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向
超聲檢查可以幫助人們了解胎兒的具體生長情況,判斷胎兒是否出現生長畸形以及其他的異常問題,本文介紹如何看懂超聲報告中指標的辦法。
一般情況下,女性在妊娠期間需要進行5次超聲檢查。第一次在早期懷孕6~7周,通過超聲檢測確定孕周,并判斷是否有不良妊娠習慣,例如宮外孕。當懷孕11~14周時,孕婦需要進行NT檢查,還需要進行抽血檢查篩查早孕期的唐氏。懷孕周期滿20周時,需要接受系統(tǒng)的超聲檢查,深入篩查胎兒發(fā)育過程中是否出現畸形。32周左右,需要通過超聲檢查檢測胎兒的生長發(fā)育情況。當37周左右,孕婦進行最后一次的超聲檢查確定胎兒的最終體重,并通過胎兒體重確定最適合產婦的分娩方式。
目前胎兒產前超聲檢查主要通過二維超聲切面成像。二維超聲雖不是立體成像,但分辨率高,能很好地判斷胎兒是否畸形。三(四)維技術是二維技術的輔助,如果胎兒在經過二維超聲檢測后發(fā)現存在異常,通常會再使用三(四)維探頭掃查,以獲得更多診斷信息。
(一)雙頂徑
檢測報告中較顯著的一項指標就是雙頂徑,代表的是胎頭雙頂徑,指的是在胎兒頭兩邊進行直線測量所得到的數據,可以此推算胎兒的大小。一般懷孕三個月時,胎兒雙頂徑小于三厘米,懷孕5個月之后,懷孕的月份數就與雙頂徑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例如,到達8個月時,胎兒的雙頂徑約為8厘米。在妊娠31周前,雙頂徑平均每周增長3毫米,在31~36周平均每周增長約1.5毫米,36周后平均每周增長1毫米。
(二)胎盤位置
位置用來說明胎盤在子宮壁的具體部位,胎盤的正常厚度應該保持在2.5~5厘米之間。胎兒在不斷發(fā)育過程中,越接近足月,胎盤就越成熟,回聲呈現越不均勻。
(三)羊水范圍
孕婦羊水的正常值應從兩個方面分析,分別是羊水的深度和羊水的指數。不同懷孕時間,使用的標準有所不同。一般中孕期多采用羊水深度來衡量。羊水深度指的是最大羊水池的垂直深度。深度大于8厘米表示羊水過多,而小于2厘米表示羊水過少。晚孕時,多測定羊水指數。羊水指數指以母體臍部為中心,劃分出左上、左下、右上以及右下四個象限,分別測量4個象限內羊水池的最大深度,4個測值之和為羊水指數。羊水指數大于25厘米判定羊水過多,而小于5厘米的時判定羊水過少。醫(yī)生在評估女性懷孕狀態(tài)時,羊水量的測量是非常重要的指標之一。
(四)胎動
胎動在妊娠期內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表明胎兒在子宮內部的正常情況,可以幫助醫(yī)生預測胎兒在宮內的安危。根據母體自身的感受來看,懷孕18周后,大多數產婦就能明顯感覺到胎動。妊娠28~38周是胎動活躍的時期,之后會稍減弱,直至分娩。胎動在一天之內振動的頻率也會有波動,上午的波動一般呈現均勻狀態(tài),午后胎動較少,晚上胎動的頻率比較頻繁。
(五)胎位
B超報告單一般由三位字母表示胎位。第一個字母表示先露部位在盆骨的左側還是右側,會簡單寫為L和R。第二個字母表示先露部位的骨名稱,如果胎兒的先露部位是頭頂,用縮寫O表示枕骨;如果先露部位是臀部,則用縮寫S表示骶骨;如果先露部位是面部,用縮寫M表示頦骨;如果先露部位是肩膀,則用縮寫Sc表示肩胛骨。第三個字母表示孩子先露部位的指示點在于盆骨之前、之后或者橫向。
(六)其他指標
報告中的腹圍指胎兒以肚臍為準,水平繞肚臍一周測得的數值。在最后一次超聲檢測中,為了評定胎兒的發(fā)育情況以及推測胎兒體重時,往往需要測量此數據。股骨就是大腿骨,其長度可以反映胎兒下肢的長度。B超檢查能準確地測量出其數據,經常作為了解胎兒生長發(fā)育的指標之一。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qū)婦幼保健院)