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孝紅
摘要:目的 觀察術前肌注咪達唑侖配合心理干預對腫瘤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方法 選擇結直腸惡性腫瘤行根治術的患者5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由責任護士根據測評結果及焦慮原因和程度行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及時解答患者的疑問,消除疑慮,介紹手術的必要性,增強患者與疾病抗爭的信心,取得患者家屬的支持和配合,隨時讓患者感到家庭、醫(yī)院全體人員對他的關心與尊重。在入手術前30 min,肌肉注射咪達唑侖0.06 mg/kg加生理鹽水稀釋至2 ml行麻醉前用藥,對照組行常規(guī)術前護理。于手術前1 d和用藥后30 min對患者進行焦慮模擬評分(AVAT)并抽取患者靜脈血,用放免法測定血漿內皮素(ET-1)、血清皮質醇(Cor)和白細胞介素-6(IL-6)濃度。結果 兩組患者在肌肉注射藥物前5 min,注射藥后5、10、30 min的SBP、DBP、HR、R、SpO2變化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用藥30 min后AVAT,血漿ET-1、Cor和IL-6值低于術前一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咪達唑侖配合心理干預,能有效地減少對腫瘤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
關鍵詞:咪達唑侖;心理干預;應激
手術和麻醉是一種有創(chuàng)的操作,由于大部分患者擔心手術可導致不適與痛苦,使其在術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焦慮及緊張,甚至有部分患者懼怕手術而拒絕手術,造成不能及時有效地治療其疾病的后果。本文觀察術前30 min肌注咪達唑侖配合心理干預,能有效地減少對腫瘤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ASA1-2級結直腸惡性腫瘤行根治術的患者50例,年齡45~78歲,平均年齡為(59.21±9.60)歲,既往均無明顯呼吸、循環(huán)系統疾病,肝腎功能正常,無既往精神異常,無糖尿病等內分泌異常病史,無記憶力障礙,無長期應用鎮(zhèn)痛、鎮(zhèn)靜、抗焦慮藥等病史。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麻醉方法均采用氣管插管、瑞芬太尼+七氟醚靜吸復合麻醉。
1.2方法 觀察組由責任護士與患者交流,了解其一般情況和心理狀態(tài),根據測評結果及焦慮原因和程度行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及時解答患者的疑問,消除疑慮,介紹手術的必要性,增強患者與疾病抗爭的信心,取得患者家屬的支持和配合,隨時讓患者感到家庭、醫(yī)院全體人員對他的關心與尊重。入手術前30 min,肌肉注射咪達唑侖(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1071,規(guī)格為10 mg:2ml)0.06 mg/kg加生理鹽水稀釋至2 ml行麻醉前用藥,對照組行常規(guī)術前護理,入手術前30 min,肌肉注射生理鹽水2 ml。
1.3觀察指標 分別于用藥前5 min,用藥后5、10、30 min測定患者的SBP、DBP、HR、R、SpO2。手術前1 d和用藥后30 min對患者進行焦慮模擬評分(AVAT)并抽取患者靜脈血,用放免法測定血漿內皮素(ET-1)、血清皮質醇(Cor)和白細胞介素-6(IL-6)濃度。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以(x±s)表示,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結果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在肌肉注射藥物前5 min,注射藥后5、10、30 min的SBP、DBP、HR、R、SpO2變化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用藥30 min后AVAT,血漿ET-1、Cor和IL-6值低于術前1 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研究表明,術前高度焦慮的患者,隨著手術的臨近,應激反應加劇,表現為緊張與恐懼情緒變強,血壓升高,心率增快,術中對麻醉性鎮(zhèn)痛藥的需求明顯增多[1],同時血中皮質醇濃度明顯升高,人在過度應激情況下可導致微循環(huán)障礙和血液應激綜合征,其中ET-1/Big ET-1及炎癥因子IL-6所起作用很大[2]。
腫瘤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有資料顯示、,34%~44%的腫瘤患者有心理應激反應或心理障礙,普通存在著恐懼、疑惑、憂郁、絕望心理情緒,而這些情緒會影響機體的免疫識別和免疫監(jiān)視,不同程度的促進病情惡化[3]。心理干預是應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通過各種手段如語言的引導、鼓勵、暗示、啟發(fā)、情感的支持等,以達到使患者穩(wěn)定情緒,面對現實,適應環(huán)境,改變思維,積極配合各種檢查和治療,從而恢復健康,延長生命[4]。因此,醫(y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非常重要,先對患者的心理特點進行分析,然后提出相應的心理干預方法 。
已證實咪達唑侖對心血管的影響較小,小劑量肌注咪達唑侖對心血管影響甚微,不引起血壓、呼吸頻率及脈搏的改變。術前肌注咪達唑侖0.06 mg/kg可對抗患者焦慮,并且對患者麻醉后恢復時間,意識以及行為等方面沒有明顯影響,使用咪達唑侖后患者皮質醇的水平顯著降低,心率基本平穩(wěn),適當的鎮(zhèn)靜后患者機體應激水平降低,腎上腺皮質和血管內皮細胞激活程度有所下降,有利于改善機體的微循環(huán)和增加組織器官的血液灌注,減少由術前應激對機體的損失[6]。
本文觀察組患者在用藥30 min后均未引起SBP、DBP、HR、R、SpO2明顯變化,并且ET-1、Cor及IL-6水平比術前一天明顯降低,由此可見,咪達唑侖配合心理干預,能有效地減少對腫瘤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7]。
參考文獻:
[1]丁海陽.咪唑安定對患者麻醉手術前的心理應激作用的影響[J].海峽醫(yī)學,2011.23(10).132-133.
[2]王東.張勇剛.心理干預對全麻手術患者術后血漿皮質醇及兒茶酚胺含量的影響[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0.5(17).36-37.
[3]周亞輝.李秀玉.心理干預對惡性腫瘤患者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用藥,2012.6(17):107-108.
[4趙景霞.咪唑安定對麻醉手術前身心應激的調節(jié)[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27(1):26.
[5] 楊海芹.劉春文.癌癥患者心理反應的相關因素及心理干預進展[J].護理學雜志,2006.21(22):78-81.
[6]王艷賢,安紅梅.咪唑安定作為成年腫瘤病人麻醉前用藥的臨床觀察[J].中外醫(yī)療,2010.39(11):102.
[7]Mattila M J,Vanakoski J,Idnpn-Heikkil J J.Azithromycin does not alter the effects of oral midazolam on human performance[J].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1994,47(1):49-52.
編輯/李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