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娜 付瑞陽
摘? 要:該文以教育信息化的深化發(fā)展為背景,提出了有效的教學模式,即混合式教學模式。首先分析了借助手機APP實施混合式教學的可行性和優(yōu)勢,其次通過實例說明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和應用,最后對應用效果進行了分析。借助手機APP進行混合式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英語綜合能力,但是在設計中要注意資源的難易度和評價機制的科學性。
關鍵詞:APP? 高職英語? 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5(c)-0003-02
為了推進“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發(fā)展,加快教育現(xiàn)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繼2012年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后,教育部于2018年又印發(fā)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該計劃肯定了我國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已經(jīng)取得的成就,但也指出了不足,比如教師信息化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尚顯不足,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不夠等。該計劃也進一步提出到2022年基本實現(xiàn)“三全兩高一大”的發(fā)展目標。其中就包括“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shù)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盵1]。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要進一步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采用有效的教學模式實現(xiàn)這個總體目標。
雖然現(xiàn)在大多數(shù)高校都實現(xiàn)了信息化教學,但有些教學模式只是借助多媒體和網(wǎng)絡資源的傳統(tǒng)教學,課程和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不夠,這樣的教學模式從本質上是不能稱為信息化教學的。涉及到整合諸多學習要素,混合式教學無疑是當下最適合的一種模式。因為混合式教學形式上就是整合在線學習和面對面學習,本質上涉及到整合各種教學資源、教學方法和教學媒介,這種整合不是任意的,要在合適的時間混合合適的要素,最后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2]。
1? 混合式教學中使用手機APP的可行性及優(yōu)勢
1.1 使用手機APP的可行性
混合式教學必須包括一部分的在線學習,而在線學習的終端除了電腦、筆記本,還有手機。根據(jù)筆者調查所帶的大一學生的現(xiàn)狀,所有的學生都擁有智能手機,而擁有電腦和筆記本的不足20%。此外,在平時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更愿意選擇手機來學習課程資源,提交作業(yè)。目前,筆者學校使用的教學平臺也有專門的手機版APP,即“優(yōu)慕課”,學生在開學初都已下載安裝了。除此之外,英語學習類APP非常豐富,且大部分是免費的,很多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都有借助APP幫助英語學習的習慣。校園網(wǎng)的網(wǎng)速和覆蓋面都能保障教學需求,因此,借助手機APP進行混合式教學從軟硬件和學生學習習慣上來說都是可行的。
1.2 使用手機APP的優(yōu)勢
使用手機APP的優(yōu)勢主要如下:(1)更加便攜。學生不需要攜帶厚重的書本或電腦,只需要一個小小的手機。(2)學習時間空間更靈活。學生能利用碎片時間隨時隨地學習。(3)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APP學習資源和學習方式比傳統(tǒng)的書本學習更有趣味性,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 教學設計及應用
依托手機APP設計混合式教學可以依據(jù)系統(tǒng)化教學理論并參考國內混合式學習和教學領域主要專家的研究成果。該設計把教學分為3個環(huán)節(jié):(1)課前自主學習。(2)課堂教學。(3)課后拓展學習。
筆者以所在學校使用的教材《新時代實用英語》第4單元“Make Your Choices”為例,說明如何利用APP進行教學。一個單元并非每節(jié)課都要進行混合式教學,因為筆者曾做過實證研究,如果每一節(jié)都設計課前課后任務,學生反而會覺得任務過重失去學習興趣。在此單元主要圍繞精讀課設計混合式教學。(1)課前自主學習。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推送學習資源并發(fā)布預習任務,學生在手機端完成學習任務。首先,通過優(yōu)慕課和微信的班級群推送該節(jié)課重點單詞的講解PPT,讓學生先預習單詞。其次,發(fā)布口語討論任務:There are many choices in our life. Please list several important ones that may change our life a lot. 學生可以在微信群參與討論,老師會進行評價并計入考核。(2)課堂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設計有效銜接課前預習和課本內容的課堂活動,并對文章進行講解,答疑解惑。首先,教師通過優(yōu)慕課的“在線測試”檢測學生預習情況,并對口語交流進行點評。