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紅
摘 ?要:計算機領域的快速擴張,使得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擁有更加廣闊的就業(yè)前景,隨著計算機專業(yè)人數(shù)的倍增,導致行業(yè)的競爭也變得更加的激烈。中職院校的教學重點是培育技術型的人才,因此在進行計算機專業(yè)的課程安排時,需要多安排一些實用性強的課程,如:C語言程序設計。C語言的學習對于中職生來說十分的重要,為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計算機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中職計算機專業(yè);C語言程序設計
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yè)的主要課程包括:電子與信息技術、計算機軟件、通信電源以及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其中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是計算機專業(yè)的核心課程,被中職院校給予了高度的重視。隨著計算機發(fā)展進程的加快,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yè)的生源大幅度的增加,快速的擴招使得中職生的素質得不到保障,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仍舊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策略,嚴重影響了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的進程。教師在C語言程序設計的教學中,將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探究性教學法進行有機的結合,從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等幾個方面進行優(yōu)化和改革,從而有效的激發(fā)中職生的學習興趣、全面的提高中職生的學習效果。本文從探究性學習的概述、中職計算機專業(yè)中C語言教學的發(fā)展現(xiàn)狀、中職計算機專業(yè)進行C語言教學的重要意義在C語言程序設計基礎課程中進行探究性學習的策略,這四個方面展開了詳細的討論和研究[1]。
一、探究性學習的概述
探究性的學習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具體指的是學生在學科領域或者實際生活中選取一個問題作為學習的突破點,利用提出疑問、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調查、分析討論、交流解決等學習的過程,將知識點和學習方法牢牢的掌握。探究性的學習方法是新課改教學中大力倡導的一種學習理念和策略,讓學生通過探究掌握更多的知識并解決相關的問題,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從而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二、中職計算機專業(yè)中C語言教學的發(fā)展現(xiàn)狀
近年來中職院校的發(fā)展達到了鼎盛時期,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中職院校的入學要求越來越低,中職院校中初中未畢業(yè)學生與社會青年占據的比例不斷擴大,由于文化水平普遍較低,使得學生不具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嚴重的影響了中職生的整體素質。C語言是一門兼具實用性和理論性的課程,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教師利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開展C語言的教學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師需要根據新課改的理念,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的尋求新的教學方法,如:探究性教學,從而更好的展開相關的計算機專業(yè)課程的教學。
三、中職計算機專業(yè)進行C語言教學的重要意義
C語言是用來編寫計算機相關程序的高級語言,是計算機專業(yè)中的基礎課程,理論性強和實用性強是C語言的主要特點。中職生通過學習這門課程可以為日后的深入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幫助自己在計算機領域得到更大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的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通過探究性的學習掌握更過的相關知識點,全面的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2]。
四、在C語言程序設計基礎課程中進行探究性學習的策略
(一)提前預習,標記不理解的知識點
中職生普遍是不愛學習的,因此C語言教學在在教學中的開展受到嚴重的限制。很多的中職生正處于叛逆期,家長的不斷批評和教師的不重視,扼殺了中職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好奇心。因此中職教師需要聯(lián)合家長進行探究學習的方法,通過全面的引導、細心的鼓勵,讓學生提前進行C語言課程相關內容的預習。C語言是一門難度較大的基礎課程,中職生在進行預習的時候,教師不能對學生有過高的要求,首先要交給學生一些預習的方法;然后鼓勵學生找出自己的不理解的知識點并標記在書上;最后在教師進行講解的時候著重的看那些被標記的知識,從而實現(xiàn)更加全面的學習。
(二)鼓勵中職生提出問題并猜想答案
在課堂中能夠主動提出問題的學生,具有完整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習的效率會比一般的學生高很多,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全面的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對于主動提出問題的學生給予適當?shù)莫剟詈捅頁P。教師在日常的課程中為學生營造可以激發(fā)學生思考力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提出問題并讓學生根據問題進行相關的猜想。
例如:首先可以引導學生提出C語言的基本格式的相關問題;然后讓學生針對這一問題進行全面的猜想,如:數(shù)據輸入的方式、輸入后會出現(xiàn)的狀況、程序運行后的結果、實現(xiàn)目的的各種編程語句等;最終讓學生進行上機操作,通過實際的操作來對相關的猜想進行驗證,根據系統(tǒng)的提示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通過教師的全面引導進行提問、猜想、驗證這一系列的過程,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應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日常的教學時,教師通常占據著課堂的主體地位,學生通常會被動的接受知識,這不利于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因此教師要減少課堂中講課的時間,充分的引導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中占據主體地位。學生通過積極主動法發(fā)言,既鍛煉了語言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又提升了學生的勇氣和膽量,從而全面的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意識。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主導課堂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縮小師生間的距離感,從而消除學生在課堂的緊張感和不適感,只有在這樣平等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能夠主動的去探索和學習,充分挖掘學生深層次的潛能[3]。
結束語:
中職教育中的計算機教學需要把握好教學的度,教學內容過于淺薄時:雖然中職生學起來更容易,但是實際編寫程序的能力沒有得到提升;教學內容過于深時:教學難度的大幅度增加,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計算機領域中語言類的教學是需要長時間來開展的,因此探究性學習的成果在短期內不會有明顯的體現(xiàn),需要教師和學生用辯證的態(tài)度來看待。
參考文獻
[1] ?康英健.C 語言程序設計實訓教程(中職中專教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2] ?鐘廷志.C語言程序設計:中等職業(yè)學校計算機系列教材[M].2 版.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
[3] ?曹紅蘋.c 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探討[J].計算機與信息技術,2008(1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