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語文教與學的效率卻不容樂觀,這與人們戲言的語文學習之“三怕”恐怕不無關系。一怕文言文,是對陌生的古代漢語表達體系的無所適從;二怕寫作文,是對流暢生動深刻表達的無能為力;三怕周樹人,是對言深旨遠內(nèi)涵深邃的無力消遣。其實,解決好“一怕”的問題,后面的問題也許便可迎刃而解。教學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文言文的閱讀障礙主要來源于對古今異義和一詞多義的極度陌生,歸根到底就是對基礎語言文字的陌生,須知,扎實的文言字詞功底對學生文言文水平的提高必有助益。
類聚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收入的44個“罒”部字,除個例外,大部分意義與“網(wǎng)”相關,所以,據(jù)旁系聯(lián),類聚探源,可以幫助學生排除不少文言學習字詞障礙,提高學習趣味性和學習效率。魯迅曾在《漢文學史綱要》中的《自文字至文章》一篇中寫道:“寫山曰崚嶒嵯峨;狀水曰汪洋澎湃;蔽芾蔥蘢,恍逢豐木;鱒魴鰻鯉,如見多魚。”這里便取漢字文化形義相關的特點,在其他國家的語言中是很難做到的,形義相關,便是漢語言文字的魅力之一。所以,依形類聚,比起單純的單字學習,可以發(fā)掘更多不曾感受的漢字之美。
作者簡介:陳進進(1985—),女,漢族,陜西榆林人,文學學士,教育碩士,現(xiàn)任教于榆林市第三中學。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