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斌 劉晶 張繼青 李彩東 黃生輝
【摘 要】 目的:探討椎旁神經(jīng)阻滯復合全麻在圍術期減輕患者應激反應的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lián)衿谛懈伟┣谐g的患者28例,按麻醉方案的不同分為兩組,各14例。對照組行單純?nèi)砺樽?,觀察組行全身麻醉復合椎旁神經(jīng)阻滯。觀察兩組麻醉誘導前(T0)、切皮后1h(T1)、術畢蘇醒拔管(T2)、術后24h(T3)外周靜脈血ACTH、Cor指標差異及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結果:觀察組T1、T2、T3時MAP和HR低于對照組(P<0.05);與T0比較,兩組T1、T2、T3時點Cor、ACTH均升高(P<0.05),且對照組高于觀察組(P<0.05)。結論:椎旁神經(jīng)阻滯復合全身麻醉在圍術期血流動力學更穩(wěn)定,可一定程度抑制應激反應。
【關鍵詞】 椎旁神經(jīng)阻滯;肝癌切除術;應激;免疫
文章編號:WHR2020034089
肝臟部分切除是現(xiàn)階段治療肝癌的主要方法,目前手術方式仍以傳統(tǒng)的開腹為主,手術切口長、創(chuàng)傷大,傷害性刺激強,機體的應激和炎性反應重[1]。通過阻斷傷害性刺激向中樞傳導、減輕炎癥反應的發(fā)生可以降低應激和免疫反應[2]。近年來,超聲引導下的椎旁神經(jīng)阻滯成為研究熱點,具有操作簡便、安全可靠等優(yōu)勢。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lián)衿谛懈伟┣谐g的患者28例,按麻醉方案不同分為兩組,各14例。納入標準:均有典型的影像學表現(xiàn);甲胎蛋白≥500ng/mL;肝功能Child-pugh分級為A或B級;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SA)分級為Ⅱ或Ⅲ級;代謝當量MET分級>4。排除標準:嚴重器官功能障礙者;患者不配合或合并精神癥狀者;穿刺節(jié)段有嚴重脊柱畸形或實施過手術者;穿刺部位感染者;圍術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本研究已獲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可比較(P>0.05)。見表1。
1.2 麻醉方法
麻醉方法:兩組患者術前均禁飲禁食8h,入室后行常規(guī)心電圖、有創(chuàng)動脈血壓和血氧飽和度、腦電雙頻指數(shù)(BIS)監(jiān)測。
對照組行靜吸復合全麻,患者給予咪唑安定0.03mg/kg,舒芬太尼0.2g/kg,丙泊酚1~2mg/kg,順阿曲庫銨0.15~0.2mg/kg依次緩慢靜推。肌松完善后在可視喉鏡下行氣管插管,導管定位無誤后接Ohmeda麻醉機控制呼吸,調整呼吸參數(shù),七氟醚(全程吸入)+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續(xù)泵入)維持麻醉,劑量依據(jù)BIS值(維持BIS值在40~60)和麻醉手術時間決定。術中間斷追加順阿曲庫銨(根據(jù)具體情況調整劑量)。
觀察組行全麻復合椎旁神經(jīng)阻滯,阻滯時將超聲探頭(華聲便攜式超聲儀6~15MHz探頭)垂直于脊柱短軸,首先辨認出T7棘突,然后將探頭水平向右側移動2.5~3.0cm,直至顯露出橫突邊界、高回聲的胸膜、肋間內(nèi)肌等結構。用平面內(nèi)進針法將穿刺針置入椎旁間隙,回抽無血后注入0.375%羅哌卡因20mL。如見明顯的胸膜下移,表示藥物注入椎旁間隙。阻滯完成后10min內(nèi)使用針刺法測定手術區(qū)域,如患者告知該區(qū)域內(nèi)針刺痛覺較其他區(qū)域有所減退則為阻滯成功。阻滯成功后,進行常規(guī)全麻靜脈誘導(具體方法同對照組)。
1.3 觀察指標
于麻醉誘導前(T0)、切皮后1h(T1)、術畢蘇醒拔管(T2)、術后24h(T3)共4個時間點取兩組患者外周靜脈血5mL測定ACTH,Cor,同時記錄MAP,HR值的變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s)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血流動力學比較
觀察組在T1、T2、T3時點MAP和HR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Cor、ACTH比較
與T0比較,兩組T1、T2、T3時Cor、ACTH均升高(P<0.05);對照組T1、T2、T3時點Cor、ACTH均高于觀察組(P<0.05)。見表3。
3 討論
椎旁神經(jīng)阻滯就是將局麻藥注入椎旁間隙,阻滯同側軀體以達到麻醉與鎮(zhèn)痛作用[3-4],近年來超聲引導下胸椎旁的阻滯技術趨于熟練。開腹手術中切皮、牽拉等傷害性刺激產(chǎn)生應激反應,引起血流動力學改變[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T1、T2時點血壓、心率均低于對照組,與T0比較,兩組T1、T2、T3時Cor、ACTH均升高,對照組均高于觀察組,說明手術時存在應激反應,椎旁神經(jīng)阻滯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抑制傷害性刺激產(chǎn)生的應激反應。
綜上所述,手術可導致炎性因子釋放、應激激素升高,應用椎旁神經(jīng)阻滯復合全身麻醉的患者圍術期血流動力學更穩(wěn)定,可一定程度抑制應激反應。
參考文獻
[1] 錢淑英,胡禮宏,徐霞.不同時程七氟烷吸入全麻在肝癌根治術后蘇醒期的觀察和護理[J].浙江醫(yī)學,2015,37(01):80-82.
[2] 陳亞,蘇工,謝偉斌.右美托咪定對全麻肝癌切除患者蘇醒期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5,09(02):115-116.
[3] 徐曉義,褚國強,季永,等.腰-硬聯(lián)合阻滯腰麻后硬膜外鎮(zhèn)痛時機對分娩鎮(zhèn)痛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5,31(02):154-157.
[4] 葉克平,葉琦剛,王文偉,等.不同麻醉方法對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術后早期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J].浙江醫(yī)學,2019,41(11):1179-1182.
[5] 中國抗癌協(xié)會肝癌專業(yè)委員會.肝切除術圍手術期過度炎癥反應調控的多學科專家共識(2014版)[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4,13(10):75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