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虹 常丹
【摘要】目的:研究燒傷護理中應用健康教育的效果,確定其在臨床中的實施價值。方法:從2019年1月-2019年12月間收治的燒傷患者中抽選出100例,使用盲選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各50例。參照組采用日常護理措施,試驗組聯(lián)合基礎護理與健康教育,對比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水平和焦慮抑郁評分。結果:兩組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水平比較,試驗組評分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前焦慮抑郁評分比較,指標無差異,護理后試驗組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結論:燒傷護理中增加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對燒傷知識的了解程度,及時控制負面情緒,緩解焦慮和抑郁。
【關鍵詞】健康教育;燒傷護理;應用效果
燒傷不僅伴隨著極大的痛苦,還會在恢復之后留下瘢痕和皮膚增生,影響形象,因此燒傷患者往往承受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折磨,會在治療期間出現(xiàn)嚴重的不良情緒和心理問題,不積極配合治療,甚至有輕生傾向。在燒傷治療期間,通過矯正、訓練以及調整日常飲食、活動習慣,是可以達到促進恢復,減少疤痕面積的效果的,因此為了安撫患者情緒,也為了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依從性,減少瘢痕,促進燒傷皮膚更好的恢復,需要對病人進行全面的健康教育。以下是健康教育在燒傷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燒傷患者100例,使用盲選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各50 例。參照組男 26 例,女24例;年齡19~68歲,平均(40.50±2.46)歲。燒傷程度:淺Ⅱ度燒傷20例,深Ⅱ-Ⅲ度燒傷30例。試驗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21~69歲,平均(38.00±3.49)歲,燒傷程度:淺Ⅱ度燒傷36例,深Ⅱ-Ⅲ度燒傷1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參照組:結合常規(guī)方法提供適宜的護理,首先是進行感染控制,對于一些已經(jīng)愈合的皮膚組織,及時進行消毒和清理工作,防止出現(xiàn)感染;待患者可自主活動后,對其進行適宜的康復訓練,對燒傷出現(xiàn)畸形的區(qū)域及時進行矯正,協(xié)助患者進行訓練,促進恢復。
試驗組以上述護理措施為基礎,增加健康教育:(1)介紹病情和治療方案。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一對一的溝通,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燒傷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及我院制定的治療方案,詳細說明各項治療的必要性,增強患者信心。對于文化水平較低或年齡較大的患者,可利用圖文結合的資料介紹治療方案,提高患者對各項治療的配合積極性。(2)心理護理。在溝通和日常護理的過程中了解患者的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制定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包括語言上的安慰,營造溫馨的病房環(huán)境,與患者溝通時不使用敏感語言,不長時間直視患者,不用異樣眼光看待患者。清除病房內所有反光的物品,避免患者直視自己的形象時情緒崩潰;(3)飲食指導。燒傷嚴重的病人,在飲食后很可能出現(xiàn)急性胃擴張和腹瀉,帶來更大的痛苦,因此首次飲食需少量試餐,逐漸加量。燒傷早期,指導患者以清淡食物為主,嚴禁食用任何帶有刺激性的食物和辛辣食物,控制鹽分攝入量。燒傷后期,多補充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如雞蛋、牛奶、魚肉等,但不能吃不易消化的食物[1]。(4)日常須知。燒傷患者不能隨意活動,否則很可能對創(chuàng)面造成二次摩擦和傷害,如果有活動需求,需告知護理人員。在創(chuàng)面恢復和生長期間,很可能會發(fā)癢,禁止患者抓撓,以免留下疤痕。如病人感到室內溫度過高,身體微微發(fā)汗,要及時與護理人員溝通,降低室內溫度,避免汗液導致傷口感染。日常飲食和飲水時要保護好傷口,避免沾染[2]。
1.3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水平,對知識知曉評分進行對比,醫(yī)院自行設計問卷,總分10分,護理結束后填寫問卷,對比得分。②分析情緒指標:通過焦慮(CAS)、抑郁量表(SDS)對兩組患者情緒進行對比。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 n (%)]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水平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健康知識知曉評分為(7.11±1.08)分,參照組平均評分為(5.12±0.63)分,試驗組分數(shù)相對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情緒指標對比
兩組患者護理前情緒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護理后情緒控制更理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見表1。
3.討論
據(jù)調查顯示,我國燒傷患者自理能力較低,這與燒傷患者對燒傷后自我護理相關知識認知程度低具有密切的聯(lián)系.燒傷患者入院后若未及時臨床護理干預,可造成監(jiān)護不當,從而影響燒傷患者預后效果。燒傷患者常規(guī)護理干預中,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缺乏溝通與交流,護理人員的工作主要是在醫(yī)囑指導下,對燒傷患者實施換藥處理。燒傷患者護理干預過程中實施健康教育,即要求護理人員了解患者病情,告知患者病情,并結合患者病情糾正患者對臨床護理錯誤認知,增進燒傷患者對自身疾病防護知識的了解,給予患者日常生活指導[3]。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健康教育相應措施的實施,選擇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使患者和家屬可以正確的認識疾病,面對疾病,全面了解疾病的相應知識,消除內心的恐懼感,同時聯(lián)合飲食指導,保證機體的營養(yǎng),增加自身的免疫能力,促進康復。綜上,燒傷護理中增加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對于燒傷知識的了解程度,及時控制負面情緒,護理措施得到了患者的充分認可。
參考文獻
[1]廖敏,賴雪媛,陸燕玲,等.健康教育在燒傷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19,12(17):352.
[2]何靚男.健康教育在燒傷康復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18,22(48):376.
[3]李芳,馬興云.心理護理聯(lián)合健康教育在燒傷整形患者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皮膚病與性病,2018,40(6):925-926.
*通訊作者:常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