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娟
(內蒙古通遼市醫(yī)院,內蒙古 通遼 028000)
肛腸科疾病指的是大腸、肛門方面的疾病,此類疾病雖不會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治療方式較為繁瑣,將給患者造成極大創(chuàng)傷。健康教育作為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不僅可提升患者對于疾病、治療及護理工作的認知,還可提高患者對治療、護理工作的依從度,以降低患者疼痛度、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這對降低患者心理、經濟壓力有較大作用[1]。隨著醫(yī)學事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對于護理工作質量的重視程度持續(xù)增高,通過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以往,健康教育工作是由護理人員負責,因而護理人員工作能力、專業(yè)知識水平將影響健康教育工作質量。近幾年,分段式健康教育模式在臨床中得到應用,且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次研究選擇本院肛腸科收治的80 例圍術期患者為例,以探究分階段健康教育在肛腸科護理中的實施效果。
1.1 臨床資料。選擇本院肛腸科2017 年2 月至2018 年4 月收治的80 例圍術期患者為例進行觀察。采用奇偶數方式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兩組,每組有患者40 例。對照組中有男25 例,女5 例,年齡為24-66 歲,平均(36.25±7.52)歲,其中有16 例患者患有肛門濕疣癥、有6 例患者患有肛裂癥、有8 例患者患有痔瘡癥、有10 例患者患有肛瘺癥;觀察組中有男23 例,女17 例,年齡為26-66 歲,平均(37.85±7.54)歲,其中有14 例患者患有肛門濕疣癥、有7 例患者患有肛裂癥、有8 例患者患有痔瘡癥、有11 例患者患有肛瘺癥。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并無較大差異(P>0.05)。
1.2 教育方法
1.2.1 對照組教育方式: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健康教育方式,依據患者病情合理制定治療計劃,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講解、心理干預等。
1.2.2 實驗組教育方式:給予實驗組患者分段式健康教育,教育方案為:第一,入院時健康教育?;颊呷朐汉?,護理人員應引領患者進入病房,緩解患者緊張、焦慮情緒,為之后的治療奠定基礎;第二,手術前一天應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由于患者并不了解疾病治療流程、治療方法,其出現焦慮等負面情緒幾率較高,因而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緩解患者緊張情緒[2]。同時,護理人員可通過向患者講解治療中應注意的問題、術后護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項、已成功的治療案例,提高患者治療依從度。同時,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家屬正確護理措施,由其對患者進行輔助護理;第三,手術當天健康教育方式。手術當天,護理人員應觀察患者身體狀態(tài)、心理狀態(tài),幫助患者保持平臥姿勢,囑咐患者應及時排尿。若發(fā)現患者術后疼痛程度較高,有必要時應給予患者止痛藥物。同時,護理人員應囑咐患者健康飲食、正確用藥;第四,術后一天健康教育方式。護理人員應為患者講解術后首次排便可能發(fā)生的情況,降低患者心理壓力。術后,護理人員應定時為患者換藥,觀察患者是否出現不良反應及并發(fā)癥;第五,術后一周的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下床運動、肛門括約肌正確鍛煉方式,幫助患者迅速恢復健康;第六,出院前的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出院后的作息、飲食、運動方式,并叮囑患者定時換藥、服藥,同時應告知患者若發(fā)現身體不適應及時就醫(yī)。
1.3 觀察標準。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健康教育認知能力、疼痛程度、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利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探究,借由(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借由(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若P<0.05,表示兩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方面意義。
2.1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認知能力比較分析。由表1 可知,實驗組患者健康教育認知能力各指標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認知能力比較分析
2.2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對比分析。經過手術治療,患者必然存在疼痛感。對比發(fā)現,實驗組患者中度、重度疼痛患者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實驗組患者疼痛程度較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分析
2.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對比分析。實驗組患者無論是住院時間還是住院費用均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對比分析
2.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實驗組中僅有1 例患者表示對護理服務不滿意,對照組中有11 例患者表示對護理服務不滿意,由此可見實驗組護理滿意度較高(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近年來,肛腸科疾病發(fā)病率明顯提升,臨床上大多采用手術、非手術治療兩種方式,且臨床效果較好。在我國醫(yī)學事業(yè)持續(xù)發(fā)展中,對護理工作重視程度日益增高。人們不僅重視對疾病的治療,也十分重視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這一目標可通過健康教育實現。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是科學、系統的工作,通過有效的講課教育可提升患者對于疾病、治療及護理措施的認知程度,保證患者可掌握正確用藥方式、正確飲食及生活方式,以提升患者生存質量、康復速度。
近年來,隨著科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身體健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護理人員應重視護理工作[3-5]。分階段健康教育方式可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對治療方案、護理方案的認知,提高患者治療、護理依從度。與常規(guī)健康教育方式相比,分階段健康教育方式取得的效果更好。分階段健康教育方式,針對患者住院、治療不同階段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可在保證患者了解疾病知識、疾病治療及護理措施的同時,緩解患者負面情緒、降低患者心理壓力,提高患者治療及護理依從度。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健康教育認知能力、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疼痛程度、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均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分階段健康教育方式可降低患者疼痛感、緩解患者焦慮等負面情緒、縮短住院時間,這對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十分重要。
綜上所述,給予肛腸科患者分階段健康教育方式,可提高患者對健康教育的認知能力、降低患者術后疼痛感、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