“大學安全安全教育”課程的老師,并不是專業(yè)的老師,主要是由學校的輔導員或者主任來進行簡單講解,由于輔導員缺乏專業(yè)的安全方面的知識,并不能很好的將知識和多媒體的方式結合,使得課堂的氛圍比較沉悶,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互動,使得教學成果并不顯著。
2微課在大學生安全教育中的應用
2.1對微課進行設計和制造
微課主要采取的是視頻教學的方式,對書本上的某些重難點或在教學中無法一次解決的難題設計開發(fā)的一種新型的網絡學習方式,這種新型的網絡學習方式,可以節(jié)約課堂上的時間,學生如果一次沒有聽懂可以進行反復的播放,直至弄懂為止,而教師可以爭分奪秒的教授更多的知識點,從而大大節(jié)省了時間,增加了教學的質量。根據調查,大多是學生更加愿意接受微課的形式來進行網絡教學,以此研究此方向的小組以《大學生安全教育》為起點,研發(fā)了許多其他的關于安全教育的微視頻,比如《地震時如何自救》、《火災時如何進行正當自救》、《防止電話詐騙》等,覆蓋的內容十分廣泛,包含了人身自由安全,上網安全,財產安全等各項內容。
2.2微課的效果
小組中的人員對1000多分問查調卷進行了具體的分析,發(fā)現(xiàn)了以下的結果:在進行微課教學的時候,大概有百分之六十多的學生更加愿意以動畫的形式來生動的展現(xiàn)安全教育的主體,百分之30多的學生則愿意用ppt,其他的學生則接受用視頻的方式錄制老師的教學;問查調卷中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大多數的大學生認為在進行安全教育的微課當中最吸引他們的還是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解決安全知識點,能夠針對性的學習,同時也有大對數學生還認為微課之所以對他們具有吸引力,是因為它的形式很新穎,接近一半的學生認為微課可以隨時觀看,學生可以合理的利用自己的時間來進行教學,時間較為靈活;在調查的學生當中,許多學生認為進行微課教學是為了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掌握遇到危險時遇到的各種問題;在進行學習的時候,當遇到安全教育問題的時候,接近一半的學生選擇與同學之間驚醒探討,百分三十的學生選擇反復觀察微課,直至解決問題,而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學生選擇求助老師;對于微課是否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面,大多數的學生認為用微課進行教學時可以運用圖片,動畫,視頻等方式,使得學生更加融入情景,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微課的時間安排上,大部分學生認為微課的教學時間還是比較合理的,而少數的學生認為微課教學時間有點長。
3 對微課教學在實踐中的思考
之所以采用微課教學的形式進行《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教課,是為了讓大學生能夠合理的安排時間,對各個知識點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在接受安全教育的同時,進行知識點的反復學習,進行更便捷的查漏補缺。由于微課的教學,對時間的要求較短,因此更需要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整理出重難點,進行迅速,新型的講解,在進行小結的時候要反復強調該重點注意內容,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要想使得微課教學能夠更好的進行,就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營造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激發(fā)學生在進行安全教育的興趣,達到教學質量的上升。因此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的內容,合理的整理知識點,將知識點以圖片,動畫,視頻等動靜相結合的方式展示出來或者對知識點以趣味問答等方式講解,同時微課教學中老師也要注重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成為上課的主體。微課視頻的界面設計要盡量的簡潔,要有明確的菜單,按鈕,讓學生能夠能快掌握微課教學。
參考文獻:
[1] 張國紅.試論職業(yè)教育項目課程的項目設計邏輯[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6,37(25):19-23.
[2] 何世松,賈穎蓮.“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職院校課程開發(fā):理論、要素與路徑[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7(32):62-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