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文化的進步,對于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成為目前最為緊迫的一個問題,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聚焦于民族文化,目的就是讓民族文化在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展現出其特有的光彩。高校也越來越注重學生對于民族文化的學習,不僅表現在宣傳民族文化這一個層面,更是將民族文化與學生的學科相融合,通過改革創(chuàng)新,探索出更好的發(fā)展途徑。目前在高校開設的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課是一個新興的科目,在這一科目發(fā)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還需要不斷地進行修正,從而改善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更好地發(fā)揮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作用。
【關鍵詞】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問題;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J722.2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9-0139-02
民族民間舞蹈是一個以民族文化為基礎的舞蹈類型,該舞蹈的發(fā)展必須建立在完全了解民族民間文化的基礎之上,高校老師只有深刻認真地學習民族民間文化,才能夠將其更好地運用到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從而發(fā)揮民族民間舞蹈在教學中的作用。要想改善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需要高校教師立足于實踐,通過實踐得到更加有利于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發(fā)展的經驗,讓學生體會到更多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優(yōu)越性,從而在民族民間舞蹈中更進一步領會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民族民間舞蹈一般是立足于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基礎之上的,只有學習民族民間傳統(tǒng)文化,才能夠編出更多創(chuàng)新性的民族民間舞蹈,然后將民族民間舞蹈應用到教學中。由于各方面條件的限制,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還存在很大的問題。
首先是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固守著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懂得如何創(chuàng)新。由于民族民間舞蹈沒有明確的辦學方向,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直固守現狀,不懂得抓重點,總是實行“一刀切”的模式,用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辦學。而且目前眾多高校的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偏向于模式化,由于高校老師不懂得深入實踐,不懂得從實踐中取材,使得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流于表面,過于淺顯。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民族民間文化眾多,而且比較分散,不容易調研,所以需要更多人致力于相關實踐,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并且學習民族民間文化中的優(yōu)秀成果。多數高校教師對于民族民間文化只是照搬,不懂得在原有的民族民間文化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這是民族民間文化難以發(fā)展的重要原因,文化需要創(chuàng)新,通過創(chuàng)新才能夠將更多的東西傳播給更多的人,讓人們去接觸文化,并且不斷學習,不斷創(chuàng)造出新東西,才是民族民間文化發(fā)展的歸屬。高校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也有類似的問題,以民族民間文化為基礎的舞蹈更需要越來越多的老師不斷地汲取新知識,不斷地創(chuàng)新,編出不一樣的舞蹈,這樣才能夠在高校老師的指導下促使學生更多地體會到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優(yōu)越之處。
然后是專業(yè)性的民族民間舞蹈老師較少。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要想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必須要有專業(yè)性的舞蹈人才投身于舞蹈教學中。目前專業(yè)性的舞蹈演員較多,但是卻不能夠去教學生如何更好地跳舞,這就導致了專業(yè)與教學的分離,所以很難促進民族民間舞蹈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當前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問題,需要越來越多的人深刻意識到其背后的原因所在,才能夠讓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在高校中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二、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問題的解決策略
民族民間舞蹈作為文化組成的重要部分之一,必須從各方面著手,使民族民間舞蹈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想要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得到更好的發(fā)展,首先要確立明確的教學標準。對于高校教學來說,每一門學科都有其明確的教學目標,明確的教學目標對于學科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對于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來說,目前最為緊迫的任務之一就是要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只有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才可以解決教師如何教、怎么教的問題。
高校作為民族民間文化的發(fā)揚者和傳承者之一,要明確自身發(fā)揚民族民間文化的重任,這樣才能更好地讓越來越多的教師投入到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和教學中,并且促進教學質量的優(yōu)化。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傳承民族民間文化。傳承民族民間文化要在批判中傳承,剔除傳統(tǒng)文化中不符合時代文化發(fā)展潮流的、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發(fā)展有利于時代、有利于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優(yōu)秀文化,不斷豐富和創(chuàng)新中國民族民間文化。在傳承的基礎上,將民族民間文化應用到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這將是一個巨大的跨越。
最后要廣納賢才,運用高校資源,吸收更多專業(yè)性的舞蹈演員,讓教師具有一定的專業(yè)水準,防止出現教與學分離的問題。
當然要想很好地解決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僅需要做到以上幾點,還需要更多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發(fā)現新問題,并且不斷將其克服和解決。
三、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重要意義
民族民間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不僅顯示著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多樣性,還代表了我過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精神面貌。文化不僅可以豐富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多樣性,還有利于促進各國之間政治與經濟的交流。所以繼承民族民間文化,并且在繼承中不斷地發(fā)展,將民族民間文化更好地融入到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舉措,這樣一來,不僅豐富了民族民間文化發(fā)展的形式,更加突出了民族民間舞蹈以學科的方式出現在高校課程中的重要性,同時也體現了在教育過程中對于民族民間文化的重視。民族民間舞蹈走進課堂,讓愛好舞蹈的人才得到更好的機會去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越來越多的學生,對于我國文化和教育領域的貢獻非常大。高校為了傳承和保護民族民間文化,讓民族民間舞蹈出現在課堂,既顯示了高校對于民族民間文化的重視,更展現了高校在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中所承擔的責任,于國家、于高校、于學生而言都是非常有利的。
四、結語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需要越來越多的人不斷地去繼承和發(fā)展,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這對于國家文化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在當前課堂教學中雖然并不成熟,但是在教師與高校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獲得更好的發(fā)展。教師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要注意樹立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去發(fā)現新的、有利于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更好開展的途徑,讓民族民間舞蹈得到更好的發(fā)展。高校課堂中引進民族民間舞蹈,在國家層面上有利于我國傳統(tǒng)民族民間文化的繼承,在教育層面上有利于促進我國教育行業(yè)發(fā)展的多樣性,于學生個人而言,通過小主人公的身份,使國家民族民間文化得到傳承,體現了其價值和責任。無論是對于國家、教育還是學生而言,讓民族民間舞蹈進入課堂都有重要的意義,有利于保護和發(fā)揚我國的民族民間文化,讓民族民間文化更具有多樣性。
參考文獻:
[1]楊丹妮.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3):236.
[2]周正.淺談地方民間舞素材進入高校舞蹈課堂的問題及措施[J].北方音樂,2019,39(16):232-233.
[3]張曉麗.淺析新時期我國民族舞蹈教學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北方音樂,2014,(08):137.
[4]閆歌.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重點及其對策[J].戲劇之家,2019,(22):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