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露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原有的封閉式、單一式的教學模式被打破。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當前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日益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合作學習不僅改變了以往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也讓教學真正實現(xiàn)了“輕負擔,高質量”的目標?;诖?,本文結合蘇教版三年級上冊《做一片美的葉子》為教學案例,進一步探討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具體策略,以期為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激情提供些許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探究策略
合作學習是新課改倡導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也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助推器。目前各小學均不同程度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把學生從繁重、冗沉的學習中解放出來。小組合作學習指的是教師根據(jù)學生個體差異,將學生分成不同類別,為了完成共同目標或任務,讓學生自主探索、自主交流,充分利用學習小組,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用群體智慧解決具體問題、分解具體任務,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1]。合作學習是真正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關鍵,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顛覆了課堂教學方法,深入打造了活潑、生動的課堂新局面、新氣象,讓語文課堂更加豐富多彩、更加有趣多樣。
一、教學案例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做一片美的葉子》是一篇唯美的散文,文中對樹葉的無私奉獻進行了禮贊,由物及人,從葉子聯(lián)想到每個人,思考我們應該怎樣找準位置、怎樣發(fā)揮優(yōu)勢。
1.教學目標
學生能夠熟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理解文章表達的內容與含義。
2.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內涵,流利讀通課文,了解內容,感悟葉子之美。
3.教學過程
(1)組建合作學習小組
我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班級45位學生分成9組,每組5人,明確每一位學生的任務分工,并且每個人擔任不同的角色,比如:選出一名小組長、一名匯報員、一名記錄員,一周之后角色輪換,盡量讓每位學生在不同的位置輪換一遍,都能體驗和參與其中。
(2)精心選擇學習內容
文中的樹葉是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也是學生最容易搜集到的。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體會葉子精神,我課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讓每位學生回家找一片葉子,盡量找與眾不同的葉子,將其帶進課堂組內相互交流、討論。
師:觀察自己手中的葉子,找一找有一樣的兩片葉子嗎?可以用哪些詞贊美它們呢?
各組開始相互討論,每個人都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課堂氣氛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學生各抒己見。
師:你們喜歡葉子嗎?覺得葉子美不美?下面自由討論回答。
樹葉給大樹增添了一份綠色,一份美麗,深秋之后,這些葉子飄落大地,散布在各個位置,有些深埋泥土里,為大樹提供養(yǎng)分。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葉子、親近大樹,去感受形態(tài)各異的葉子。
在學生討論之后,教師引出課文、拋出問題,讓每組學生輪流回答,歸納總結,切身體會到葉子無私奉獻的精神。
師:你們喜歡哪個季節(jié)的葉子呢?
學生開始發(fā)揮想象,有的學生說喜歡春天的樹葉,嫩綠嫩綠的,讓人不忍心碰它;有的學生說喜歡夏天的樹葉,因為可以在樹蔭下納涼。
師:假如你們是一片葉子,你會為大樹做什么呢?
我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趁熱打鐵,適當?shù)匾鰡栴},讓學生發(fā)現(xiàn)“美的葉子”。語文課堂不止讓學生簡單熟讀課文、認識字句,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基本的為人處事的道理。
(3)把握學生討論時機
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同時,教師也要把握好討論的時機。一番激烈的討論交流之后,我讓學生熟讀長句,找出文中描寫葉子美的句子。接著,我讓學生聯(lián)想大樹和葉子之間的關系,思考人和葉子有哪些相像的地方,充分發(fā)揮學生集體思維和智慧,提高學生對葉子的認知、感悟,讓學生了解每個時節(jié)葉子的形狀與顏色,比如:春天的時候,葉子嫩綠;夏天的時候,葉子肥美等,真正把學生引入情境,對課文加以體會。
《做一片美的葉子》是我和學生共同學習、討論的一堂課,文章寓意頗深,葉子默默無聞的精神時刻在激勵著我們。對學生來講,剛接觸課文時可能無法理解其內涵,對重點語句、詞語較為生疏,因此在課前我先讓學生搜集葉子,再交流討論,然后細細品讀課文,使學生充分理解隱含在葉子之后的“美”。
二、教學反思
1.存在的問題
(1)節(jié)奏容易把握不準
雖然通過小組學習可以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但由于小組成員之間的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學過程中的節(jié)奏難以把控。例如,在課堂上小組討論時,有些小組還沒有討論出結果就被老師中斷,而那些合作效率高的小組早已完成討論,只能選擇等待[2]。
(2)個別學生參與度不高
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主動性,但也有些學生認為小組討論會降低學習效率,不喜歡和他人討論,喜歡獨立思考;也有些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小組討論時會感覺到吃力;當然也有一些內向的學生,不太喜歡與其他學生交流。與此同時,由于教學小組合作方式過于形式化,學習內容單一,反而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
(3)課堂活躍度忽高忽低
小組合作學習完全不同于個人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效率和課堂學習氛圍有密切的關系。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合理把控課堂的活躍度,既不能使課堂太活躍,讓學生們處于一種群情激昂、議論紛紛、七嘴八舌的狀態(tài),完全擾亂課堂秩序;也不能使課堂氛圍過于壓抑,影響學生之間的討論。教師盡量要選擇一些新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小組合作中,充分發(fā)揮小組學習的優(yōu)勢,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2.有效的策略
(1)分組要合理
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特點不同,教師在分組時需要做到均衡,盡量縮小小組之間的差異。如果教師將學習能力差、基礎薄弱的學生分成一組,既不能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也會讓學生失去自信,影響學生的個人發(fā)展。另外,由于小學語文學習內容繁多,學生學習能力有限,在小組討論和學習中會出現(xiàn)難以預料的問題[3]。因此,在上課前教師應熟知本次課堂教學任務和計劃,明確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及教師需要進行引導的部分,合理把控小組學習的節(jié)奏。
(2)契機要抓住
教師必須要合理利用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小組之間競爭,利用學生好勝心強,不肯落后于他人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潛能,帶動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小組討論中,提高小組內部凝聚力和合作效率[4]。例如,在教學《三袋麥子》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場景,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思考在得到麥子以后怎么做。每組選出幾位學生分別扮演小豬、小牛和小猴,然后分組比拼。“假如是你,面對這樣一份禮物,你會怎么做呢?”,教師順勢提出問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3)氛圍要營造
雖然教師通過將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主權交給學生,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但如何營造課堂氛圍,是每位語文老師需要考慮的,比如,當課堂學習氛圍過于活躍時,老師需要中斷小組討論,讓學生更多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而課堂學習氛圍過于壓抑時,老師可以通過組織小組競賽或小組游戲,調動課堂氣氛[5]。比如,在教學《石榴》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模仿造句,這樣學生才會不亦樂乎,發(fā)揮想象。
三、結語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讓學生主動獨立進行思考,也要為學生提供小組合作討論的機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也要善于與其他同學合作,在合作中完善自我,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我國教育體制改革如火如荼,小組合作學習逐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模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既讓學生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主權,也顯著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胡烽.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探究[J].江西教育.2016(9):46-46.
[2]王月萍.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J].新課程(小學),2016(5):81.
[3]樊康龍.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探討[J].課外語文,2016(23):80.
[4]杜曉燕.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新課程導學,2017(1):70.
[5]臧亞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吉林教育,2017(2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