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云玲
摘要:為使教育事業(yè)得到進一步發(fā)展,我國正不斷地推行新課程改革,在開展教育的過程中更注重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不斷地提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面對國家教育政策的要求,體育課程在小學教育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小學作為孩子打好身體基礎的重要階段,需要教師利用合理的教學方式,使每一位學生都投入體育課活動中。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育;分層遞進
小學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好教學的統(tǒng)一性與針對性,在最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打好身體基礎,通過體育課程鍛煉出相對健康的體魄。在開展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分層遞進”的教學理念開展體育教學。將班級中不同體質、不同運動狀況的學生進行合理分層,根據(jù)不同層面的學生狀況針對性地開展體育教學。
一、目前小學體育教學中“分層遞進”理念應用的不足之處
(一)沒有明確學生地位,層次劃分不夠科學
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認識到,學生始終處于開展教學活動的主導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而非命令式地要求學生參與學習。尤其是在體育教學中,許多教師都認為小學生不具備自主選擇能力,沒有自身觀念,因此總是強勢地安排學生進行各項課堂活動。在開展“分層遞進”教學中,許多體育教師也只是按照學生身高、體重、性別等“表面”條件進行層次劃分,沒有深入了解學生的體質情況與自主意愿,導致層次劃分不科學。
(二)層次劃分不夠公平,學生出現(xiàn)反感情緒
小學階段,學生生理、心理都處于成長階段,教師應認識到體育課程的開展不僅是為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對學生的思想觀念也有一定影響。因此利用“分層遞進”教學理念開展體育教學,教師必須注重公正公平。目前,許多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都會選擇競爭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卻忽略了競爭規(guī)則的制定。同時,在小組劃分時不夠科學,難以保證每個小組能力平均化,導致能力較差的學生始終處于劣勢地位,逐漸對體育課產生反感情緒。
(三)課內課外缺乏聯(lián)系,學生缺乏良好習慣
體育教學不能僅是課堂教學,還應貫徹到學生日常生活中,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運動習慣,使其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地鍛煉身體,發(fā)揮體育課程的重要作用。但在目前體育教學“分層遞進”理念的應用階段,教師往往只關注課堂上不同層次學生的體育鍛煉情況,而忽略了其日常運動習慣,導致體育教學難以真正對學生產生影響。另外,進行“分層遞進”理念教學時,部分教師過度注重課堂教學效果,對課間操、課外互動等體育活動缺乏重視,導致學生難以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二、小學體育教學中利用“分層遞進”理念開展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深入了解學生需要,合理進行層次劃分
教師利用“分層遞進”理念開展教學時,需要將學生放在首位,即從學生實際需求與實際身體狀況出發(fā),幫助學生確立體育鍛煉目標,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層次劃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除根據(jù)學生性別、身高等表面身體狀況進行初步劃分外,還需要采取體測等方式,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體育能力,從而進行小組劃分。
例如,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的前期階段,教師可以進行簡單的體能測試,如通過400米跑、800米跑、立定跳遠、俯臥撐等方式進行測試,并制定合理的評測標準,了解學生實際的體育能力。在對學生體育能力有了一定了解后,再調查學生的實際鍛煉需要。同時,教師進行層次劃分時,應結合學生體質與學生需求等多方面情況,引導學生配合教學,以進一步做好“分層遞進”的教學工作。
(二)科學進行層次劃分,合作提升學習能力
目前,由于家長教育理念的影響,以及長輩合理教育理念的缺失,大部分學生在家中都備受寵愛。這導致許多小學生不能顧及他人感受,不具備合作能力。如果層次劃分不夠科學,很有可能出現(xiàn)小組內成員互相排斥的局面,不僅會導致體育“分層遞進”教學難以產生效果,甚至會導致學生出現(xiàn)新的問題。
為實現(xiàn)學生層次的科學劃分,教師不僅需要從學生實際體育能力出發(fā),還需從學生性格出發(fā)。例如,以班級內設置5~7人小組為例,教師在進行層次劃分時,首先要根據(jù)學生的體育能力進行成員選擇,可以將能力較強的學生與學困生分為一組,保證小組實力平均化。最終,通過科學合理的劃分,保證不同小組之間能力的平均,在競爭過程中避免出現(xiàn)不平衡情況。
(三)注重課程實時跟進,給予學生運動鼓勵
小學生雖然具備一定的事物分析能力,但是其不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需要教師進行有效的引導,幫助學生進行學習。體育教學與其他課程類似,除保證課堂教學有效性之外,還需要保證對課程進行實時跟進,使學生在課外體育鍛煉中有所收獲?!胺謱舆f進”教學主要是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升自身能力,體育教師需要在日常體育鍛煉中也重視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
例如,在學生參加課間操時,教師可以令同組學生站到一起,一同做操,并令小組中做操動作較為標準的學生作為領操,學困生在隊伍后方學習。但不能就此固定站位,在以后體育鍛煉中視具體情況再進行調整,以激勵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課間操活動中。同時,教師發(fā)現(xiàn)某一小組整體有明顯進步時,可以令其站到班級前排,鼓勵學生做得更好,更好地發(fā)揮“分層遞進”理念的教學成果。
三、結語
小學階段是學生人格養(yǎng)成與身體發(fā)育的重要階段,而體育課程可以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同時實現(xiàn)品質與體質的有效增強,為學生未來發(fā)展打好基礎。因此,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合理教學方法的影響,利用好“分層遞進”理念,在學生體質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學生在體育課程中逐漸鍛煉出健康體魄。
參考文獻:
[1]徐燕.分析小學體育教學“分層遞進”培養(yǎng)合作學習能力[J].文理導航(下旬),2019(11).
[2]胡興宏.分層遞進教學實施中的“標簽效應”及其防止[J].上海教育,1997(9).
[3]畢獻為,李曉雷,受中秋等.“全程育人”理念下分層遞進式教學在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9(5).
(責編 ?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