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的成敗,除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具體學生活動的設計評價等,還有許多不被注意的教學細節(jié)組成。更多時候,體現(xiàn)在教師課堂現(xiàn)場應對的智慧。
一、提前兩分鐘的候課
兩分鐘的候課做什么:一是提前穩(wěn)定學習情緒。大多數(shù)學生正式上課鈴響后,才停止嬉鬧,拿出課本,到完全集中思想進入上課狀態(tài),幾分鐘已經過去了。二是教師如果使用課件,要提前打開多媒體教學設備。三是榜樣示范,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身教勝于言傳,教師若長期堅持“候課”,無形之中,就會使學生養(yǎng)成準時上課、按時到校的良好習慣。尤其對一些上課經常遲到的學生來說,更是很好的無聲教育。
豐子愷在《懷李叔同先生》一文中描寫課前的情景:“搖過預備鈴,我們走向音樂教室,推進門去,先吃一驚: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講臺上。以為先生總要遲到而嘴里隨便唱著、喊著或笑著、罵著而推進門去的同學……低著頭,紅著臉,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薄昂髞砦覀冎浪@脾氣,上音樂課必早到。故上課鈴響時,同學早已到齊?!?/p>
“教師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要提前幾分鐘進入教室,用這兩分鐘做好課前準備,同時檢查預習,這對不預習的學生是無聲的批評。久而久之,能促使學生養(yǎng)成預習習慣;一節(jié)課節(jié)省幾分鐘,一個學期節(jié)省的時間就很可觀。
二、面部表情的基調
教師不僅通過言語向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憑借面部表情向學生傳遞教育信息,表達自己的教育意圖,啟迪、引導、感染學生。中小學生的生理需要和心理特點,決定了教師課堂言語及面部表情的基調:和藹、親切、自然、陽光。在這種基調下,教師常用的面部表情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表示高興的面部表情。這種表情是教師熱愛校園生活的自然流露。具備這種表情的教師具有遠大的理想、高尚的人格,具有樂觀、豁達的情懷和寬厚愛生之心。工作中他們能事事從大處著眼,時時以大局為重,具有敬業(yè)奉獻精神。
(二)表示親切的面部表情。親切的表情是教師與學生建立并保持“心靈的接觸”的前提條件,是進入學生情感世界的“通行證”。當你與學生談話,運用這種表情,會使學生放棄戒備心理,營造一種融洽和諧的氣氛;當學生在課堂上因緊張、拘束而回答不出問題時,看到教師的這種表情會得到鼓勵和安慰……因此,這是一種無特定要求、應用頻率極高的教師面部表情。
(三)表示滿意、贊揚的面部表情。這是教師對學生行為進行價值判斷時所常用的面部表情。教師應該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點滴進步,予以褒獎和鼓勵。所以,教師運用這種表情千萬不要吝嗇。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得好:“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當然,教師也有喜怒哀樂,其表情也是豐富多彩的。有的教師整天板著面孔,嚴肅有余而親切不足,遠離了教師面部表情的基調。
三、行走在學生中
教師應根據(jù)教學情景隨時走到學生中去。學生自讀文本或分組討論時,教師要走下講臺,到學生中巡視,即時了解學情,解答疑問,以便組織下一步教學。課堂討論,后排的學生、聲音比較低的學生發(fā)言,教師要走近他們,只有走近他們,聽清發(fā)言內容,才能準確判斷學生的立場、觀點、態(tài)度,才能有針對性地組織下一步教學。
如果教師始終不離講臺,就難以了解學生當下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小組討論時產生的分歧;聽不清學生的話語,就不能準確判斷學生的立場、觀點、態(tài)度,就不能做出恰當?shù)脑u價,當然就無法有效地組織下一步教學。
教師走近發(fā)言的學生,是認真傾聽的表現(xiàn),是對學生的尊重和鼓勵。走近學生,不僅縮短了與學生的空間距離,也拉近了與學生的心理距離。這樣,教師可以了解學生思考問題的特點,分析問題的過程,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有助于教師分析學生的動態(tài)思維過程,使教學更貼近學生的思維特點。
四、給學困生力所能及的學習操作
某校班主任發(fā)給家長的一則短信:“無論成績好壞,請想想:每個孩子都是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還沒有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地看著長大,陪著他沐浴陽光風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相信孩子,靜等花開。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p>
這段網(wǎng)絡上流行的話得到許多老師的贊同,但到了課堂上就忘記了“花期不同”,“相信孩子,靜等花開”,“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幾十人的課堂,在學生自學、練習、檢測時做統(tǒng)一的要求。
只要我們老師多那么一點點愛心與耐心,走近學困生,給他們在各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上以提示、以關注,你的課堂不僅是培優(yōu)的課堂,更是關注全體的課堂,進而受到學生的愛戴。
五、巧妙的師生互動
一些學生發(fā)言邊想邊說,斷斷續(xù)續(xù),甚至卡殼。這時其他學生往往很不耐煩,有的低聲議論,有的大聲提示,這會使發(fā)言的學生更加緊張。
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適度參與,但要講究技巧。教師要集中思想,努力從學生斷斷續(xù)續(xù)、結結巴巴的話語中,分析判斷他想表達的思想觀點,給予適當?shù)膯l(fā)和引導。如果學生仍然找不到合適的語言,就以商量的口吻提供語句和他一道斟酌,引導他說出自己的觀點。還可以征得發(fā)言者的同意,發(fā)動全班學生共同思考、尋找合適的語句,把觀點準確地表達出來。
這樣既維護了發(fā)言者的自尊心,還使班級分散的注意力集中了,課堂有序了。一旦學生參與的熱情被充分激發(fā),往往會柳暗花明,峰回路轉。
現(xiàn)代課堂是民主的,是以人為本的,是動態(tài)生成的。在這樣的課堂里,學生的參與是主動的,思維是發(fā)散的,審美是多元的。而教師的一舉一動、一笑一顰,直接影響著課堂的走向,都體現(xiàn)出教師對教育的理解。在改變觀念的同時,教師更應該注重從細節(jié)開始的革命,從這些教學現(xiàn)場的處理策略開始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
作者簡介
趙秀芳,女,1970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1990年8月參加工作,大學本科,中小學高級教師。唐縣第十二次黨代會黨代表,唐縣第八屆、第九屆政協(xié)委員,現(xiàn)任唐縣實驗中學校長。
從教27年,剛參加工作就是班主任,從未當過一天大家眼中輕松的一般課任教師。96年走上學校領導崗位,由鄉(xiāng)鎮(zhèn)中學的教導主任到鄉(xiāng)中心校的教導主任、由縣直學校的年級組長、辦公室主任到學校主抓教學的副校長,至到今天的學校校長,一步步走來,三尺講臺從未離棄,對教育工作從當年的喜歡已變成了如今的陶醉了,因為心中有一個教育夢:有生之年讓自己的教育理想造福更多更多的孩子,創(chuàng)設一所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的巴甫雷什中學!
2001年以來,共有11篇文章在省級以上的報刊上公開發(fā)表。保定市課題“初中語文識字寫字三步教學”主持人,并通過保定市鑒定驗收。12次獲縣政府嘉獎或記功表彰;被縣級各部門分別評為優(yōu)秀黨員、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三八紅旗手、優(yōu)秀政協(xié)委員、優(yōu)秀校長等。被市級各部門評為保定市名師、優(yōu)秀教師、骨干教師、優(yōu)秀科研型校長、先進工作者等。2013年9月被評為河北省教育工作先進個人。2017年5月被推薦為河北省教育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