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
摘 要:伊犁州直該學科的課堂教學不夠規(guī)范,缺乏有效的指導,課堂教學隨意性強,課堂教育質量亟待提高。而翻轉課堂、“微課”技術的運用、項目管理等也會為信息技術課堂增光添彩。在內因、外因等各條件早已成熟的今天,提高伊犁州直中小學信息技術的課堂教育質量和效率是當務之急,也是師生成長的共同需求。
關鍵詞:中小學 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效率
隨著中小學教育的不斷完善和發(fā)展,伊犁州直中小學校信息技術課從無到有,經歷了設備少、師資缺、課程不齊不足,到現在開齊、開足,更需要開好的階段。據統計,州直中小學信息技術課三年級以上開課率達90%,初、高中開課率100%。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無疑會極大促進師、生的共同成長和發(fā)展,提高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
一、研究的主要內容
嘗試使用單元或模塊任務驅動模式,任務的設置與生活、學習實際相結合,在學習過程中借助翻轉課堂、微課等手段,引導學習采用小組合作、設置評價等方式,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選擇權,最終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科質量。
1.結合實際學習和生活,以任務驅動為主進行單元或模塊化的教學設計
教師在課前進行教學設計時要以單元或模塊為主題先進行章節(jié)的設計,設計中采用任務驅動即每一單元設計一個大任務,然后再將完成大任務的過程分解成若干個小任務,每節(jié)課根據知識點的學習完成幾個小任務,直到大任務的完成,這也就完成了該單元或模塊的學習。任務由淺入深引領學生用技術和軟件去完成學習,最終達到完成單元或模塊設計的任務,體驗學以致用的好處,探索技術與實際結合的效果。
2.翻轉課堂、微課等學習方式給予學生更多學習選擇的權利, 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微課”主題鮮明、目標明確、情景真實、短小精悍等特點,其高效、便捷、靈活的學習方式對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應用課前準備好的 “微課”來完成技術重、難點的突破,一方面學生可以根據掌握情況反復學習,另一方面教師也把講授的時間節(jié)省出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解決任務和問題。 如此教師教得輕松,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提高了[1]。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內容
1.單元或模塊化集備課
即同一字校每名教師領取該學校信息技術教材的章節(jié)或模塊進行備課,教學設計任務設計成章節(jié)獻模塊任務,再將大任務分解成若干個小任務,每節(jié)課完全幾個小任務,直到單元或模塊結束,再來綜合評定單元任務的完成情況最后大家的備課資源全部共享。教學設計體現自主,探究,分層合作,課上教師輔助學生在用技術的過程中學技術,完成教學目標.整個教學設計重在培養(yǎng)學習用技術去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問題,促進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2.小組合作優(yōu)勢正在進行
所有課題教師需要在課前對起始年級的班級進行小組分配,選定每組的組長和紀律委員,制定好規(guī)則和要求,保證分配的小組能夠發(fā)揮小老師的作用,以完成任務為驅動引領學生學習積極、主動和合作精神向前推進。 實踐發(fā)現進計算機機房的班級按照4-6人一小組,同排就近成小組是比較合適的。 每組中強弱、男女和不同性格的搭配,最終讓每個小組的力量平均。 每小組有組長和紀律委員,負責小組中每個人的考勤、紀律、學習掌握情況和任務完成進度等。 小組內互幫互助,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學習和學習任務。
3.少教多練的教學嘗試
每節(jié)課教師強制保證其講解的時間不超過15分鐘,學生的練習時間不得少于整堂課的2/3。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能自學的教師少講,按照任務驅動,引導學生自主練習、合作學習。教師課中在發(fā)揮小組合作互幫互學,互相評價和總結上下功夫。少教多練即教師少教,少講,促學生多學、多練,學生發(fā)揮積極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微課應用于課堂教學
老師們嘗試自己制作微課,也可以借鑒其他資源,把重點,難點的講解交給微課。教師上課布置任務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微課并完戰(zhàn)任務。教學重難點的突破采用微課或導學案,引導學生去探究,學習和體驗探究過程,體驗用技術服務于生活和學習的快樂[2]。伊寧市三中采用了“微視頻”方法,奎屯二中采用每節(jié)課分發(fā)資源包,引導學生通過資源包中的導學案、微視頻、文字材料等完成該課重難點的突破和任務的完成。通過學生看微課,應用導學案等引導其完成分層任務,輕松實現了自主學習和分層教學。結合教材的重難點,實踐微課運用于信息技術的方式方法,為信息技術教師靈活掌握該運用累積經驗。重點在微課、翻轉課堂運用于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教學后,對教學效果所產生的影響、師生間的變化,以及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及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并從中找到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偨Y微課運用于是信息技術課堂的策略和規(guī)范,并建立和充實伊犁中小學信息技術微課堂。
5.“五步走”模式的初步應用
“五步走”教學即課前做好準備、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運用小組合作、開展教學評價、進行課堂小結,五個步驟缺一不可。做好課前準備是所有上課前必備的環(huán)節(jié)和要素,課前準備越充分,教與學的過程就會越輕松; 在“五步走”過程中盡量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設置與學生生活和學習相關的任務,再把任務分解成若干個小任務,利用小組合作進行合作、協作、互幫互評等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逐步實現信息技術課上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的自在,最終達到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制作或收集微視頻、導學案、圖、文等資料,上傳到服務器或共享空間。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把任務進行分解,由易到難的采用任務驅動方法。課堂上通過教學情境的運用,給小組分配任務,學生通過學習資源包的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完成學習任務,之后課堂內完成評價和小結。教師在課堂上發(fā)揮引導作用,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合作完成學習任務,達到學習目標要求。
參考文獻
[1]周敦.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123-128.
[2]李藝.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