測試的目的是了解學生的哪些單詞沒有掌握,進一步在文章講解中強化。其次,教師根據(jù)文章難易,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展開課堂教學,比如任務型教學、合作學習或交際教學。該單元的文章比較簡單,教師先讓學生自己通讀文章,然后提出幾個關鍵問題讓學生回答,以此檢驗學生自主閱讀的理解程度。之后,教師講解難句和長句,再讓學生分組對文章進行翻譯,教師在學生翻譯后進行糾錯。最后,教師針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提出拓展性的問題,學生可以在課堂討論或者課后在微信群繼續(xù)討論。(3)課后拓展學習。課后拓展包括針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強化練習和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口語、聽力、詞匯及背景文化知識,可以借助的APP非常多,教師要推薦最合適的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例如,英語趣配音,這個APP里有適合不同基礎學習者的配音練習,學生可以通過模仿電影原聲來練習口語,教師可以讓學生每周完成一個作品分享到班級群或朋友圈。百詞斬,這個APP主要用來增加詞匯量的,傳統(tǒng)的單詞書枯燥單調,學生很容易在背單詞時半途而廢,而這款APP有發(fā)音、有配圖,并且是通過類似游戲的方式學習單詞,學生能在這種輕松的狀態(tài)下就記住單詞,還可根據(jù)自己的水平設置單次級別。還有英語流利說、扇貝聽力、扇貝單詞等,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偏好選擇安裝幾種。另外,還有集練習聽力、口語、閱讀和翻譯于一體的工具類詞典,比如金山詞霸。此外,教學中常用的交流軟件微信或QQ以及專業(yè)教學平臺APP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以靈活組合一些常用APP用來輔助教學。
3? 應用APP進行混合式教學的效果
在對大一新生進行了將近一學期的基于手機APP的混合式教學后,筆者對所帶的兩個班72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與訪談,了解該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效果及學生對該模式的認可程度。問卷包括以下8道題目,學生可選:是、否或不確定。
(1)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增強了。
(2)我的英語聽力能力有所提高。
(3)我的英語口語能力有所提高。
(4)我的英語閱讀能力有所提高。
(5)我的英語寫作能力有所提高。
(6)我能堅持每周在APP上學習英語5天以上。
(7)老師上傳或分享的學習資源難度適中,適合我的基礎。
(8)我喜歡混合式教學模式。
以下是問卷調查的結果。
從以上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增強了,英語聽說讀寫綜合能力得到提高,多數(shù)學生認為資源難易合適,喜歡這種教學模式。不過也反映出一些問題,比如,有29.1%的學生不能堅持每周5天以上學習,這說明一些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不強;32.4%的學生不認為學習資源難度適合他們,這說明教師在選擇教學資源時要對不同資源的難易度充分說明,讓學生有選擇余地,另外,要更深入地研究自己的學生。
訪談隨機抽取了10名學生,問題為:在混合式教學下,你有什么學習困難?你喜歡或不喜歡這種教學的哪些方面?學生反映的困難有:(1)學習不能持之以恒,只有老師規(guī)定的任務才會完成,自己打卡背單詞或練聽力容易中斷。(2)有時候不能專注于學習,容易受到其他誘惑,比如刷朋友圈或看短視頻。喜歡的方面:(1)在APP上單詞打卡比背單詞書效率高。(2)有些學習資源很有意思,比如歌曲、視頻和微課等。(3)可以拓展知識面,能學到課本里沒有的知識,尤其是日??谡Z。不喜歡的方面:(1)學習花費的時間更多了,因為要在群里發(fā)言需要思考再三,怕說不好受別人嘲笑。(2)學習內容太多了,不知道該看哪些。由此看來,一些學生由于缺乏自制力和毅力,在沒有老師明確的監(jiān)管下無法自主完成學習;還有些學生面對龐大的信息無從選擇。所以,教師一定要有相應的評價體系來激勵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并提供必要的學習策略來幫助學生。
4? 結語
在教育信息化領域,個性化、社會化和移動化是近幾年呈現(xiàn)出的新趨勢。而混合式教學正是符合這種趨勢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利用手機APP來設計混合式教學比較方便,但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手機不僅是學習工具,也是一種娛樂工具,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它的學習功能, 做到趨利避害,也是需要廣大教師繼續(xù)探索和研究的。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育部發(f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EB/OL].(2018-04-20)[2019-12-12].https://www.edu.china.com.cn/2018-04/20/content_50922481.html.
[2] 鐘玉琴.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探究[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7.
[3] 譚倩.大學英語手機APP輔助學習模式探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9(6):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